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孤独摇滚》截图拉片:第四集

2023-02-11 21:25 作者:Kiri_Houunji  | 我要投稿

1,我不是学硬是专业的
2,我也不从事影视相关工作
拉片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有空就把自己喜欢的老电影拖出来反反复复拉片
因为不是专业的,所以也许拉了十几次,还能突然发现新东西,这也是一种快乐
这次拉孤独摇滚也属于自娱自乐
有说错的,说漏的欢迎补充纠正,只代表个人理解,觉得扯淡的可以直接关掉别看

如第三集所说,开头的几个镜头是可以奠定整集基调的。
画面冷色调,画出雨伞伞面强调在下雨。
同时BGM配合上喜多正在练习的一个和弦。因为喜多负责的是节奏吉他,音色本就和波奇负责的旋律吉他比,和弦显得又呆又沉,加上喜多不熟练,节奏又很慢。
所以这一集显然是想讨论一些沉重的东西。
给了海报一个镜头,显然是想让大家看到凉的“那个乐队”。不过没看到也没关系,因为下一个镜头就给到来之前没有重点描写过的凉的正脸。
所以看漏海报也不影响理解,凉在这集中的定位非常关键。

这个分镜很有意思。
第一集时,我讲过一个镜头,是利用一根秋千的支架,表现出了虹夏全面压制波奇的气势。
而这里,也利用布景制造出了喜多隐隐压制波奇的气势。
首先我们会发现,喜多一侧的一系列设备堆得就是要比波奇一边高。而且生怕你不往上方看,还在门旁边加了个颜色非常醒目的报警器。
此外,两人中间圆凳山的手机也放在靠近喜多的一侧。
这样的布局就会让画面产生一种重量感的失衡,重量集中在了喜多一侧。
而此时,如果你在留意一下波奇左边的谱架和喜多右上的音箱,就会发现,两者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斜率,连起来就是一个坡面。
这个坡面也是波奇这边低,喜多那边高。
所以,重量在喜多一边,坡面高的也在喜多一边。那当然会滚下来啦。
整个处理非常含蓄。毕竟喜多某种意义上是波奇的笨徒弟,当然不可能像乐队领袖那样彻底压制。

OK,开会。而且片头说了,这集要看凉。
所以,就来看看。
首先把凉这个乐队老手和两个乐队菜鸟分开阵营。
然后给出会议讨论的问题:【乐队范】。
这个时候,凉的表现被专业摘了出来:不仅不感兴趣,甚至叹了口气。
她这个反应的具体原因?不知道。但是态度已经非常明显了。

后续提到周边和乐队会员的问题时,凉突然开始认真。
显得很屑?确实。
但更核心的原因是:这些问题是切实影响到乐队运营的问题。乐队是很烧钱的。
所以,这种态度上的前后对比,也可以反过来说明,凉之前对于【乐队范】的问题不置可否,就是因为,她觉得这问题对乐队来说没什么意义。

我知道很多人都感慨过,《孤独摇滚》对于社恐的描写很有代入感。
而这种代入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优秀的视听语言,做到了让观众的情绪和角色的情绪同步。第四集就有两个很好的例子。这里是第一处。
喜多看着波奇等待波奇的想放,波奇越来越慌。
此时画面上喜多越来越近,BGM也是同一段旋律越来越尖锐越来越快,这种情况下观众也会越来越慌。
然后,突然这个问题被虹夏轻飘飘的一句话打断,波奇实际上更慌了(不需要?是因为太没用了所以不被期待吗?要死刑了吗?)。
因为此时上一个事件在画面上并未得出结果,重复的旋律也在明显不算结尾的位置被突然打断,这种画面和音乐同时构成的悬念感,也会让观众把心提到嗓子眼。
你就是这样,对波奇感同身受的。

当波奇被喜多夸飘了,吹牛说自己写得歌词一定很有【乐队范】的时候,对【乐队范】毫无兴趣的凉,突然认真了一下。
因为【乐队范】对她来说,是无所谓的东西,但是【乐队成员在意乐队范】这件事情,触发了她的雷达。

之前我经常提到孤独摇滚,用富有生活气息的镜头来打到情绪舒缓的效果。
但我没有提到的是:想要一个镜头能够舒缓情绪,又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画面整洁放松。
如果画面开始杂乱失去整洁,那原本只是让你觉得想无奈的笑笑的吵闹,就会变成让人青筋狂跳的噪声。
这里就是这么一个例子。
桌上摆的东西本身就乱,波奇还炸毛了。
后面的父母虽然把衣服叠得很整齐,但是衣服的颜色五花八门。一下子把画面中的色彩信息冲得碎片化,杂乱化。
然后就是一页歪七扭八的签名。
最后饮料都给你撒了,那就更乱了。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在拍角色愤怒的时候,特别喜欢拍一些扔东西砸东西的镜头,这些东西一扔、一砸,画面上的信息很自然的就乱掉了。

