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法兰西是怎样实现“独立自主,民富国强”的【资本主义硬骨头】?

2023-06-15 16:17 作者:寄生于黑暗中的光A  | 我要投稿

二战史:在罗斯福眼中,法国根本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偌大的一个国家,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带领军队与德国一战。 二战胜利以后,美国的地位超然,能与之抗衡的只有苏联而已。 戴高乐此时表达了自己对于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想法和决心,并且将他自由法国的构思对罗斯福进行阐述,并且希望能够在盟国中取得应有的大国地位。

戴高乐的这番澎湃的理想演说,并没有能够打动美国人,甚至美国人觉得戴高乐的想法非常可笑,罗斯福对于戴高乐的诉求置若罔闻,因为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令罗斯福极度失望,根本不愿意再将任何重任托付给这么一个孱弱的国家。 二战以后,美国的地位空前,罗斯福自然也开始以全球的角度为美国寻求利益,他第一个考虑的问题,便是世界安全问题,对此罗斯福早已有自己的构思,他打算由美 、英、苏 、中四个国家来负责未来保障世界和平的重担。

也就是说,在罗斯福最初的规划当中,只有“四常”,法国坚决被排除在外,罗斯福对此举的原因说明也非常简单,因为这四个国家为世界其他国家流出了自己的鲜血,简言之,这四国为最终同盟国取得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罗斯福的言外之意,法国在二战当中的军事贡献只能与一些小国同列,根本没有资格加入到四国的行列当中来。

从罗斯福的说辞当中,给我们一种“罗斯福是一个性情中人”的强烈认知,但是我们都知道,罗斯福身为美国总统,他的很决定都是站在美国利益的角度考虑,并不以个人情感、意志为转移。所以,罗斯福坚持拒绝法国恢复大国地位,除了法国在二战中表现不佳外,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 罗斯福曾在1943年1月,与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见面时,详细探讨过帮助法国重新回到强国行列的问题,但是结果并不理想,罗斯福对此表示悲观。 他与丘吉尔和艾登会晤时,也曾经表露过自己的心声,他认为德国溃败之后,法国也没有必要再保持军事建制。 由此可见,罗斯福不仅对戴高乐恢复法国大国位置的想法并不赞同,而且他还想希望进一步对法国进行处置,甚至可以说是有想法肢解法国,从罗斯福这样的想法来看,他并不希望法国重新成为大国,而希望法国成为一个可控的政权。 这样一来,在未来的四国会议上,将主要成为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磋商,少一个国家参与其中,事情也会变得简单、有利。

法兰西大统领 夏尔·戴高乐,在1967年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这充分证明了戴高乐总统和法国的“独立自主”,也因此给了很多人刻板印象,这个时期的法国军事很强大:什么世界第三啊,北约第二啊。 那就分析一下冷战中期(就选戴高乐总统辞职的1969年)真正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是谁。 上两篇文章说过 法、苏、英、德、意;今次将会重点讲解远在北美洲的美利坚…… 前篇说美军此时远超苏军,海洋70演习根本不至于让美国海军感到恐惧,那么此时美国海军究竟有多么强大?

此时美国海军共有22艘航母,6艘两栖攻击舰,11艘巡洋舰,212驱逐舰,46护卫舰。美军也有许多舰船是在1970年退役的,但几乎没有在海洋70演习前退役的。

航母

企业级

注意左舷前部无武器平台

注意舰尾两舷的MK29 此时美军也只有1艘核动力航母,即企业号,尼米兹级首舰还在建造中。 企业号是人类历史上首艘核动力航母,也是首艘排水量超过九万吨的军舰。它与长滩号、班布里奇号几乎同时开工,前后脚服役。这里要插一句:所有说造核航母之前必须先造民船验证的都是傻逼,美苏法都没有这么做过,这样做于成本上也不合理。 其满载排水量94780吨(多次改装后), 装备有2座八联装MK29发射架、用于发射海麻雀(此时正处于大修中,此次大修加装了第三座MK29); 由8台A2W反应堆驱动,最大航速33.6节。 大修前最后搭载的是CVW-9,大修后首次搭载的是CVW-14,1970年前后典型CVW配置为: 2个战斗机中队、各有12架F-8或F-4(企业号应为F-4), 2个轻型攻击机中队、各有12架左右A-4或A-7, 1个攻击机或中型/全天候攻击机中队、配有10~12架A-1或A-6, 1个重型攻击机中队、配有10~12架A-3或A-5(仅1960年代后期配置有), 1个轻型照相侦察机中队、配有3~6架RF-8或RA5-C(1970年代起改名为侦察攻击机中队), 1个电子战中队、配有4~6架EKA-3B或EA-6B、同时兼任加油机(仅1970年代前期配置开始有), 1个预警机中队、配有3架E-1(1960年代后期)或4架E-2(1970年代起), 另有一定数量的SH-3及UH-2,总载机量通常在70架以上,企业级上搭载的战机通常为较重的型号。 企业号作为最早的核动力航母,不可否认设计并不完善,反应堆由潜艇堆发展而来、燃料丰度不高、反应堆数量多,导致维护压力大、换料周期短。但是其战斗力在当时也是无出其右的,拥有十分完备可靠的防空、打击、侦察能力,考虑到MIG-23也只是从1970年开始服役的,当时苏联空天军的轰炸机也只有TU-22(非TU-22M)和TU-95,其实并不能对美军CVBG造成多大威胁。

