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融入构图形式时感觉很难?


当我们把项目所有的问题都分析清楚了,我们也知道我们要做些什么空间了。这时我们就会需要把这个乱乱的图面去把它变好看。
这时就是我们需要把这个形式融进去,然后把所有的空间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这时我们就会需要看一下我们找的那么多的一些案例,它们都会给你带来一些想法。

就像我们想画成直线,还是折线,还是曲线的?有时候就算我们看着它,我们还是会想着自己去创造一种新的形式。

画形式会遇到的问题
然后这些好像我们找了很多案例,但就是感觉都没啥用,因为自己只是看完了,然后就把那些资料丢到了一边了。
然后就开始自己在那里自创形式了,然后就在那里直的,曲的形式去尝试。谁知道画出来的就感觉哪哪都不对。
可能又会开始自我怀疑了,这个形式太难画了。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算知道了很多形式组合的原理,形式的构成,但是还是很难去下手。
还有些人会在拿那些形状在那里组合,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那些东西听了也是浪费你的时间,效率是非常的低的。
听着讲着好像很什么?反正你就是听不懂,也用不上,就会觉得讲的很厉害。
甚至等到你成长到了一定的时候,你会发现就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会怀疑那个人到底懂没懂的,讲的什么东西?
后来呢,你发现这个方法其实是非常低效的,这时你又去了解了更多关于构成的方法。
又重新了解了一遍,然后这时就想自己去生成一个新的形式。(不过其实形式就是那么几个,只看你怎么去组合?)
你发现要组合成一个适合场地的形式,就会很费心思。又会觉得非常的难。不知道怎么动手?
怎么消除没法下手画的负担
这时我们又需要解决一个心理障碍,就是你拿着别人的平面去学习形式构成并没有什么可耻的。

这个为什么会成为可耻的?也许就是因为以前听了很多错误的说法。就是必须要自己去把那个东西像蘑菇一个一个延伸,才是原创。
应该从自己脑袋里直接蹦出来。就有点像你不能直接对着它看,你看完就要自己就是原创,这有点像自欺欺人?
如果这么说,你为什么要去那么多案例?那干脆不要去看案例了。
非常奇怪和矛盾的说法!但是就是这么多的一些说法,然后在我们心里种下了根深蒂固的种子,拿着优秀的东西去看就是抄别人的!
就是一些说法讲的非常的含糊,你根本不知道你到底要不要看案例?但它又给你看很多案例,但你又不能抄。
你要看着它们这样画这样画,然后再自己去画,才是原创!
听完讲了一堆东西,以前也是不懂,也觉得拿着别人的平面看,就是抄别人的?
这时,会有种现象:如果你听不懂是你自己的问题了。但那边一直绕来绕去。
会导致有些人真的觉得会讲就行了。不过等大家都成长后,都会怎么想?
后来慢慢的,我就感觉,如果这个东西是一个平面设计,如果直接拿那个东西去抄,会非常容易抄的很像。
自己又懒一点,或者自己经验还很少,不知道怎样去衍变,那就非常容易变成抄袭了。
但是对于景观设计来说,你抄你也只能抄它的一个形式,但是你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调整的。
你并做不到完全的照搬别人的东西。或者就算找到一个好的意向都抄不好。

我慢慢感觉,自己这种形式构成也是一种能力。就是在画的时候,能很好的感觉它均不均衡,舒不舒服。
有时候自己就是看不出来,这就去找别人的东西大量的看,还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另外还有一种这种情况,就是有些人能画出来,但是他自己都不知道为啥?然后每次都要想一遍,就是学习没有形成系统。
如果一直听着讲讲讲,也是非常低效的。我现在也才了解,这只是看起来懂了,其实并不懂。这样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