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100 燃素说

2023-02-11 12:13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100、燃素说


  德国化学家施塔尔[1]提出的一种关于解释物质燃烧的错误理论。

  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下,欧洲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当时的工业生产,特别是冶金、煤炭、印染、玻璃等主要工业部门,都离不开燃烧。燃烧,既可以使金属变为灰渣,又可以使灰渣再变为金属;既可以使硫黄变成硫酸,又可以从硫酸中再析出硫黄。但是当时占统治的机械论物质观恰恰不能解释燃烧过程中物质相互转化的现象,更不能说明燃烧现象的本质。一七〇〇年,施塔尔从机械论物质观出发,提出了“燃素说”。这种理论认为,一切可以燃烧的物质本身都含有一种没有重量的、稀薄的、特殊的物质,叫做“燃素”。物体中含有的燃素越多,就燃烧得越旺,否则就相反。燃烧过程就是释放燃素和吸收燃素的过程。燃素往往以光和热的形式逸出。例如,当木材燃烧时,就释放出燃素而化为灰烬;当金属燃烧时,就失去燃素而化为金属灰。如果要从矿石[2]中提炼金属,则必须放入燃素,这种燃素要由富有燃素的易燃物[3]来供给。通过加热,燃素由煤炭输入矿石中,灰渣得了燃素再变成金属。“这种理论曾足以说明当时所知道的大多数化学现象,虽然在某些场合不免有些牵强附会。”[4]它曾经风行一时,作为一种化学理论支配了化学家的思想约一百年,成为十八世纪化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观点。

  随着冶金工业和化学实验的不断发展,燃素说越来越暴露出它的严重矛盾。在生产和实验中从来没有人见过或证明过神秘的燃素的存在。一七七四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在加热氧化汞的化学实验时发现了一种气体,它能促进物体燃烧。但他由于受“燃素说”思想的束缚,却把氧气称为“无燃素气体”。后来,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依据这个新的事实,总结了劳动人民丰富的实践经验,研究了整个燃素说化学,提出了燃烧的氧化说,否定了燃素说。氧化说认为,在燃烧的时候,并不是神秘的燃素从燃素物体中分解和释放出去,而是燃烧着的物体和氧的化合。

  虽然,燃素说把“燃素”当作一种物质看待,使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5]同时,“燃素说经过百年的实验工作提供了这样一些材料,借助于这些材料,拉瓦锡才能在普利斯特列制出的氧中发现了幻想的燃素的真实对立物,因而推翻了全部的燃素说。”[6]燃素说在化学发展史上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它作为一种化学理论是错误的。它认为燃烧不是物质内部结构的变化,而是燃素从外面干预的结果,把现象当作本质,颠倒了燃烧的真实关系。它在以后的一百多年中严重地阻碍了化学的发展。


注:

[1] 1660-1734年。

[2] “灰渣”。

[3] 如煤炭。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四卷20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47页。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71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100 燃素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