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他俩能扶持一辈子也算是为爱发电了”【若风起时·番外篇 || 黄志忠X乔振...

2023-08-30 20:46 作者:阑语余音  | 我要投稿

“朕最近,总想起当年在王府的时候,你我在京郊驰骋,骑马上南山彻夜未归,那时候,还都是少年子弟。”

“我们都是亲眼看见自己的父母,被剥皮实草的人。那时候,我们也是孩子。”


开头这两句,其实信息量很大,可以看出皇帝和太傅是少年相识的朋友,两个人出身高贵但遭逢巨变,父母惨死,经历过千难万险才一起走到现在,成为彼此信任的君臣。

但皇帝出身王府,父母都会被剥皮实草,大概率是有兵权的异姓王被夺权之后,惨遭诬陷谋反被灭门。太傅的父母估计也是老王爷的重臣,所以一起覆灭了。

皇帝和太傅侥幸逃脱,一直东躲西藏,直到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他们才有了大展宏图的机会。

不过皇帝和太傅再厉害,也只有两个人,就算集结王府旧部的力量也还是弱势,肯定还是需要吸纳各方势力和人才壮大自己。

皇后看起来脑子不太聪明,可能是皇帝落难时,为了救命之恩和财力支持才娶的妻子。

顾氏(五皇子母妃)目测是投资入股阶段核心力量的政治联姻代表。

乱世里获得兵力支持真的很重要,皇帝能登上帝位,除了太傅出谋划策,少不了顾家平乱有功。

可是顾家权势过盛,对皇帝来说成为了一个隐患,宫里还有顾妃生下了五皇子,皇后也产生了很强的危机感。

顾氏表面鲜花着锦,实则烈火烹油,天长日久,朝堂上顾家人的势力逐渐被皇帝拔除,后宫里顾妃也被皇帝利用皇后除掉了。

皇帝不会无缘无故提起过去,什么事情会让他提起过往?太傅会想起自己的父母?说那时他们也是孩子?

我一开始觉得是太子噶了,皇帝瞬间心境沧桑了,嗑了一嘴父子。但是霏说如果是太子噶了,皇帝已经被打击到躺床上动不了了,这里应该是皇后被赐死,太子被禁足的时候。

仔细一想也对,皇帝那一辈的故人只剩下皇帝和太傅了,顾家人、顾妃和皇后都死在皇帝手上,皇帝想着这些故人旧事,更怀念恣意潇洒的少年时光,也正常。

也许除了怀念,皇帝也想通过追忆来铺垫情绪,就是为了告诉太傅当年南山上许下的誓言依然作数。

太傅应该也明白皇帝的深意,一方面出于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了解,另一方面也只有太傅有资格在这时候提起惨烈的旧事,曾经的父母之殇,自身的艰难处境……皇帝确实被这些旧事触动红了眼眶。这些正好对应了太子此时丧母的苦楚,也是太傅希望皇帝能照顾下太子这个孩子的心情。

皇帝提起南山旧誓,“只要你不负国家,朕,自不负你。”

这句话既像是对太傅的保证,又像是对自己的提醒。我都会想,皇帝是不是也怕自己会忘记初衷,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太傅最后那个无奈的低头,也是知道点到为止,多说无益了。

画面一转,是太子和皇帝针锋相对的部分。

“迄今为止,你的所有,都是朕赐予的。你想保护谁?你能保护谁?”

皇帝高高在上久了,对儿子也是一副君臣之间俯视臣下的傲慢和威严姿态。这种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的距离感,带着掌控一切的审视赤裸裸嘲讽太子无能,泥人都要被激出三分气性。

所以太子压抑了半天,还是反驳了,“父皇只是想要一个听话的儿子,而不是一个忠心的臣子吗?”

