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评书《东汉》的版本与特色——京津冀评书漫话之二(上)
文/于鹏
摘 要:以高豫祝传本和连阔如传本为核心,对民国至今的北京评书《东汉》的报刊连载本、单行本的种类、源流及演变进行系统梳理、比较和研究,探讨了《东汉》的艺术特色,初步揭示了《东汉》评书与鼓书及京剧剧目的关系。
民国时期,京、津两地报纸副刊上都有不少评书连载。与天津报纸以“短打书”为号召(《明英烈》等是少数例外)不同,北京方面是“袍带书”的天下,《西汉》《东汉》《隋唐》《薛家将》《飞龙传》《杨家将》《说岳》《明英烈》……传统袍带书的主要书目几乎都上过报纸。可惜的是,由于单行本出版跟进得不够,时过境迁,不少评书已难觅全貌。相对而言,《东汉》是保存较完整且有不同版本参照的一部书。

一、民国《东汉》的连载与出版
北京评书《东汉》非只一门,但如今流传下来的两种文本——高豫祝(1891—1970)传本和连阔如(1903—1971)传本—均得自评书前辈张诚斌的传授。高豫祝介绍,张诚斌曾研究该书达数十年之久。
1938 年 10 月 23 日,高豫祝为自己在《时言报》连载并由报社结集出版的首集《东汉》单行本作序。“高本”《东汉》报纸连载每日一期,至少持续连载了五年多,到 1943 年 12 月15 日报纸停刊时,书还远未结束。单行本进度落后于连载,依据《时言报》广告,单行本至少出到第十二集。
高本《东汉》从武科场开书,直到刘秀定都洛阳,征讨二龙山,之后的内容可能已经失传。解放后,高豫祝加入北京宣武说唱团。从 1961 年开始,黄存洲、王兴州曾记录了他的后部《东汉》,书稿约一百多万字,但不幸在“文革”中散失。
另一位善说《东汉》的是高豫祝的师弟连阔如。连阔如回忆,他的《东汉》是“牺牲了半年的光阴,耗费了许多的金钱,才学会了一部地道的道活(辈辈相传的)。自从会说《东汉》,北平的大书馆儿才纷纷地约请。听书的座儿都知道评书界有个说《东汉》的连阔如”[1]276。
有人记述当初连阔如白天在张诚斌的书馆收钱,将老师的《东汉》记下,晚上到东四书馆去说。一次,张诚斌经人介绍去东四书馆,对连阔如的表演非常满意,于是将自己师父的《东汉》评书秘本传给了连阔如。[2]
1937 年 11 月 3 日到 12 月 31 日,连阔如在电台播讲《东汉》(每集 80 分钟),轰动一时。1938 年到 1941 年,《立言报》和《立言画刊》将依据广播记录下的书词予以连载。这个版本从王莽篡位开始,到信都封臣结束。

在此之前,另有一种连阔如《东汉》连载本——《民声报》连载本,系已知为《东汉》最早的文字连载。此本为笔者撰写本文过程中的新发现,依据今天掌握的残本期号推断,大约从 1934 年 9 月开始连载,时间早于“立言本”和高本,比“立言本”多出信都封臣后边的内容。该本连载到 1937 年 7 月 28 日,讲至“四棍扰信都”为止,次日侵华日军占领北平,报纸停刊,连载亦被迫终止。
笔者最新发现,连阔如还有一种《后部东汉》,在 1941 年 2 月 1 日到 9 月 18 日在《戏剧报》连载,讲云台小将事,后文介绍。
二、高本《东汉》前部内容梗概
以高本为据,评书《东汉》前部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王莽勾结苏献篡汉。刘秀武科场谋刺王莽不成,回到白水村兴师讨逆。刘秀得邓禹、马援、姚期、马武、岑彭、贾复、吴汉、苏成、纪敞、郅君章等三十六员云台将及王伦、公孙述、朱文华等辅佐,先占宛城,又连下南阳、胡阳、棘阳、颖阳、昆阳。王莽兵围昆阳,刘秀三江搬兵,大破莽军解昆阳围,莽军将领巨无霸自杀。汉军破潼关、陇右,战长乐坡,活捉苏献,攻陷长安,杀死王莽,恢复汉室。朱鲔、胡殷、陈本、曹宣、何仁、何义、王凤、王匡八大奸臣保刘玄登基即皇帝位,为更始帝。八奸背着更始帝和刘秀在潼关将云台将散去。