把这个镜头拿出来是因为我想感慨一句:制作组真的是辛苦了。
这一集里,凉的定位很关键,所以要突出她。
但是凉又是个偏阴角的角色,不能让她和波奇太多互动,所以又不能太多戏。
更何况,原作中凉是一个已经完成自己成长的音乐人,在《孤独摇滚》的时间线里,几乎就没什么塑造。她的故事全在过去。而屑作者完全没画她的过去,而且好像还想摆烂等着制作组原创自己没画的部分……那就更不敢太多戏了。
然后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神奇的构图。
想要凸显凉,利用身后墙上的胶带印把她划重点划出来。但是又不那么想凸显。所以三人的站位就是这么微妙的偏了偏,让凉杵在一个远离所有构图黄金点的位置。

个人认为,此处把波奇调度开,是喜多成长的开始。
从喜多加入乐队开始,波奇的立场天生是在帮喜多撑腰的:第一次四人会议,波奇就一直想帮喜多说好话;喜多的加入,也是因为波奇发现了喜多手上的茧;喜多还是波奇吉他方面的徒弟……
必须要把波奇支开,才能让喜多独立、直接和两位前辈发生一定的“冲突”,她才会意识到自己很多方面都还差得远。
毕竟,虽然喜多出场时就已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接受了相应后果,但是,你总不能指望一个本来完全不懂乐器,进入乐队的初衷完全是为了追星的女高中生,一瞬间成长起来吧?
她必须发现,哪怕自己再开朗,很多时候还是和乐队的大家聊不到一起去,她才可能开始转变。

好了,到了第二个让观众情绪和角色情绪同步的案例了。
不过这个案例的处理方式,那就没有太多技巧了。就是简单粗暴的一系列精彩演出效果,把观众笑到肚子抽筋,一个活整完马上无缝衔接到下一个……
等观众都笑累了,突然提起还要写歌,这个时候波奇才慌得要死的想起来:对啊,我还需要写歌?
笑到脑缺氧注意力完全涣散的观众也会在同时想起来:嘶,对啊,这集不是说要写歌么?


餐厅里几乎所有人都在暖色调的区域,冷色调的区域内只有凉一个人,而且还是个角落。
这种布局就会给观众一种感觉:这个人和一般人比确实是不太一样的。
下一个镜头,把波奇叫过来了,然后自己吃自己的,完全没有要交流的意思。
两个镜头都仿佛在表达,这次交流搞不好要出乱子。

然后用一个笑话消解了压力。

倒影中的凉和波奇,被玻璃完全分割在两个世界。
她并不认同波奇为了【乐队范】做出的那些努力,对她而言纯粹追求自己的快乐才是正确的事情。

难得波奇迎着光的一个镜头。而光源的方向,正好就是凉的方向。
所以看起来就像是凉在发光,照亮了波奇,温暖了波奇一样。与之前的压力形成反差。

问题1:有没有觉得,两个镜头连在一起,到了虹夏出现的镜头,心情一下子就变好了一些?
问题2:如果对于问题1,你的答案是【确实】,那么造成原因是什么?
答案:因为虹夏出现的镜头云层减少了,露出了更大面积的蓝天。
关于这个技巧,你们还可以看看《肖申克的救赎》,看看天台喝啤酒的那场戏前后,天空占比的区别,和情绪上的区别。

无奖竞猜:这次警示语出现是谁慌了?

是观众慌了。哈哈哈!
最后在补充一下,关于:为什么《孤独摇滚》的贝斯手都是屑?
其实根本的原因是:这些贝斯手都是神仙。所以这些神仙必须屑起来。
因为如果只是单纯的神仙,那么和正常人交流都有困难的波奇就更没办法和这些神仙交流了。
但如果这些神仙开始屑了,就会有一种【什么啊,和波奇一样是怪东西嘛】这样亲近感。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就变得成立了。
明面上是贝斯笑话,实际上是贝斯英雄传。
不过说真的,对于乐队来说,吉他应该说就像是一抹诱人的雪白的事业线吧?而贝斯,是充满弹性的屁股。事业线有当然好,也容易吸引注意,没有也不是什么天塌下来的事。但是屁股,不能没有,不管能不能看见都不能没有。

《孤独摇滚》截图拉片:第四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