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实践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023-08-28 11:08 作者:10b126  | 我要投稿

摘自——全面彻底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学哲学 用哲学》——P72-75

说了什么,想表达什么意思,想让做出什么行动

文章内容所要传达的对象应该是国家政府工作人员,各个级别都包含在内。他可能是下属,也可能是上级,视其所在的环境而定。要求他们要重视实践,要搞清楚自己的现实实际。

从如何对待书本,文件,经验,权利和公认五个很具体的方面来说明实践的重要性,来强调一定要重视实践,践行实践。书本,可以看做是理论;文件,可以看作是上级的指示;经验,是过去的总结;权利,也是上级的指示,指示这个时效更快,更直接;公认,是多数人的意见。书本和经验,可以看做一类,都是过去实践活动的总结,理论可能是更优秀,实效期更长的经验,他们在过去肯定是有过成效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地域的变化,条件的不同,其中有些可能已经不适用了。要根据自身现实条件进行判断,对依然符合实际的要继续保持,对于不符合实际的要敢于改善,甚至是舍弃。出发点是把事情做成和做好,而不是根据某些特定的方式做成和做好。文件和权利,都是上级的指示,文件可能是大多数上级调研之后的决策,经过一定时间的讨论,适用面更广,正确的可能性更大,权利可能是直接面对的一个上级,其指示的主观性更强,要求你的反应更快速。对于指示,首先的反应是要认真贯彻,但在此之前,也要有一个判断,即这个指示是不是符合自身的实际,如果不是,要及时反应沟通,及时做出调整。原理还是一样,把事情做成做好,方法可能是多样的,适合自己的最好。公认,一般是正确的,但人数的多少不是判断决定是否正确的决定因素,决定因素还是实践。(想起张丰毅演的《龙年档案》孤立无援的市长与以龙书记为首的其他常委最后关于煤矿要不要封的争执)

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总分总的结构。对于每个分,都是先肯定,再提出问题,再给出解决方案。先肯定,容易让人接受接下来安排,而且这也是客观事实(无论是书本、经验等,都有其正面意义)。

我的观点

一开始觉得太啰嗦了,书本,文件,经验,权利等,其实都可以归为一类,“权威”。而且对应的每个章节叙述的方式也是一样的,都是先说这个东西是什么,然后他们有什么价值,存在什么问题,最后应该怎么办。

但,后来想,就应该这么细,这是在指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不细致些,具体些,当事人可能就是想不到,想不全,那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

对于里边的有些说法,我很支持这么做,但也很怀疑现实生活中是否敢这么做,比如对于上级的文件和指示,首先,当事人是否会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照之后发现不符合,是否敢提出质疑,是否敢提出解决方案。

我的启发,今天要做的事

今后,自己也要变得更清晰和具体,向这个方向努力。

整理好待测样品,以及已测的图片;第二个poster做至少一半。

原文

《学哲学 用哲学》第72页

《学哲学 用哲学》第73页

《学哲学 用哲学》第74页

《学哲学 用哲学》第75页


实践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