第二部分讲述刘秀封逍遥王,巡视河北。河北河中府大枪王刘庭、邯郸小枪王刘林与飞虎帅梁林起兵,联合王莽之子王朗子(化名刘洪)及田布、公孙美、佟鼎、高凤等各路反王反汉。刘秀在邯郸被追杀,先后退至黄桑林、台城、宣城、草桥关,最后到达信都关。一路上,云台大将陆续重聚在刘秀身边保驾。马援解信都之围,设计杀死梁林。众反王败退烈焰山。
第三部分讲述八大奸臣将长安献给赤眉王盆子刘扬,云台将一路保护太后及刘秀家眷退至太谷、蒲关,被赤眉军围困。小将耿耳火牛阵解蒲关围,马援出兵解太谷围,赤眉军大败,八大奸臣被捉。更始帝刘玄将玉玺交与刘秀后自尽。信都关太后封臣,云台将得侯爵之位,八大奸臣被处死。
第四部分讲述哀帝时王显云南平叛,七十二国国主、十八洞洞主投降王显。王莽陷害王显,王显云南自立铜马王。王莽覆灭后,王显带云南兵归征讨刘秀,云南洞主之女、王显妃子贾云刺杀刘秀被擒,太后恩待贾云,贾云自尽,王显投降汉朝。王显征讨烈焰山中反王之计丧命。反王出山,与梁林之子梁辛、幽州彭伯虎、大齐国赵维泽的援兵一起棍搅信都。赵维泽追杀刘秀,王丰救驾。公孙述请三江兵救援信都,信都解围,吴汉将赵维泽射死。田布、公孙美、佟鼎、高凤等反王降汉。马援兵进河中府,活捉大枪王,梁辛自杀。汉军取幽州,彭伯虎逃跑。刘秀肃清河北。
第五部分讲述刘秀柏乡称帝。汉军会合佟鼎、高凤、王显子王羽军队,破潼关,杀死投奔赤眉的彭伯虎,入长安活捉赤眉王盆子刘扬。马援征讨洛阳王王超。大军过断线桥,杀洛阳猛将吴长寿、巨文通,火烧藤甲兵,解围破九龙十字峪,双侠盗宝剑,汉军占领伏凉关杀守将蔡吉。最后刘秀大军攻破洛阳,杀死洛阳元帅程德燕,王超逃走。刘秀入洛阳建都。
以上为前部《东汉》。高本在叙至铜马王王显时,有大段的倒笔书,详细讲述当初汉哀帝时,王莽挂帅,王显为先锋,征服云南十八洞、七十二国的故事。高豫祝曾自豪地说:
是说东汉的主儿,全算上,没有这些倒笔。因为学徒的老先生传徒弟,传的细致,其余是任何人也花钱买不全。以后再想说全了,那除非是传于我徒弟了。 [3]
连阔如《民声报》连载本叙至此处时亦无此大段倒笔书,或者这一段并非其师祖所传,系张诚斌得自别处或者干脆是自己的发展创作。高本报纸连载还保留了后部《东汉》的一部分内容。
三、高本与连本“信都封臣”前内容之异同
连阔如《东汉》的《立言报》《立言画刊》连载本相当于高本的前三部分,到“信都关太后封臣”告一段落。高本序言交待“特由是书最热闹节目马武大闹武考场起始”[4] 序,这与《明英烈》从武考场开书类似,意在一开始就抓住读者听众。

相比之下,连本在武科场之前多出一段开场书,讲述王莽毒死汉平帝篡位,王皇后在柴文进的帮助下认刘秀为子,柴文进、苏成护送刘秀出京,隐士田备立将刘秀安排至白水村,天下大乱,反王四起,绿林、赤眉起兵。
有了这一段,听众、读者可以更加了解前因后果,故事也更加完整。两相比较,高本更适合书场表演,而连本更适合书面文本。
高、连二本的共同部分——武科场到信都封臣,不仅故事情节、插话、赞赋大体一致,更重要的是,棘阳关之后的很多语句都一字不差。攻潼关一段,高、连二本甚至出现了共同的笔误:
吕敖这才问道:“卓总镇请我有什么事哪?”卓茂说:“老将军,昨天我因心中烦恼,言语多有不周,请你勿怪。”卓茂说:“都是自家人,谁亦不能记恨谁。”卓茂说:“我有一事相求……”
连续三个“卓茂说”,很显然,第二个“卓茂”当作“吕敖”,而高、连二本均误。
高、连二本的主要区别如下。
其一,岑彭的兵刃。连本作“九耳八环刀”,而高本则说是“三尖两刃刀”。高本还有一段说明:
那位说,人家都说岑彭使九耳八环大刀,你怎么死起白咧说他使三尖两刃刀哇。请想那九耳八环大砍刀,一摆哗郞郞乱响,那是大花脸使的军刃。红胡发蓝靛脸使着合适。到后套马武之子马青,使九耳八环大刀,岑彭长得眉清目秀,小白脸子,那能使九耳八环,所以我师父传给的是三尖两刃刀。 [4]38-39
这个理由似是而非,后面要谈到的西河鼓书道中岑彭确亦用三尖两刃刀,高本之改不知与此有无关系。说师父传授的是三尖两刃刀则有不实之嫌,因为一师之徒的连阔如便说岑彭用“九耳八环刀”,而高本虽然主要作“三尖两刃刀”,个别地方忘了改,亦作“九耳八环刀”。更关键的是,九耳八环刀在后文“真假岑彭连环计”一段是有作用的。书叙假岑彭廉登用真岑彭的刀袭击刘秀,连本作:
幸亏九耳八环刀,刀一动环子直响,刘秀听了刀环子响,他躲的很急,若换口别的刀,听不见刀环响,刘秀的命就没了。
这个交待与高本的三尖两刃刀完全不能相容,高本只得全部删去。但紧接着后文又有岑彭得姚期传授,抓刀环活捉廉登的情节,这次高本无法删除了,只能原样保留,于是闹了个抓三尖两刃刀刀环的笑话。
由此可见,岑彭用三尖两刃刀系高豫祝擅加改动,结果反弄巧成拙。而连本保持了原作正确的文字。
其二,武科场马武住梅家老店一段。高本中的马武捏着鼻子装小媳妇说话撞开店门;连本则是用肩膀硬撞店门,把里边铺板险些撞塌。两本马武的形象各具特色。
其三,菩提岗双救驾一段。魏田挑拨马武、姚期关系:连本中姚期根本不信,一枪将魏田扎死;高本中姚期上当与马武交战,马武放箭,姚期躲开,魏田被射死。
其四,取宛城一段。高本比连本多出两段颇为生动的情节:一段是守城官崔成“手持两根棍,绑着切菜刀”上阵。另一段是刘秀被敌人追赶,马被射伤,沙土岗上找牧童买一头牛逃跑(史实有刘秀骑牛杀新野尉得马事)。不知何故,这一段不少过场人物的名字,两本都完全不同:高本的刘光胆、崔成、李二、王兴民、王化民、庞能,在连本中分别作霍涛、袁亭、李有、孟德勇、孟德刚、庞顺。
其五,取胡阳一段。高本有一段胡阳守将韩滔追赶刘秀,赶到的苏成镖打韩滔救驾的故事。连本没有这一段,后文苏成突然出现在汉军队伍中便显得突兀了。其他细节亦有区别,如高本是棍打韩滔,连本则为刀斩韩滔。
其六,姚期搬兵一段。姚期闯营来到盟叔傅友德家,敌将李保追至,与姚期交战。傅友德子傅俊和女儿傅丽蓉赶到。连本描写如下:
姚期、李保杀的难解难分之际,忽然姑娘傅丽蓉掏出一只镖来,抖手打出去,奔了姚期、李保,只听噗嗤一声,那镖不偏不歪,正打在李保的眼上,他疼痛难忍,“扑通”一声,摔倒在地。姚期乘势一鞭,将李保脑袋打碎,一命呜呼……
高本的描写是:
傅友德是要看看姚期的武艺怎样,忽见姑娘把刀交与左手,右手从镖囊中取出一双镖来,要向他女儿说,你这是要打谁呀,话还没出口哪,姑娘的镖已然打出手去,可把傅友德吓坏了,怕姑娘把姚期打死,只听“扑哧”一声,镖打在人的身上,“扑通”一声,早有一人栽倒,阅者要问姑娘因为什么用镖打人哪?原来李保他见姑娘长的美貌,动着手他冲姑娘打手势,要调戏姑娘,那姑娘性烈,不由得大怒,取出镖来便打,正打在李保的右眼上,痛的他栽倒在地,姚期用鞭将他的头颅盔头打碎了。李保一命呜呼,驾返瑶池去了。(成了女的。)友德这才把心放下。 [5]
两相比较,连本较原始,高本经过精细加工,傅友德从担心到放心、姑娘为何镖打李保都交待细致。
其七,黄桑林挡贼一段。两本有较大差异。高本侧重朱文华为官爱民,连本侧重朱文华收养梁林的经过。两本各有精彩之处。
四、高本与连本信都封臣后内容之异同
连阔如《民声报》连载本今天掌握的资料虽然不完整,却为我们提供了连阔如《东汉》信都封臣之后部分珍贵资料。将之与高本(参前文高本梗概第四部分)对比,有共同点,但差异也不小。

其一,如前所述,高本有一大段铜马王王显征服云南十八洞、七十二国的倒笔书。连本没有这大段的倒笔书,且铜马王王显征服的是十八洞、七十二溪,系苗人。