这话就很有意思,如果皇帝是用父亲的身份跟太子说这些话,那太子作为儿子有自己的想法,为兄弟打抱不平,跟父亲意见相左可太正常了。放在普通人家,面对父亲的偏心,儿子乖乖听话当然没什么,但是皇帝和太子除了是父子还是君臣,那太子用臣子对君王的态度,表明皇帝拿五皇子当棋子,鼓动他们兄弟相争于国不利,做一个忠言逆耳的臣子又有什么错呢?

简单点说,太子可以当一个听话的儿子,却不能当一个唯命是从的奸臣;皇帝可以当一个凉薄的父亲,却不能当一个昏庸的君王。

太子这话相当于:爹您只想我听话,那您不听我的忠心谏言,是想当昏君吗?

因此,皇帝才会恼羞成怒:你放肆!气狠了还打了太子一顿。

打完了,皇帝看儿子这么犟,为了五皇子这个潜在的竞争对手,竟然牵挂所谓的兄弟情谊,不惜这样大胆地触怒他,也是很头疼吧。

皇位之争,太子对“敌人”都怀抱善意,这到底是演给别人看的,还是真这么重视所谓的血缘亲情?其实皇帝这样自问,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只是担忧太子这样温厚善良不知道是福是祸……毕竟皇帝是危机乱世里一路杀上位的,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这个道理,他早就从无数事实里领悟了。

太傅知道太子被打了,第一时间去探望,太子醒了稍微好转,太傅就火急火燎地怪他冒失,也是爱之深,责之切啊。

太子认错也很积极,立刻承认,看他委屈巴巴的样子,太傅也不忍心苛责了。

偏偏这还被担心太子的傲娇老父亲看到了,太子睡着的时候,皇帝想触碰又怕惊醒太子而收回的手,落寞转身离去……他也是心疼太子的啊,父子狠狠嗑到了,好心酸。

而且皇帝那话简直酸气冲天:“到底是他的老师啊,在他心里,天地君亲,都排在你这个老师后头啊!”

皇帝吃太傅和太子的醋,觉得自己和太子血缘父子都不如他们师徒亲近,皇帝真的很爱太子,虽然他用的方法不太对。

“爱和欲望,都会蒙蔽人的眼睛,就像逆风执炬,一定会有烧手之痛。”

这句话,是每个人的写照。

先说太子,他旁观皇帝和太傅之间的相处,神色有一瞬间的不自然,又很快恢复如常。

看皇帝和太傅相谈甚欢的时候,太子也许会想,父皇和太傅共同经历过的那些岁月,是他永远也插不进去的回忆。太傅对他这么好,是不是也有对父皇爱屋及乌的缘故?太傅看着他的时候,会不会想起年轻时的父皇呢?

虽然想到这些可能会短暂失落,但太傅愿意对他好,接受他的感情彼此相惜,太子已经很珍惜和满足了,所以他不纠结反而很快释然了。

太子的爱纯粹又坦荡自然,所以为了太傅,哪怕明知是圈套,他也会奋不顾身,飞蛾扑火。

然后说说五皇子吧,如果太子是为爱对危险视而不见,五皇子就是被欲望蒙蔽了双眼。

他一直为了皇位汲汲营营,因为太傅的舍命相救阴差阳错对太傅滋生了别样的感情,在宫宴上看见太傅和太子相视而笑,嫉妒得双眼冒火,爱而不得开始发疯。

我一直觉得五皇子对权力皇位有欲望,对皇帝是寻求父爱的欲望,对太傅是追逐温暖的欲望,一切都可以归结为安全感低带来的强烈占有欲。

没有人爱他,他也不会爱人。

因为这种种欲望,他漠视太子的友善,因为皇位到手开始懈怠,因为对太傅的占有欲放松警惕,终究被欲望蒙蔽,被欲望的恶果反噬自身。

还有皇帝,他对太子的爱、对五皇子的怜悯和残忍,对两个儿子的控制欲,都蒙蔽了他,才让事态发展到了不受控制的地步。

至于太傅,他既想维护太子,又想照顾皇帝的心情,可是最后的结果终究不是他希望看到的,太子之死太沉痛了。

皇帝看着五皇子难掩得意地来呈上所谓的太子谋反拒捕、畏罪自杀的铁证,他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事成定局太子已死,皇帝也只能悲哀感叹:“一个儿子有这样的手段,朕不能察觉,另一个儿子落到这般境地,朕不能援手。”

