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海插班生考试」从东华大学到复旦大学:山就在那里,它值得你去试试

2022-10-11 17:37 作者:插班生考试  | 我要投稿

从东华大学到复旦大学:山就在那里,它值得你去试试

姓名:易博涵

原学校:东华大学

考入学校:复旦大学

考入专业:汉语言

考插年份:2022

学习心得

图片

对于过去,后悔是无用的,但反思是必要的。我迅速地接受了高考失利的事实,除了冷静地想失利的因由没有过多的情绪。

我是江苏学生,高三过着集中营一般的生活,所有人都六七点开始早读,晚上十一点之前睡觉,大家有着相似的作息,上着一样的课程,为什么最后的结果仍有很大的差别。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学习效率决定了一切。高三的时候,我很多时候感觉精力已经严重不支,但怕被老师骂,还有潜意识觉得如果我不学而别人在学就会被落下,所以还是强打精神,但也不过做出一副我在读书的样子罢了,实际上并没有学进去什么东西。

当我站在大学冷眼旁观高中时的自己,忽有一瞬的冰雪灌顶,霎时灵台清明。

学习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书本与文字,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学习是得失自知的,何必自己表演给自己看呢,岂不可笑。表演给别人看,更是无意义,因为学习这个过程本就没有别人的参与。上了大学以后,没有人规定要几点起床几点睡觉,除去课程之外也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时间。与其自己当个资本家压榨自己,不如闲庭信步,从容不迫地主宰自己的学习。如果困到几乎看不进去文字了,我会立刻去睡觉,想玩游戏就去玩,免得学习的时候还心心念念着游戏。但我学习的时候,学了多少,学到了什么,记住了多少,每一笔账都在我心里算的很清楚。我绝不允许自己做任何的具有表演性质的无用功。

科兴的课程我看的是网课。主体不变,客体不变,谁又能说网课学习不能取得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呢?

以上是我对于学习的一点心得,个人色彩非常浓烈,有一点启发即可,不必尽听尽信。我的分数其实不高,运气好才上了汉语言,所以除了经验,我也有一些教训可以分享给大家,会在后文提及。

文 综

图片

面对浩瀚无垠的文综知识,时常觉得自己渺小无力是非常正常的。但我的目标从来不是满分,按往年的录取分数来看,满分四百,目标在二百五以上即可。所以有一百五十分扣分空间。当时看到哲学的名词解释“交往行动”两眼一抹黑,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地做了跳跃运动以节约时间,分数最大化才是目标。

虽然有一百五十分可扣,但那二百五十分岂是易得。遇到不会的就跳对于文科来说显然不明智。比如包法利主义,曹魏风气我其实没有背过,但先顾名思义,然后把能联系到的往上写一写也能得到一些分数。但蒙题也需要前期的积累与总结。我文学方面底子好一点,刘加夫的名词解释我休闲娱乐的时候就翻一翻。但长孙博的名词解释(中国史部分)我前后翻了四遍,第一遍把复旦以前考过的,还有很多学校考过但我不会的做上记号。第二遍翻的时候我悲痛地发现忘了一半,只好分类把这些名词解释都抄写整理了。我的分类大概有兵制,税制,田制,地方行政制度,官制,选官制,民族关系,历史地理学,史学史等。第三遍第四遍都是有重点地看了,速度也更快了。我说的翻,指的是把书合上,在脑海中以朝代顺序,以我自己分类的顺序回忆那些我觉得是重点的名词解释。然后再把书翻开,看看自己遗漏了什么答题要点。分类梳理完名词解释,在准备论述题的时候也会更有条理,可以从更多角度列举一些史实。中国史重点又多又杂,名词解释不常考的难保论述题不能列举这个概念或史实,但外国史不太存在这个问题,上面写的有一堆学校考过的那就是必看的。而且和中国史相反,我认为外国史从论述题入手会更清晰。有了知识储备之后,需要自己总结出几个答题模板,仍以历史为例,名词解释有制度、人物、事件等,可以对比同类型的名词解释,归纳出答题角度与思路,这样在考场答题时可以减少遗漏的要点。论述题,针对问题范围的宽泛程度也有不同的答题角度。善于归纳可以将你记忆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是性价比非常高的行为。

我哲学只在高中的时候学过意识形态色彩很强的马哲。对于像我一样底子不太好的同学,先看概论书然后在B站找个西方哲学史大学课程听 ,越早越好。我一开始就陷入过这种情况,翻开哲学考研题之后,发现明明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然后和那些字陷入僵持,然后就不想再看哲学了,导致哲学进度迟迟没有什么进展。所以看概论书和一些系统细致的课程非常关键,我也是在这期间为古往今来哲思的碰撞所震撼,对哲学逐渐改观,学到最后感觉思维模式也已经蜕变。我常常想,就算没有上岸,这一年的学习对我的改变也是巨大的。其间甘苦因人而异,至少对我而言,能站在当下一览人类智慧的结晶就已是最大的收获。