其二,大齐国援军头领:高本作赵维泽,连本作赵惟德。高本中赵维泽仅打死卢方,魏致只是被打昏,后脱险。连本中卢方、魏致皆被赵惟德打死。
其三,幽州反王头领:高本作彭伯虎,连本作彭白虎。高本有彭伯虎征讨刘秀,魏英信劝阻的情节,连本无。连本有彭白虎与冯异、姚期、岑彭、杜茂交战事,高本无。
其四,梁林之子:连本作梁兴,高本作梁辛(高本梁兴另有其人,系刘秀亲戚,为征讨二龙山的二路元帅)。高本有梁辛学艺的倒笔书,连本无。连本有梁兴杀汉将张继武、耿茂,四先锋战梁兴事,高本无。高本详细叙述了梁辛学飞刀的过程,却似乎未见其使用。连本没有梁兴学艺,梁兴反倒亲自上阵打了几仗。
其五,倒笔书追述往事:公孙述在高本中系潼关散将时离开,未回宝君山;连本公孙述在汉军进长安时即不辞而别,曾回宝君山等郅君章不到,将山寨遣散。高本有公孙述杀恶霸小阴人一段,连本无。两者相比,连本公孙述的不贪功名更像义士。但原本驻扎宝君山是为抵挡赤眉军的,赤眉尚在便解散山寨小有疑问。
其六,连本苏成潼关散将后置田度日,高本则叙苏成占据小孤山为王。
其七,公孙述、苏成三江搬兵:高本二人谎称去三江的同时也去五阳搬兵,连本未涉及。连本叙李树业派出三江八路军马进兵,高本无。
其八,连本有耿耳杀杨广、杨盛,斗梁兴,被困铁车阵,四先锋破车阵救耿耳事;高本虽有耿耳闯营获救的情节,却缺少耿耳这些英雄事迹,杨盛、杨广系后来信都二次解围时死于乱军之中。连本临近连载结束,再叙耿耳参与破反王事,高本无。耿耳前文破赤眉时光芒四射,此处似乎连本更好些。
其九,连本有公孙述刀劈王清山事,高本无。其十,连本中彭白虎在信都门外被贾复电光锤打死;高本的彭伯虎未和贾复交手,系在信都门外被苏成飞镖所伤,逃回幽州。
因《民声报》连载残缺,只能对比至此,好在“四棍扰信都”一段还算完整。从最后一处不同看,连本显然没有高本的汉军征讨幽州、彭伯虎逃离幽州投奔赤眉王、长乐坡姚期枪挑彭伯虎、魏英信自尽等情节。
总之,与信都封臣之前高、连二本情节大体一致不同,信都封臣之后的情节两本虽有相似情节(如“铜马王王妃行刺及自尽”“铜马王和张美烈焰山丧命”“反王棍扰信”“耿耳闯营”“公孙述搬兵”“三江兵解围”等),但具体安排差距极大,似为两个流派,一师之徒为何会如此待考。
高豫祝曾介绍他有一个同行沈兰俊“只会说到信都关” [6]47。连阔如《民声报》连载至少说至信都封臣之后的“棍扰信都”,而之后的广播和“时言”连载却也只到“信都封臣”便剪书。
可见信都封臣有点类似《明英烈》的“鄱阳湖战陈友谅”及短打书《五女七贞》的“破连环套”,之前的书各家一致,之后的书不同流派差距极大。近期连阔如传人连丽如录制电视评书,出版后部《东汉演义》,有依《民声报》连载恢复连阔如书道之计划。
五、近三十年出版的连本单行本
连阔如《东汉》传女连丽如(1942—)和女婿贾建国(1943—)。1989 年 3 月,工人出版社出版连丽如、贾建国的《逍遥王》。1990 年 1 月,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连丽如、贾建国的《斩莽剑》。2005 年 4 月,中华书局出版连阔如口述本《东汉演义》平装本(下文简称“05版”)。

2013 年 7 月,中华书局出版连阔如口述本《东汉演义》典藏本(下文简称“13 版”)。2017 年 4 月,中华书局出版《精忠说岳(外五种) —连阔如中短篇评书集锦》,收录连丽如、贾建国《逍遥王》后半部分(下文简称“17 版”)及连阔如讲述后部东汉姚刚故事的《恶虎庄》。
几种版本中,最接近“立言”连载版原本的是“13 版”,完全依据民国原本整理,原则上尽量遵从原本不予改动。整理之处有三:
1. 将原来的六十三回重新划分为五十九回(主要因为原本回目序号有误),回目由单句、对句并用改为统一的单句;