小鹰级

肯尼迪号—注意舰尾两舷的MK29平台

美国号—注意舰首右舷无武器平台 小鹰级是美军常规动力航母的绝唱,共建造了4艘,一直服役到21世纪,战斗力并不明显逊于企业级甚至尼米兹级。 其满载排水量83090吨, 前三艘装备有2座双联装MK5发射架、用于发射小猎犬(备弹数量未知,外网也找不到,但估计不低于40枚), 第四艘装备有2座MK29八联装发射架;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2节。

注意红框里的小猎犬发射架

注意舰首两舷无武器平台

后期的星座号,舰首两舷增加武器平台,舰尾换为MK29 其航空联队配置基本类似于企业级。 作为福莱斯特级的改进型,其已经达到了常规航母的巅峰,在出动率、载机量等硬指标上并不弱于企业、尼米兹等核航母。

福莱斯特级

服役初期的萨拉托加,注意舰首右舷的MK42舰炮

1962年的福莱斯特,注意舰首的火炮已拆除 福莱斯特级是美国在战后完工的首型航母,也是世界上第一型超级航母,一共建成了4艘。 其满载排水量81000吨, 装备有4门单装127mm炮;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4节。 舰载机联队参照企业级,1970年搭载为: 2个战斗机中队、各有12架F-4, 2个轻型攻击机中队、各有12架左右A-7, 1个攻击机或中型/全天候攻击机中队、配有10~12架A-6, 1个侦察攻击机中队、配有3~6架RA5-C, 1个电子战中队、配有4~6架EKA-3B、同时兼任加油机, 1个预警机中队、配有4架E-2, 1个直升机中队,配有UH-2。 福莱斯特级设计建造较早,一开始并没有自卫导弹,而火炮也因为安装位置较低而导致上浪问题和射击角度不佳,在1970年代中期全部更换为了MK29(非等量替换)。 同样由于设计建造较早,所以诸如舰岛位置、左舷升降机位置等细节也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超级航母的战斗力,在吨位、载机量、出动率等指标上比起几十年后的1143.6型也有很大优势。

中途岛级

中途岛级是二战中设计建造,战后服役的,由于吨位较大、舰况优良,因此都接受了十分彻底的改造,3艘舰改装后的状态各不相同,可以视为三个子型号。 中途岛号(SCB101.66)

注意右舷后部无密集阵

注意右舷前部无海麻雀

仅有的一张展示改造后初期三炮中途岛的图片,右舷前后各一门,左舷尾部一门 中途岛号经历的改装最彻底,也是唯一进行了SCB101改装的,此时的中途岛已经与退役时没有多大区别了,也完全看不出二战航母的影子了。虽然只有2部弹射器,但是与超级航母相同的C-13型,甲板面积增大,升降机布局优化。 此时其满载排水量达64700吨, 装备有3门单装127mm炮;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3节。 改装后的1971年时,其舰载机联队为CVW-5,配备有: 2个战斗机中队、各有12架F-4, 2个轻型攻击机中队、各有12架左右A-7, 1个全天候攻击机中队、配有10~12架A-6, 1个轻型照相侦察机中队、配有3~6架RF-8, 1个预警机中队、配有4架E-2, 1个电子战中队、配有4~6架EKA-3B、同时兼任加油机, 1个直升机中队,配有SH-3。 中途岛号的SCB101改装在1970年1月就已完成,但海试过程中发现耐波性极度恶化,不得已返坞修改,直到1971年才结束。 由于中途岛号改装后暴露出严重问题,以及其改装成本过高,把二号舰改装的成本都预支了,所以本级另外两舰没有接受SCB101改装。 罗斯福号(SCB110)

