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久米正雄《考生手记》(3)
三
澄子还是照例每周日都来这里玩。不知不觉间我就满心期待着星期天,相信她会到自己这里来玩。
她的家在芝的白金。那是姐夫的大哥家。姐夫一家子都是读书人。兄弟姊妹五个人里,老大、老三和老幺,刚好一个隔一个是男性,人人都发展的很好,在社会各界崭露头角。大哥是老工学士,现在是一家纺织社的技师长。澄子就是他的长女。二哥是农学士,现在去了美国。最小的弟弟就是我的姐夫,是去年刚刚毕业的医学士,现在还在做青山内科的助手。澄子几乎每周日都到这里,也就是到她在千駄木的这个叔父家来玩。那里也就是我借住的地方。
澄子不能说是那种特别美丽的人。整体来看,她的脸整齐协调却没有什么特长,但是总是很活泼。如果她正好浮现出表情,就让人觉得她的眉宇特别美丽。在她的眼里就更加明显。忽的看着斜上方时,微笑着注视时,因为刻意,能看得见睁大的眼睛,双眼皮下是又黑又亮的澄澈双眸,好像雨后湿润的阳光,散发出光辉。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次遇见她时候的事情。那是时去年六月,我为了考试刚刚上京不久。不经意地从姐姐口中知道有个叫阿澄的侄女,一听到这话,也不能想象出一个少女的身姿。对我来说,可能在不自觉的想,东京的女性,那种美丽的城市女性,也不大会成为知己吧。
记得那是我上京三天后的一个周日。考试近在眼前了,紧赶着来这里的我,还没有适应环境,就不得不俯首啃书。那天我从早晨开始就不安焦躁,也没有在查什么,只是在翻阅物理书。要背的东西也还没有开始去记。正在要坐不住的时候,心里浸染了暗淡的不安。但是我怎么都记不住。只好对着桌子,疲倦不堪的眼睛直盯着教科书。但是这太无聊了。终于,我半是自暴自弃地在书桌前仰面朝天趴着,朦胧间听见里里外外的声音。
突然,玄关处传来开门的声音。在紧接而来女孩子的高声中,混着有美丽中高音alto的明朗声音。过不久,姐姐用平静的打招呼迎接她们。楼下的声音静下来了,这时又隐约传来说话声。因此我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安心的休止状态。
没过多久,传来咚咚的声音,感觉像是有人上了楼梯。从声音来听,就觉得那是一个孩子。我怀着好奇心,侧耳倾听。突然就传来之前那吵闹的女子的声音:
“啊呀秋子,要去哪儿啊?可不能捣乱哦?”
“二楼。”大人气的女孩子回答,“去看二楼的哥哥。”
“不能打扰人家学习哦。”
“没事的。”女孩子这样说着,慢慢走上楼梯。这样,楼梯上传来了像是紧随其后而来而来的脚步声。
我既紧张,又满怀期待,等着出现在门帘子后面的女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紧张。我刻意的面向桌子坐好。
不久就传来了入口门帘子打开的声音。我立刻回头,就看见那里有五六位剪短发的女孩子在昏暗的门槛处睁大眼睛看着,默默地站在那里。她们的脸上有一种说是笑,也像是笑的表情。
我向她们打招呼:“欢迎。”第一次和别人用东京腔说话,喉咙僵直,但是很顺利地说了出来,这让我很高兴。
秋子还是扭扭捏捏的。要说这是羞涩的情感,不如说这是城市里的女孩子好像本能一样的技巧。
“进来吧。”我又邀请了一遍。现在我觉得是我更尴尬了。
就在这时,女孩子们身后掠过了一个沉静的紫色身影。一个女子的白皙面庞出现了,她扎着辫子,大约十六七岁。我害羞地想着,看不清那花一样的容颜。当我扫视她的轮廓,她的眼睛里藏着嫣然笑意。她文静地打了个招呼,我也慌忙还礼。
“那个,打扰您学习了。小秋,快和哥哥打招呼,去吧。”她的声音像是铃铛响一样流丽。
秋子还是扭捏着,低着不说话,又向后躲去,牵着姐姐的一只手,用眼角看我。
“没事没事。我现在也无聊,来玩吧。”我一边说,一边再一次用目光邀请秋子,“请进来吧。”
秋子没有回答我,她的脸颊擦过姐姐的深红色腰带,说:“姐姐,我们去吧。”在那一瞬间,我开始厌恶这个孩子的技巧。
“去吧,等哥哥有空的时候再来吧——抱歉,真是打扰了。”她拉过妹妹,安静地关上了门帘。两个人下了楼梯,脚步声也慢慢远了。我朦胧间回望着,心里好像残留着春天一样的声响。
那就是我和澄子的初次见面。从此,她几乎每周日都来玩,也来我的房间拜访。但是她决不在我这里久留。总是只和姐姐两个要好的女子之间低声交谈,就回去了。就这么短的时间,却是我千金不换的宝贵日子。要是偶尔出于什么原因,有那么一个周日她没有来,我就寂寞难堪。
去年的考试时间很短。而且,我很快就遭遇了丢脸的失败。啊,关于那个,也不必再说。我那时绝不愿意就这样耻辱地见到澄子,于是逃也似的回了老家。然后澄子给我来了信。那是以一种微妙的大人气写成的文字,写着我默然饮恨而归的事,还有绝不因为这么一次失败就绝望。我多少次亲吻这封信!我是多么感谢她!屈辱地在家里蛰居的那么长时间里,这信又是多少次地安慰我啊!
不管怎么说,那时每个周日都见到她。

原文——https://www.aozora.gr.jp/cards/001151/files/52934_45453.html
蹲蹲大佬
千駄木(Sendagi),位于现在的东京都文京区。谷根千地区的“千”因此地旧时长满树木灌木之类,随意采伐就可获得千担薪柴,故名。千駄木 57 号,夏目漱石在此住了三年,发表了《我是猫》《哥儿》《草枕》等作品。
https://moriogai-kinenkan.jp/ 森鸥外纪念馆

当时的物理试题。1910年一高入学考试卷。作者是免试进入一高的,如果要考,就是这张试卷。
(片假名为什么要存在啊)


当时的数学考代数、几何、三角。(难度大概是……三年前我会,现在不大会。毕竟高考结束了)

英语的题型有英日互译、改错、听写等。

说起来,他们六岁念小学。十三岁念中学,十八岁考一高。二十一岁念大学,二十四岁毕业。我们是十八岁考大学,二十二岁毕业。
他们考一高的数学哪有我们高考数学难。(瘫)(高考数学没及格)
我自己是马上去某大学念汉语言文学(师范)啦。数学再见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