2. 和高本一样,民国版连本对赤眉“贼”不离口,整理本悉数去掉;
3. 个别词语有修饰,如将“我孤”改成“孤家”或者“孤”。相对而言,此版最接近民国版本,连连阔如当初的开场白亦原样保留。
“13 版”遵从“立言”连载本原貌,从“王莽篡汉”开始,结束于“信都关太后封臣”。“17 版”《逍遥王》接续“13 版”,讲述之后的故事,但情节与高本及连阔如《民声报》连载本均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将相关文字对照一下。
《逍遥王》内容梗概如下:云南南藩王王远不服王莽自立,用神射技降服了云南苗人洞主。贾复师父也是族叔贾成流落云南亡故,其女贾云嫁给王远。王远征讨刘秀,贾云行刺刘秀被擒,太后恩待贾云,贾云与兄长贾复相认。王远归汉,带兵征讨烈焰山中计被困,贾复炸山口,王远得救。众反王与来援的梁林子梁兴、赵维芳、彭伯虎围攻信都。彭伯虎追赶刘秀为王丰所救。
姚期杀死梁兴,小将耿耳杀死赵维芳,彭伯虎逃跑。佟定、高凤、田布、公孙美反戈,将大、小枪王及王朗子擒获归汉。赤眉王在长安扣留刘秀叔父刘良。义士焦雄与姚期之子姚刚、马武之子马青劫法场救刘良,会合赶到的汉军活捉赤眉王,刘秀进军长安一统天下。
《斩莽剑》和《逍遥王》并非依据民国“立言”连载本,而是连丽如、贾建国依据连阔如的传授恢复整理的。从文本看,两人确得连阔如真传,虽然语句与民国本有差异,但内容完全不走样,赞、赋词句更是符合原本。
《斩莽剑》内容相当于本文上述内容梗概第一部分(包括武科场之前的王莽篡汉)。《逍遥王》上册相当于第二部分,下册相当于第三部分加“17 版”《逍遥王》。
两书的改动《斩莽剑》后记有介绍:一是“去掉原书宿命论观点”,包括老道严光预言算命和星宿下凡(即著名的东汉云台将二十八宿,评书为三十六人),二是“删掉了原书中贬斥农民起义军的错误倾向”,将姚期被赤眉王染眉,赤眉王与姚期、公孙述、郅君章冲突部分删除。 [7]
《逍遥王》中被八党奸臣引入长安的军队也由赤眉王改为大枪王,涉及的手下将领也予以替换。八党奸臣中的王凤、王匡改为张光、张亮,所占山寨也由“夷秋山”改为“万泉山”。
与民国“立言”连载本对比,《斩莽剑》《逍遥王》还有几处不同,或为连阔如父女对原书的修订加工。
其一,马武进京闯城门一段:民国本叙述北京关城门的习俗;《斩莽剑》无,代之以一个“老子”“爷爷”的小笑话。
其二,刘秀进京赶考时化名“金和”,是以外人均不知其真名。但民国本叙外人宋千、宋万直接根据画影图形叫出刘秀的名字并去告密,这是原本一处明显的漏洞。《斩莽剑》中补叙苏成告知苏献所谓“金和”就是刘秀,王莽因此改严拿金和为严拿刘秀,将漏洞消除。
其三,民国本中苏献之侄苏虎先后出现两次,又被杀了两次。《斩莽剑》将后一个苏虎改成苏龙,纠正了一处评书原本的失误。此情节取自明代谢诏的《东汉演义传》原著小说,原著中正是苏虎、苏龙。
其四,刘秀昆阳搬兵:民国本在搬兵中途插叙邓禹守昆阳的经过,《斩莽剑》改为救兵贾复来到昆阳城下见到邓禹,再补叙邓禹守城的前情,比民国原本更顺畅。
其五,杜颜带领朱刚、朱柔、卢方、魏致去信都关投奔刘秀:《逍遥王》叙途中遇到寻找姚期的傅俊;民国各版均无这段,后文傅俊突然作为战将出现便缺乏交待。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几处,中华书局“05 版”均同《斩莽剑》《逍遥王》,可见这个版本是吸收了其合理之处的。至于《斩莽剑》《逍遥王》的去神怪、删改“贬低农民起义”之处,“05版”则按民国本恢复原文。相比之下,“13 版”完全忠于民国“立言”连载本原貌,原本漏洞亦保留不改。下文提及的后部《东汉》,今年亦有出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