罗斯福号接受的是SCB110改装,主要是将舰首改为封闭式、提高抗浪性,扩大升降机并提高最大载重,升级弹射器、加装左舷中部弹射器(舰首2部为C-11-2,左舷1部C-11-1)。此后也陆续接受了一些其他小改装。 此时其满载排水量63400吨, 装备有4门单装127mm炮;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3节。 1970年时,其搭载的舰载机联队为CVW-6,配备有: 2个战斗机中队、各有12架F-4, 2个轻型攻击机中队、各有12架左右A-7, 1个全天候攻击机中队、配有10~12架A-6, 1个轻型照相侦察机中队、配有3~6架RF-8, 1个预警机中队、配有3架E-1, 1个电子战中队、配有4~6架EKA-3B、同时兼任加油机, 1个直升机中队,配有UH-2。 此时的罗斯福号舰载机配置齐全,但是甲板设计并不是很好,出动率会受一些影响。但总的来说仍然是非常强大的航母,比英国没造出来的CVA-01还要强。 珊瑚海号(SCB110A)

珊瑚海号接受的改装与罗斯福号稍有不同,升降机都被移到了舷侧、左舷后部1台、右舷舰岛前后各1台,斜角甲板与舰体轴线角度大了3°,弹射器全部是C-11-1。 其满载排水量63400吨, 装备有3门单装127mm炮;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3节。 1970年时,其搭载的舰载机联队为CVW-15,配备应与罗斯福号一致。

埃塞克斯级

埃塞克斯各种形态对比 埃塞克斯级,也被称为饺子级,美国在二战中像下饺子一样造了24艘三万多吨的埃塞克斯级,此时现役的还有10艘,全部接受了SCB125改装,其中有4艘接受了SCB144改装,对反潜任务进行了特化。 此时,除了CV-19汉考克号、CV-31好人理查德号和CV-34奥利斯坎尼号外,其余所有现役埃塞克斯级都是反潜航母。 其满载排水量达47120吨, 装备有4门单装127mm炮;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1节。

CVA的埃塞克斯级 作为攻击航母(CVA)服役的埃塞克斯级搭载舰载机联队如下: 2个战斗机中队、各有12架F-8, 3个轻型攻击机中队、各有12架左右A-4, 1个轻型照相侦察机中队、配有3~6架RF-8, 1个预警机中队、配有3架E-1, 1个电子战中队、配有4~6架EKA-3B、同时兼任加油机, 1个直升机中队,配有UH-2。

CVS的埃塞克斯级 作为反潜航母(CVS)服役的埃塞克斯级搭载舰载机联队如下: 2~3个反潜机中队、装备S-2, 1~2个反潜直升机中队、装备SH-3, 1个预警机中队、装备E-1, 1个来自四等人的攻击机分队、用于自卫、装备4架A-4。 埃塞克斯级在改装后也是有四万多吨排水量的大中型航母,作为攻击航母有配置齐全的舰载机联队,只是运作能力稍差;作为反潜航母有大量的固定翼反潜机和反潜直升机,也有一定的自卫能力和预警能力,对苏联潜艇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两栖攻击舰

美军在战后用埃塞克斯级改装了一些用于登陆作战的舰艇,不过此时都已退役,只剩下新造的硫磺岛级。 硫磺岛级

此舰的MK29安装在左舷后部

注意无坞舱,以及舰尾一门双76被换成了MK29 严格来说,硫磺岛级不能被称为两栖攻击舰,因为它与美国级Flight 0一样,没有坞舱,只有垂直登陆能力。 本级共建造了7艘,但末舰是1970年6月服役的,因此不计入。 其满载排水量18480吨, 装备有2门双联装76mm炮, 1座八联装MK29发射架。 可搭载25架直升机,包含CH-53、CH-46、UH-1和AH-1。 硫磺岛级虽然没有平面登陆能力,也就没有了输送重装备的能力,但与CH-53、CH-46等重型直升机搭配,还是有很强的垂直登陆能力,也有一定的火力支援能力。而其自身凭借海麻雀和MK33。 维基上说本级最初是2座双76和一部MK29,但实际并不是。

从上两张图的新奥尔良号可以看出,服役早期是配备了4座双76炮、无导弹的。至1970年已普遍加装至少一座MK29,通常是舰岛前部较低的炮位,后期还会将左舷后部炮位也换成MK29。 这里不得不感叹,美国在1960年代就能造出海种马、海骑士这种重型直升机了,现在更是已经将其全部退役,换装鱼鹰。而小白兔在2010年代中后期才刚刚拿出来Z-18,最大起飞重量甚至还不如CH-53。

巡洋舰

此时的巡洋舰有一些分类不同,美军于1975年对舰艇分类进行了一次调整,所有的导弹驱逐领舰都被升格为巡洋舰,但此时它们还是驱逐领舰,应归为驱逐舰这一大类。 长滩级(CGN)

