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空充电,是噱头还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近日,摩托罗拉正式官新一代隔空充电技术,一时间成为了数码圈的焦点,大家都想知道,被吹得神乎其神,但距离量产还遥遥无期的隔空充电,究竟是噱头还是大家未来的共同选择?
我的观点是,肯定会是未来的共同选择,但是距离实际量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如果要大规模量产,要考虑的问题很多,安全性(辐射之类),成本,充电的范围和快慢等等,都是要仔细商讨的。
而这次的摩托罗拉的隔空充电技术看似已经是相对成熟了,官方表示,无需充电线材,不受限于电源位置,进入房间,即可无感保持电量满格。
1600根天线组成的相位阵列,可同时给4台设备充电,有遮挡也不影响。可实现单台隔空充电设备3米100°范围内,同时给4台设备充电的效果,并可穿过纸张、皮革等阻碍物为手机充电。
划一下关键词,同时给4台设备充电,距离3米的100°范围内,可穿过纸张或皮革等阻碍物进行充电,所以我们脑海里就可以有一个模拟画面了,晚上,一家人都躺在家中的沙发上,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快没电的手机,然后打开放置在在茶几或电视的隔空充电开关,即可同时给全家人的手机进行隔空充电,摆脱充电线或无线充电的限制,实现真正的边玩边充。
可以看出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挺大的,但是目前还不是相对成熟,据说最大功率只有5W,实用性方面还差了点意思,而且这玩意估计量产出来还是以各厂商的私有协议为主导,通用协议发展没这么快。
其实也很好理解,这不就跟无线充电的发展历程一样吗?都是一开始不被看好,然后随着发展,被再次验证真香定理,但是隔空充电不一样,这是质的飞跃,而且如果连隔空充电都能实现高功率且量产,估计无孔手机也能量产了,保守估计3年内吧。其实,类似的技术之前OPPO和小米也展示过demo,从效果和实现的方式上看,基本大同小异。
综上,隔空充电不是噱头,就是下一代的充电技术,也是未来的充电技术,但现在确实是PPT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