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热点观察|赵长宝:将绩效评价贯穿于善款收支监管全过程

2021-05-24 23:02 作者:中国公益万里行  | 我要投稿


  拆掉知识的围墙 公益慈善学园 1周前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写入其中,毫无疑问,这意味着在今后的民政管理、乃至整个政府管理工作中,绩效都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绩效进入新时代”。要始终注重提高绩效,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善款收支监管制度设计、善款收支预算编制以及善款使用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好体现结果导向,依托政府财政资金综合监管,建立“预算-计划-善款收入-善款支出-监督”的循环监督机制,努力解决“重收入、轻支出;重分配、轻监管”的问题。

  如何将绩效评价贯穿善款收支监管全过程?这个问题已经引发业界广泛关注。特别是围绕如何事半功倍做好政府善款收支监管绩效评价这个课题,各级民政及慈善等部门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很多,肩负的任务也很重。对此,笔者仅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基层工作经验,将上述问题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建立一个机

  建立善款收支预算编制有目标、善款收支使用有监控、善款收支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覆盖所有慈善资金,贯穿善款收支预算编制、使用、监督、绩效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慈善组织具体执行,捐赠方、受赠方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善款绩效管理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民政部门切实加强对善款绩效管理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各级慈善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切实做好善款绩效管理工作;审计、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善款绩效管理的监督力度,促进各地、各部门强化善款支出责任和效率。

  完善两个体系

  完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各级慈善部门要出台推进善款收支绩效管理的具体实施意见和措施,建立涵盖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中介、专家、数据库和档案等管理办法。加强业务规程建设,制订系统、规范的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和操作细则,规范操作程序和质量控制要求。

  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绩效评价主体,强化各级民政部门、慈善部门绩效评价主体职责,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完善评价方式方法,建立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绩效评价方式。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加快绩效指标研究设计,尽快形成包括各类善款支出,符合目标内容,突出绩效特色,细化、量化的绩效指标,实现全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共建共享。

  抓好三个环节

  抓好善款收支绩效目标的管理和监控。善款收支和政府民政资金一样具有公益性、社会性和非营利性。透析近些年社会对极少数地方公益性机构的质疑、回应社会关切、强化对善款收支监督管理是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补齐国家治理现代化短板、借鉴民政绩效评价的理念方法对善款收支开展绩效评价意义重大,洞察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为驱动慈善事业的功能实现提供价值工具、评价的理念。

  抓好善款支出绩效评价。慈善组织作为绩效评价的主体,认真组织开展绩效自评,并向民政部门提交绩效评价报告。

  认真抓好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年度验收、考核、等级评定、善款作用、资金安排等的重要依据,优先考虑或重点支持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项目,减少绩效评价结果差的项目的资金安排,取消无绩效或低绩效项目,优化资源配置。

  贯彻三个落实

  贯彻领导落实。要做好善款绩效管理工作,领导要重视,将绩效管理纳入善款绩效考核内容,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机构健全,人员配齐,保障经费及善款绩效管理运行需要。

  贯彻目标落实。在善款绩效目标上,各级民政要先开展绩效目标试点,再扩大,最终全覆盖。

  贯彻督查落实。一方面是上下联动,上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下级的工作指导,明确要求,明确步骤,协调推进,下级民政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定,及时启动,严格落实,各慈善部门也要对本单位的善款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另一方面是部门配合,各部门要按照已确定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互相配合,共同推进;再则是内部沟通,民政部门的绩效评估中心要加强与内部科室的联系沟通,各科室、单位要全力支持,相关善款资金管理办法、善款资金收支文件要及时抄送绩效评估中心,一些重要的工作会议和工作调研要邀请绩效评估中心参加。

  总之,要做好善款收支监管绩效,应该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在制度框架下将绩效评价贯穿全程,用好绩效评价结果,方能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美编 | 邢慧君


热点观察|赵长宝:将绩效评价贯穿于善款收支监管全过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