今年名词解释出现了现代哲学的内容,我现代哲学只有一些关于影响力比较大的流派的常识,科兴讲义的框架算是比较齐全了。但现代哲学太深奥太繁杂且非常劝退,我基本处于一个放弃的状态,且这部分占比不高。我放弃这部分就导致我是几乎踩线进的复旦,有更高追求且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多了解一些,能力有限的同学必须做出取舍,因为现代哲学性价比很低。

复旦每年出题的风格都不太一样,今年我觉得考了很多次重点,比如朦胧诗、伤痕文学、阿拉伯文化,这些我也没作重点看,但都还有些印象,加上我多少积累了一些文科话术所以还有的写。这警示了一点,有侧重点是对的,像黑格尔这样每年都考的必须熟练掌握,但除此之外就不要抱太多侥幸心理了,谁划的重点都不好使,最后总会出很多看起来不是所谓重点的题。无论是科兴的课程还是其他资料,我的建议就是多多益善、尽力而为。如果面对巨大的记忆量力不从心也不必太过灰心妄自菲薄,因为文综的目标不是满分,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发挥到极致就是胜利。

英 语

我的英语复习存在很多问题,成绩很不理想,但反面教材也是有价值的。

首先,要搞清楚复旦英语的难度和你自己的水平。像我一样低估其难度是极其愚蠢的。复旦的英语难在其量大,三十道单选,六篇阅读,两篇完型。单选题前二十题就是专四语法词汇好好做了就能应付,最后几题我考试的时候越做越不对劲,有的题四个选项一个都不认识,托福词书我反反复复地看了很多遍,可以确定有的词托福里没有,后来看科兴的助教老师说像考博的题我就释然了 ,这种题不是留给我做的,所以上考场见到这样的题也不要慌。至于阅读,难度介于考研和专八之间,文章没有专八难,但如何快速完成六篇,我很难给出好建议,因为我做这样的阅读一篇得十分钟才能保证正确率,只能靠大家自己在大量练习中摸索。完型填空我更没有发言权了,因为我完型做不完了最后十题全选了B。如果不想像我一样狼狈就必须增加英语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并且根据自己的能力有所取舍,一个半小时,这么多的量,在考场上只能得过且过,“时间就是金钱”,千万不要在某一题上钻牛角尖。

我的英语水平可以代表对英语没什么兴趣且底子一般的同学。但形势所逼我们必须在两三个月内达到能做专八的水平。词汇是通向这个门槛必不可少的阶梯,但我一直以来背单词就是和马冬梅殊死搏斗,毫无章法可言。我在暑假宣老师的词汇课上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了很多记忆单词的方法,不管是谐音梗还是词根词缀记忆和把类似意思的单词汇总起来的方法都让我受益颇多。我在课程中掌握了一部分四六级考研词汇之后考研真题基本上就能无障碍阅读,长远来看,这些方法也为我以后与托福战斗提供了强大的武器。而托福词在复旦英语文章中出现了很多,我觉得托福词书真是看多少遍都不为过。

英语方面,对于大多数普通同学而言,最大的问题还是做不完。我觉得要更早地养成计时练习的习惯,并且养成不钻牛角尖的好习惯。如果六篇阅读能在五十分钟左右做完,正确率在四分之三以上就已经非常好了。其他题型同理。

今年英语平均分69.5,我的分数也没上三位数,难度可想而知。对于英语,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切忌眼高手低,千万记得计时。

写 在 最 后

图片

我考插的动力很单纯,就是不想学法。选择复旦的目的也很单纯,复旦文科不考数学。这样的动力对我来说恰到好处。它可以支撑我坚持一年努力复习,也不至于让我得失心太重,从而将自己绷得太紧。

山就在那里,它值得你去试试。就算没登到顶点亦是一段难忘的旅程,至于结果我没那么在乎。考完试一周后晚上八点多,我在躺平玩游戏,是我同学告诉我我考上了,我才意识到原来成绩已经出了。

选择这条路之后,就忘了其他的一切,让心轻装上阵只管向前,回首会发现得偿所愿好像也没有那么难。

感谢一直支持我的朋友和家人。最后,祝大家不要因碌碌无为而悔恨吧。

参 考 书 目

图片

文学 

  • 《简明中国文学史》骆玉明

  • 《中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

  • 《世界文学史纲》蒋承勇等

  • 《外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

 历史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 长孙博历史考研系列的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 《国史概要》樊树志(关注每一节的标题)

哲学 

  •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赵林

  • 《中国/西方哲学史考研800题》

英语 

  • 《专四语法与词汇》华研

  • 新东方的托福绿皮词书

  • 考研历年真题

  • 星火英语的专八阅读

  • 《考研英语完型填空》华研

b站课程 

  •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旦大学

  • 《西方文学经典鉴赏》北京师范大学

  • 《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

  • 《西方哲学史》赵林,张志伟

  • 《中国哲学史》李维武

这些是我认为看了之后收获很大的,也可以根据需求自己探索。


「上海插班生考试」从东华大学到复旦大学:山就在那里,它值得你去试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