此时美军最强大的巡洋舰自然就是唯一新造的导弹巡洋舰——长滩了。灰夫人的鼎鼎大名无需多言。

其满载排水量15540吨,

装备有2门单装127mm主炮,

1套双联装MK12发射系统、用于发射黄铜骑士防空导弹(备弹52枚),

2套双联装MK10发射系统、用于发射小猎犬防空导弹(备弹102枚),

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备弹12枚),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有直升机甲板无机库;

由2台C1W反应堆驱动,最大航速30节。

此时的长滩还没有改装,因此没有密集阵和战斧。但备弹却比改装后更多,有足足154枚防空导弹和20枚反潜导弹。

值得一提的是,长滩号是世界上首个取得舰空导弹战果的战舰,黄铜骑士也是首个取得战果的舰空导弹。不过由于要人工装填弹翼,所以它射速很慢,要50秒左右才能进行一次齐射。

奥尔巴尼级(CG)

奥尔巴尼级改造前后对比

奥尔巴尼级是美军改造的巡洋舰中最晚完工的,晚于长滩号。因为长滩号的服役,美海军放弃了自条约时代以来的按主炮口径和吨位进行分类的方法,所以奥尔巴尼级并不像前几型改装战舰一样被归类为导弹轻巡洋舰(CLG)或导弹重巡洋舰(CAG),而是直接成为导弹巡洋舰(CG),舷号续在长滩号之后。 本级共3艘,首舰奥尔巴尼号原为俄勒冈城级重巡,另外两艘原为巴尔的摩级重巡。 其满载排水量达17500吨, 装备有2门单装127mm主炮, 2套双联装MK12发射系统、用于发射黄铜骑士防空导弹(各备弹52枚), 2套双联装MK11发射系统、用于发射鞑靼人防空导弹(各备弹42枚), 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有直升机甲板和原水上飞机机库,理论上可搭载数架直升机;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2节。 奥尔巴尼级的改装耗资巨大,相当于近3艘莱希级的造价,不过改装效果确实不凡。它是唯一安装了2套黄铜骑士的战舰,全舰有188枚防空导弹,实至名归的武库舰。

波士顿级(CA)

波士顿级是由巴尔的摩级改装而来的CAG,但是其在1968年被重新分类为了攻击重巡洋舰,缩写也是CA。

本级一共改装了2艘,但是二号舰在1970年1月就已经退役,首舰是在1970年5月退役,勉强赶上了。

其满载排水量17300吨,

装备有2座三联装203mm主炮,

5座双联装127mm副炮,

6座双联装76mm防空炮,

2套双联装MK4发射系统、用于发射小猎犬防空导弹(各备弹72枚),

无直升机相关设施;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3节。

波士顿级的改装没有奥尔巴尼级彻底,其前部舰体基本没有变化,只在后部加装了小猎犬,但备弹量不俗,保留的火炮也为其提供了可观的对陆支援能力。

加尔维斯顿级(CLG)

指挥舰版本的加尔维斯顿级,注意上层建筑更长,前部主炮更少

非指挥舰版本的加尔维斯顿级,注意上层建筑更短,前部火炮更多 加尔维斯顿级是用克利夫兰级改装的,共3艘。它配备的是黄铜骑士。 其满载排水量15200吨, 装备有1座三联装152mm主炮(后两艘)/2座三联装152mm主炮(首舰), 1座双联装127mm副炮(后两艘)/3座双联装127mm副炮(首舰), 1套双联装MK7发射系统、用于发射黄铜骑士防空导弹(备弹46枚), 有直升机甲板无机库;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2.5节。 虽然同样使用黄铜骑士,但加尔维斯顿级使用的是MK7发射系统,而奥尔巴尼和长滩使用的是MK12,区别在于MK7系统中的导弹弹体和助推器是分开储存的,而MK12是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使用MK7的舰艇在发射前不仅需要安装弹翼,还要安装助推器,发射速率更慢,而优势是占用空间少,对吨位要求低/改装难度低。 之所以后两艘保留的火炮更少,是因为它们进行了旗舰改装,为了容纳更多的人员和电子设备,上层建筑扩大,所以拆除了更多火炮。

普罗维登斯级(CLG)

