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2单位设定-烛龙驱逐舰
烛龙型超级驱逐舰
专属阵营:中华联邦
舰种:超级驱逐舰
舰级:南昌级
单位定位:全能战舰/武库舰
一些题外话:有一说一,感觉之前的模式单位数据占了太长的篇幅,搞得改个东西都要翻半天,所以之后数据啥的都塞进图里得了,用了一年的大黄纸正式退休,我觉得大家基本都是来看图的,没人来这是为了看数据吧。至于提到的后续改造,以后再说吧。
背景:
在科技飞跃期后,中华联邦随着综合实力到达顶点后,处于对制海权的二次保障,决定对虽然性能仍比较强劲但没有过多改造空间的主力舰种进行更换,在各种演习与实战中,老式的战巡上的六门电磁轨道炮被证明是冗余设计,而导弹技术大改进也使得更长距离能抗强干扰的导弹能被发明出来,于是,新型的主力战舰仅保留了一门主炮,主要武备几乎全更换成了导弹,吨位也扩充了近一半达到九万吨的水平。
虽然因为新技术的应用较多,但靠着稳步扎实的研发体系,中华联邦仍然将这一型号战舰的系统稳定程度保持在了一个较高的标准(虽然研发时间从计划的九年拖到了中华联邦参战才完成)。期间为了防止部分重要指标泄露,官方使用了次时代的先进摄影技术与一套完善的性能指标对外进行了(不怎么走心的)宣传,成功的使盟军情报员将这种“一万吨左右的先进导弹驱逐舰”资料传到了盟军的机密情报局,并且使美利坚联邦为此设计了新型导弹驱逐舰。同时研发部本着能蒙一个是一个的思路,将这种以前没有先例的舰种命名为“超级驱逐舰”。

由于指标问题,该型战舰非重点保护区几乎像纸一样薄,这使得其应对中近距离战斗的整体性能要低于作为战巡的前型,但中远距离的火力远超后者,并且作为一种价格极贵的战舰,任何损失都十分严重,通常只有经验丰富且有大量战功的指挥官才能分配到指挥名额。
在经历了一些战争检验与战时技术爆炸后为加强现有战斗力,研发部门将一些研发成果准备上舰并在战争中实验,其中包括了新型的电磁轨道炮,高超音速反舰导弹,相控阵雷达与声呐系统,甚至还有引导弹道导弹与轨道攻击的导航塔,中华联邦在后续的秘密计划中对其进行了两种改造模式,据传一种改进增加了防空能力,与生存能力,另一种则加强了反潜能力与舰队防御能力。

单位介绍:
中华联邦后期大规模海战的战力保障,可以为战斗提供强大的火力输出与防空保障,但需要保证不被对方的战列舰之类的单位贴到脸上,否则她略微脆弱的装甲与仅有一门的主炮很难应对类似的场面。

补充说明:这应该算日冕MOD的同人,毕竟参考量有些过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