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于这场秀而言,所有观者不过只是运河沿岸的路人罢了

2022-02-22 16:15 作者:久拾90collect  | 我要投稿


奥地利设计师Carol Christian Poell的性子和Martin Margiela有些相像,几乎不接受采访,也没什么人能认得他的模样或清楚他住在哪里,只知道目前他一直隐居在米兰朗布拉特区的一个工作室里,专注于自己的同名服装设计,不受主流影响,只在他觉得有必要的时候生产服装并向公众展示。

 

与一般时装秀不同,在他的秀场上看不到拿着手机咔咔拍照的观众,所有观者在进入秀场后都需要遵守保密协议,但品牌2004春夏系列「Mainstream-Downstream」(主流-下游)不仅没有这样的规定,甚至都不像是一场秀,说它是一次大胆前卫的行为艺术也毫不为过。

 

◎他并不认为服装是人体的附庸


那场秀发生在米兰一个闷热夏天,当时只邀请了少量记者和客户到场,美国《The New Yorker》杂志评论家Judith Thurman回忆起这场秀时说道,区别于任何品牌的秀场邀请函,Carol Christian Poell只是寄了张鲑鱼色的工厂打印纸给她们,纸上仅标志有一个指向晚上七点的时钟和让人疑惑的活动地址——Viale Cassala桥下的纳维利奥大运河。

 

纳维利奥大运河指的是米兰12世纪开始兴建的大运河,流经品牌旧工作室附近的工业区,秀开始前,现场没有任何T台撘景的迹象,大家对此感到困惑,正当人们怀疑之时,顺着运河流水,缓缓飘过来红色靴子和白色衬衫等零落衣物,表演就这样开始了。


◎所有这一切都让这次展示变得奇怪且引人入胜

 

随后而来的模特们也都顺着运河漂流而下,仰卧在河面上一动不动,面容安详地像是失去生命的浮尸,他们身上所穿服饰也被河水浸泡着,轮廓模糊不清,为了能够以最自然的方式「死亡」,所有模特和物品都配备了隐藏在内部的漂浮装置,整个场面给人以荒诞诡异的视觉冲击感。

 

他突破服装结构、展示和艺术的界限,借助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中奥菲莉娅悲剧的跳河死亡来嘲讽当下的时尚环境,主流时尚都在朝着单一方向无意识地流动,没有自己的想法,通常时装秀都得有跑道和排列整齐的座椅,但在他的时装展示里根本找不到这些东西,甚至连秀场都是自然而生的一个公共空间。


◎他在这场轰动中毁掉了时尚界「从众风气」所制造的和谐氛围

 

整个场地没有座位安排,没有穿着黑衣的助理,也没有拿着对讲机的安保人员,所有路过运河沿岸的人们都可以停下驻足观看,从这个角度而言,他打破了时尚界所倡导的精英主义,让其开始变得民主化。

 

如此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时装圈引起巨大反响,被人们称之为「浮尸秀」,许多业内人却觉得这是对自己工作的侮辱。

 

◎极具颠覆性意义


这位叛逆的设计师解释说:「现在街头时尚是最新鲜和有趣的,有时间我会去镇上逛街,但是作为创作者,无论受到何种方式的影响,你都必须保持自己的身份。」

 

作为典型的反时尚主义者,他视衣服为艺术品,认为服装不是人体的附庸,Judith Thurman对此评价道:「这种时装发表方式前所未见,他根本不在意衣服挂在衣架上或在商店里的样子,也不在乎有没有消费者想要,打破充斥着商业和炒作的现代时尚,是他最重要的目的。」

 

他的时装不仅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反抗和自由表现的行为,一种激进形式主义,这场极具革新主义的秀就此令品牌一举成名,此后品牌连续数季的展示也都在不停刷新着大众对于时装秀的认知,将先锋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編輯: 漱牙

更多精彩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久拾90collect"。

我们关心星球大战,

也关心落在你窗帘上的灰尘,

有的事情可以一句话讲完,

有的恨不得聊上三个月。

 

关注我,为我们精致的灵魂干杯。





对于这场秀而言,所有观者不过只是运河沿岸的路人罢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