指挥舰版本的普罗维登斯级,注意上层建筑更长,前部主炮更少

非指挥舰版本的普罗维登斯级,注意上层建筑更短,前部火炮更多 普罗维登斯级也是克利夫兰级改装的,也改了3艘,不过配备的是小猎犬。该级末舰已于1969年退役。 其满载排水量15260吨, 装备有1座三联装152mm主炮(前两艘)/2座三联装152mm主炮(末舰), 1座双联装127mm副炮(前两艘)/3座双联装127mm副炮(末舰), 1套双联装MK9发射系统、用于发射小猎犬防空导弹(备弹60枚), 有直升机甲板无机库;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2.5节。 与加尔维斯顿级一样,本级的不同火炮配置同样源于旗舰改造。 到这里就可以对美国海军改造的导弹巡洋舰做一个归纳了:奥尔巴尼级是配备黄铜骑士的重巡,波士顿级是配备小猎犬的重巡,加尔维斯顿级是配备黄铜骑士的轻巡,普罗维登斯级是配备小猎犬的轻巡。

得梅因级(CA)

得梅因级是世界上最后一型建成服役的重巡,共完成了3艘,此时还留有1艘。 在战后它们也接受了一些改装,这里取最后的状态。 其满载排水量20950吨, 装备有3座三联装203mm主炮, 6座双联装127mm副炮, 2门双联装76mm防空炮, 主装甲带最厚处152mm, 有直升机甲板和机库;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3节。 对于如何提高弹药投送量,各国有不同的思路,日本就选择扩大口径,提高单轮投送的弹药重量,而美国选择提高射速。得梅因的203mm主炮射速高达6秒一发,比许多国家的152炮还快。因此纽波特纽斯也被保留到了1970年代,前往越南提供过火力支援。 纽波特纽斯还加装过其他的一些设备,比如阻尼人火箭弹发射器,用于发射干扰弹。

巴尔的摩级(CA)

纯火炮版本的巴尔的摩级,此图即为现役的CA-73圣保罗 此时还有一艘未改装的纯火炮巡洋舰在美军服役,是一艘巴尔的摩级重巡,主要任务就是在越南海岸线附近提供火力支援。 其满载排水量14500吨, 装备有3座三联装203mm主炮, 6座双联装127mm副炮, 12门40mm防空炮, 24门单装20mm防空炮, 无直升机相关设施(其实也能勉强降落),有4架水上飞机;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3节。 这艘船在1970年12月回国进行退役准备工作,最后在1971年退役。

驱逐舰

此时美国海军的舰艇分类非常细致,驱逐舰这个大类下面包括核动力导弹驱逐领舰(DLGN)、导弹驱逐领舰(DLG)、导弹驱逐舰(DDG)和驱逐舰(DD),原本还有驱逐领舰(DL),不过已经退役。 特拉克斯顿级(DLGN)

特拉克斯顿级是贝尔纳普级的核动力版本,除了动力以外几乎全部一致。

其满载排水量8860吨,

装备有1门单管127mm主炮,

2门单管76mm防空炮,

1套双联装MK10发射系统、用于发射小猎犬和阿斯洛克(备弹60枚),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有直升机甲板和单机库;

由2台D2W驱动,最大航速31节。

特拉克斯顿是美军最后一型单舰成级的核动力导弹舰艇,自此之后美军连续造了两级六艘核动力驱逐领舰(后重新划分为巡洋舰)

贝尔纳普级(DLG)

贝尔纳普就是特拉克斯顿级的常规动力版本,共建造了9艘,配置与特拉克斯顿完全一致。

其满载排水量8060吨,

装备有1门单管127mm主炮,

2门单管76mm防空炮,

1套双联装MK10发射系统、用于发射小猎犬和阿斯洛克(备弹60枚),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有直升机甲板和单机库;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2节。

贝尔纳普级的武器配置与特拉克斯顿一样,但前后颠倒:特拉克斯顿是前主炮后导弹,贝尔纳普是前导弹后主炮。

班布里奇级(DLGN)

班布里奇级又是莱希级的核动力版本,美军像这样同一平台建造9艘常规动力版本和1艘核动力版本,一共造了2次20艘。 其满载排水量9260吨, 装备有2门双联装76mm主炮, 2套双联装MK10发射系统、用于发射小猎犬防空导弹(各备弹40枚), 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有直升机甲板无机库; 由2台D2W驱动,最大航速34节。 本级的火炮稍弱,因为美军曾经也迷信过导弹万能论。但导弹更多,且互不影响。 该舰与长滩和企业一起参加了著名的那次环球航行。

莱希级(DLG)

莱希级的配置也是与班布里奇完全一致,也是与贝尔纳普级一样建造了9艘。

其满载排水量9100吨,

装备有2门双联装76mm主炮,

2套双联装MK10发射系统、用于发射小猎犬防空导弹(各备弹40枚),

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有直升机甲板无机库;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4节。

