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跟KPI是什么关系?
OKR跟KPI是什么关系?
在授课和辅导企业落地OKR的这些年里,有的企业就越用越顺手,越用越自如,甚至还衍生了不少结合自身文化和制度的“定制化做法”,而有的企业则以失败告终,经过一番总结,我认为有四个问题要重点关注。
第一问:OKR跟KPI是什么关系?
上节课也提到KPI,OKR和KPI是两个在目标管理和业绩评估中广泛使用的框架,它们都是为了帮助企业和员工明确理解他们的工作目标和成功标准。然而,它们在使用的侧重点和角度上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使用中,OKR和KPI可以视为互补关系,而非对立关系。
先来看这两个工具的基本内容:OKR讲的是目标对齐,通过下级目标的达成,从而促成上级目标的达成。比如说,技术团队的整个目标是“提高软件开发和交付效率”,如果你作为技术团队成员,那么你的个人目标可能是“精通开源框架用法”,你的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是对齐的。而 KPI 讲的却是指标拆解,根据上级的指标,逐级分解到下级中去,也就是让下级去“背”上级的指标。比如说,上级领导的 KPI 是“本季度销售额 1000万”,你是他团队里的销售人员,他给你的 KPI 是“本季度销售额 100 万”。
从这两个基本核心延伸下去会发现,在产品和市场明确的情况下,KPI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但在需要捕捉市场机会和创新迭代的时代,OKR能够以终为始,始终聚焦于客户的需求和变化,不断进行产品的创新迭代。
我们都知道,产品研发同事“背”销售额的KPI是有问题的,而一些定量的基础动作的岗位,你让他上OKR,会发现OKR常年一成不变。由此可见,探索性、管理性的业务用OKR,明确的、推算性的业务用KPI,比如公司管理层和产研、创新部门用OKR,其他部门用KPI;销售主管用OKR,一线销售用KPI等。
好,最后一个关心点,绩效考核。KPI是可以直接做绩效考核的,而OKR不能。原因是什么?KPI 中包括的绩效指标一定是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的,只要结果达到了就行,从设立之初就是以达成和奖惩为目的的。而 OKR 需要更多地关注挑战,关心过程,从结果中判断目标的具体达成情况。所以OKR能连接绩效考核的是周期结束后,业务的“客观贡献”,而绝不是OKR的完成度,如果以完成度作为考核内容,那OKR的推行一定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