这里又加了一段在西境,五皇子对太傅的敬重,他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可太傅看着夜空默默不语,眼神却很亮。他那时候应该是想起了太子,也许他心里只承认自己是太子师。

“让他死在瓦剌,也许对这个国家更好一点。”这句话应该是对皇帝说的,太傅不是没有想狠心过,可到底是顾及皇帝心软了。

当听见太傅在自己的病榻前说,“我是不想让你伤心。”想起太子之死,和太傅对自己的忠诚,皇帝是后悔又自责的吧,所以才忍不住伸手抹泪。

除掉了太子,皇帝也每况愈下,五皇子看着皇帝的宝座,如同他的囊中之物,那个志得意满野心勃勃的笑容,才是他真正的样子,事到如今,他终于不再伪装,说出了他的名言:“帝王宝座是冰冷彻骨的,如果坐上去的人不比它更冰冷,又怎么能坐得上去呢?”

借着这个机会,皇帝和五皇子下棋,从五皇子长久的隐忍蛰伏,一贯的心狠手辣,出奇制胜的杀伐果断里,皇帝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才发现五皇子论手段,是最像自己的儿子,而都是因为自己识人不清,才导致了太子身死,后悔自责愧疚甚至挫败感都一起涌上皇帝的心头。

“您在对付这个对付那个的时候,您开始忘了我是您的孩子。”五皇子这话像控诉,像委屈,也像嘲笑。

只不过这一句话,也是让皇帝心神一震,“现在这是轮到你来诛朕的心了吗?”

在这一刻,皇帝是想起了太子曾经的质疑?还是想起自己曾经对五皇子的冷落?也许今天这一切,都是报应。

太傅听着皇帝的扪心自问,没有打断他,因为太傅知道,五皇子像皇帝,却成不了一个好皇帝。

这一点,皇帝冷静下来,会想清楚的。

毕竟皇帝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心灰意冷,想过就把皇位给五皇子好了,但只要皇帝冷静下来,就会明白一个弑兄夺位丧心病狂肆意妄为的人坐上皇位,这刚刚稳定的国家又会如何动荡?

五皇子说帝王宝座冰冷,是他自己经历的真实写照,却只是一部分的皇帝。

五皇子和皇帝终究是不同的。

当一个好皇帝,为国家,为百姓,为民生,为社稷,都不能是个冰冷的怪物。

那个雨滴落在凤鸟铜饰眼睛上如同流泪的空镜,仿佛神来之笔。

弹幕说的好,凤在流泪御座上的龙也在流泪。

流泪的是太子和五皇子的父亲,可落泪之后,作为一国之主,皇帝还是要做出他的决定。

最后太傅说,“来如流水兮逝如风,不知何处来兮何所终。”

皇帝看着太傅悠然自得的样子,也露出了轻松惬意的笑。

随后,皇帝亲自给太傅倒酒,无比郑重:“望你我君臣有始有终,为万世立个榜样。”

太傅也庄重地跪拜还礼。

乍看像是君臣俩无数次相处中的一次,可是太傅好端端的,无故说什么来逝始终呢?皇帝之前不还病重在床么?

私心觉得这应该是皇帝病逝前回光返照,向太傅托付后事的场面。

以两个人多年的默契,一切尽在不言中,太傅无声地承担起了皇帝的这份信任和托付,他们的君臣之谊足以为后世表率。

“他俩能扶持一辈子也算是为爱发电了”【若风起时·番外篇 || 黄志忠X乔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