从莱希到特拉克斯顿的这20艘导弹驱逐领舰所提供的防空能力是不可小视的,连TU-22M都没有的苏联是很难打破这样的防空圈的。

法拉格特级(DLG)

法拉格特级原本是作为纯火炮鱼雷的驱逐领舰(DL)开工建造的,不过建造过程中,从4号舰开始被更改设计、加了导弹,分类也改为DLG,最后直接把已作为DL开工的三艘也改为了DLG。本级共10艘,全部在役。 其满载排水量5740吨, 装备有1门单管127mm主炮, 1套双联装MK10发射系统、用于发射小猎犬防空导弹(备弹40枚), 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无直升机相关设施;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2节。 虽然吨位比后来的那20艘DLG小不少,但是武备并不相差太多,整体技术水平非常先进。

亚当斯级(DDG)

前13艘——装备MK11发射系统的亚当斯级

后10艘——装备MK13发射系统的亚当斯级 亚当斯级与法拉格特级基本同期入役,但被维基归类为法拉格特级作为DDG的后继型号(1975年法拉格特级被重新归类为DDG)。本级共23艘,全部在役。 其满载排水量4520吨, 装备有2门单管127mm主炮, 1套双联装MK11发射系统(备弹42枚)[前13艘]/1套单装MK13发射系统(备弹40枚)[后10艘]、用于发射鞑靼人或标准防空导弹, 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无直升机相关设施;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3节。 本级大概是最早开始使用MK13的舰艇了。西德的吕特晏斯级和澳大利亚的珀斯级都是本级的子型号。

谢尔曼级(DDG)

谢尔曼级原本是DD,但是其中有4艘被改造为了DDG,也可以将它们单独成级。

改装后满载排水量4620吨,

装备有1门单管127mm主炮,

1套单装MK13发射系统(备弹40枚)、用于发射鞑靼人或标准防空导弹,

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无直升机相关设施;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2.5节。

改装后的谢尔曼级与法拉格特级相比基本一样,但是多数谢尔曼级还是作为DD使用。

米切尔级(DDG)

无改装的米切尔级DL 米切尔级原本是DL,共建造了4艘, 装备2门单管127mm主炮,2门双联装76mm防空炮,8门单装厄利孔,2部RUR-4反潜火箭发射器。

改造为DDG的米切尔级

改造为DDG的米切尔级 但是前两艘被改装为了DDG,而未改装的两艘则在1969年退役了。 改装后满载排水量5280吨, 装备有2门单管127mm主炮, 1套单装MK13发射系统(备弹40枚)、用于发射鞑靼人或标准防空导弹, 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无直升机相关设施;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4节。 虽是DDG改造,但也加装了阿斯洛克,极大提升了反潜能力,属于是很成功的改造。

谢尔曼级(DD)

反潜加强版谢尔曼级

反潜加强版谢尔曼级 谢尔曼级有8艘接受了改装,增强反潜能力,分别是:DD-933约翰·巴里号、DD-937乔治·弗莱明·戴维斯号、DD-938乔纳斯·英格拉姆号、DD-940约翰·曼利号、DD-941杜邦号、DD-943威廉·H·P·布兰迪号、DD-945艾萨克·豪号,以及DD-948达德利·沃克·莫顿号。 值得一提的是,DD-945在1970年代中期安装过紧凑型轻量化203mm主炮测试,成为了战后新造舰艇中唯一安装过155mm以上口径主炮的。 该反潜改造主要是加装了阿斯洛克和拖曳式可变深度声纳。 该型号满载排水量4600吨, 装备有2门单管127mm主炮, 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无直升机相关设施;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2.5节。 经过改装的舰艇反潜能力较为客观,拥有较为完善的搜潜和攻潜手段。 原型

无改装的谢尔曼级

无改装的谢尔曼级 谢尔曼级建造较早,所以基本型号的装备比较落后,与日本海自的DD差不多。其实这6艘也是要改装的,但由于越战导致的经费紧张,最终被放弃了。 其满载排水量4400吨, 装备有3门单管127mm主炮, 2门双联装76mm防空炮, 1座四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后改为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2部刺猬弹发射器, 无直升机相关设施;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2.5节。 未改装的型号完全没有导弹,攻潜甚至还要靠二战时期的刺猬弹,虽然吨位比二战驱逐舰大了不少,但是反潜能力没有本质提升,不过两种口径的防空炮组合,MK42和MK33都有很出色的防空能力。

基林级(DD)

FRAM II改装的基林级

FRAM I改装的基林级,注意舰体中部的阿斯洛克 美军在1946年以前一共建造了98艘基林级,其中92艘还在役,全部接受过FRAM改造,绝大多数是FRAM I,少数是FRAM II。 关于FRAM改造,简而言之,就是对二战老舰进行改造,延长它们的寿命,改装重点是反潜。 FRAM I拆除一座主炮,加装机库和直升机甲板、用于操作DASH无人机,还加装了两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和阿斯洛克。 FRAM II不拆除主炮,加装机库和直升机甲板,加装两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和两座单装533mm鱼雷发射管。 两种改装都更新了声纳,并配备了可变深度声纳。 埃塞克斯级接受的SCB-144改装也属于FRAM的一部分。

原版基林与FRAM I改造后对比 现役的92艘中,只有13艘接受的是FRAM II,其余全都是FRAM I,因为基林级是二战老舰中最新最大的驱逐舰,所以接受的改装最好。 改装后的基林级满载排水量3600吨左右, 装备有2座双联装127mm主炮, 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仅FRAM I舰艇), 2座单装533mm鱼雷发射管(仅FRAM II舰艇)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有直升机甲板和单机库(但仅支持DASH);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4.5节 FRAM改装让二战老舰拥有了不错的搜潜和攻潜能力,虽然DASH是个没用的贵物,但聊胜于无,整体算是很不错的改装。

萨姆纳级(DD)

萨姆纳级是基林的前型,整体数据基本一致,但服役更早,因此萨姆纳级所接受的只有FRAM II改装。本级共建造58艘,此时有44艘在役,其中14艘无改装。 FRAM II

经过FRAM II改装的舰艇满载排水量3600吨左右

装备有3座双联装127mm主炮,

2座单装533mm鱼雷发射管,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有直升机甲板和单机库(但仅支持DASH);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4.5节。

未改装舰

未进行FRAM改装的萨姆纳级,注意舰体后部的两门双76

未改装的舰也不是完全没变,它们拆除了全部中小口径防空炮和后部鱼雷发射管,加装了一些76mm防空炮,深弹抛射器、轻型鱼雷和刺猬弹。 其满载排水量3520吨, 装备有3座双联装127mm主炮, 1座五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2部刺猬弹发射器, 6部深弹抛射器, 无直升机相关设施;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4.5节。 这样的萨姆纳级远比苏联的30bis型要强,也有基本的反潜能力,比起56PLO也并不落后。

弗莱彻级(DD)

接受过反潜改装(非FRAM)的弗莱彻 此时美军还有3艘弗莱彻级在役,但已经是很边缘的角色了。虽然弗莱彻级有过反潜针对性改装,但是与现役的这3艘无关。

注意红圈里的刺猬弹、蓝圈和绿圈里的MK33

注意绿圈里的MK33

注意红圈里的刺猬弹、蓝圈和绿圈里的MK33 其满载排水量2050吨, 装备有4门单管127mm主炮(DD-528和DD-547)/5门单管127mm主炮(仅DD-540), 3门双联装76mm防空炮(DD-528和DD-547)/2门双联装76mm防空炮(仅DD-540), 1座五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 2部刺猬弹抛射器, 无直升机相关设施;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35节。 现役的三艘只是将博福斯和厄利孔拆掉,并且将前部鱼雷发射管拆除,换成了2门MK33,而DD-528和DD-547还把第三门主炮也拆掉,换成了MK33。另外三舰都在舰桥两侧安装了刺猬弹。 其实哪怕是弗莱彻级也不落后于30bis型。

护卫舰

此时美军的护卫舰包括护航驱逐舰(DE)和导弹护卫舰(FFG)两种,其中主要是DE。 布鲁克级(FFG)

布鲁克级是此时美军唯一的一型FFG,也是第一型,本级共建造6艘,全部在役。

其满载排水量3420吨,

装备有1门单管127mm主炮,

1套单臂MK13发射系统、用于发射鞑靼人或标准防空导弹(备弹16枚),

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有直升机甲板和单机库;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27.2节。

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但这毕竟是一艘三千多吨的小船,同期苏联海军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护卫舰,更不要说让护卫舰有防空导弹和反潜导弹、还有直升机了。

诺克斯级(DE)

诺克斯级服役的时候是DE,也是在1975年才被分类为FF的。不过诺克斯级从1969年才开始服役,此时仅入役10艘。 其满载排水量4130吨, 装备有1门单管127mm主炮, 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 1座八联装MK29发射架, 有直升机甲板和单机库;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27节。 虽然是单轴单桨,但诺克斯毕竟是四千吨级的平台,比苏联海军的许多驱逐舰都大了,还有直升机、反潜导弹和点防空导弹,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

加西亚级(DE)

加西亚级是布鲁克级的原型,这从二者极其一致的舰体就能看出。本级共11艘,全部在役。 其满载排水量3420吨, 装备有2门单管127mm主炮, 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有直升机甲板和单机库;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27节。 本级基本可以看作去掉MK13又加一门主炮的布鲁克级,或者反过来说。

布朗斯坦级(DE)

布朗斯坦级仅有2艘,因为它们可被视作许多新装备的测试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满载排水量2960吨,

装备有1门双联装76mm主炮,

1座八联装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架,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无直升机相关设施;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26节。

布朗斯坦级属于战后第二代DE,再往前的型号就与其相差很大了。

克劳德·琼斯级(DE)

注意舰桥两侧的刺猬弹发射器

注意舰桥两侧疑似没有刺猬弹发射器 克劳德·琼斯级是1950年代建造入役的一型DE,与42型、50型几乎同时期,但是装备配置可以看出两国的不同思路。本级共4艘,全部在役。 其满载排水量2000吨, 装备有2门单管76mm主炮,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2部刺猬弹发射器, 全柴动力,最大航速22节。 本级与布朗斯坦相比,航速、武备、吨位、电子设备、自动化等方面全方位落后,可以看出布朗斯坦还是很先进的。 而其吨位不小,火力却比42型、50型弱很多,可以看出美国更重视续航力(其续航里程7000海里!),而苏联在1950年代只能近岸作战,所以重视火力。

迪利级(DE)

刺猬弹版迪利级——注意B炮位的刺猬弹发射器

注意B炮位平台消失了,可能改为乌贼反潜火箭,或是为了反潜鱼雷而拆除

RUR-4版本迪利级——注意B炮位的RUR-4

B炮位缺装的迪利级 迪利级是战后美军第一型DE,共建造13艘,全部在役。 其满载排水量1900吨, 装备有2座双联装76mm主炮, 2座三联装324mm鱼雷发射管, 1部RUR-4反潜火箭发射器(部分舰艇为刺猬弹或乌贼反潜火箭), 有直升机甲板和单机库(仅能使用DASH); 蒸汽动力,最大航速27节。 本级虽然吨位较小,但可以使用DASH,也有RUR-4,相对吨位来说也是很好了。

作为对比,美军水面舰艇此时有超过262万吨的总排水量,是苏联海军的近4倍。 美军有15艘CV/CVA,而苏联一艘可搭载固定翼的水面舰艇也没有。 苏联的水下力量虽然不差,但美军也没有技术上的劣势,数量上同样没有劣势,而美军还有6艘反潜航母,所以苏联在水下也占不到优势。 美军有6艘两栖攻击舰,苏联从没造过此类舰船。 美军有11艘巡洋舰,其中10艘是拥有导弹的;苏联虽然有21艘巡洋舰,但其中只有12艘有导弹,70E的导弹还没什么实战价值,68U的导弹也只是近程点防空、而58型在美军这边可能只算个驱逐领舰。 美军有212艘驱逐舰,其中59艘有区域防空导弹,另外的153艘中,也有87艘拥有反潜导弹。而苏联只有72艘驱逐舰,其中只有23艘有防空导弹,另外有45艘是纯火炮鱼雷的,而且30bis的性能即便与未接受FRAM改装的萨姆纳级相比也十分落后。 美军有46艘护卫舰,其中29艘是近3000吨乃至以上的,甚至有6艘装备有区域防空导弹、另有10艘装备有点防空导弹,且有23艘拥有反潜导弹。苏联虽有112艘护卫舰,但没有一艘的排水量超过2000吨,且没有一艘装备有导弹,绝大多数都是排水量不足1500吨的小轻护。 因此,所谓海洋70演习“让美国海军第一次感到恐惧”实在是言过其实了,此时的苏联海军根本不配让美国海军恐惧,最多只是让美军发现苏联海军有全球行动的能力了,仅此而已。苏联海军连对美五成都打不到。

根据参考夹心糖《冷战中期,谁才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这篇文章,1969年的英国皇家海军是世界第三,评判的主要依据是吨位。 但是谈作战能力,可能苏联也未必胜过英国。因为苏联的吨位非常水。举个例子,30-bis这种美国40年代水平的驱逐舰,苏联还有50艘。68bis这种16000吨的纯炮舰,还有9艘。这些根本就不可能有作战能力,纯粹水吨位。再比如100艘破冰船,这也是苏联特色装备。苏联没有航母和舰载机,潜艇技术也不如英国。 苏联恐怕得到70年代中后期,才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二海军。

冷战中期的法国陆军实力不及德国,海空军实力不及英国,更别指望与两极:美苏相提并论了!

民富国强需要实干而非口号,加油!加油!

法兰西是怎样实现“独立自主,民富国强”的【资本主义硬骨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