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屏下摄像 中兴Axon 30 屏下版体验

触屏手机的屏幕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早期LCD屏幕前面板甚至还有按键、指纹的时期,大家并不是那么注重屏占比,后来随着“全面屏”乃至如今“异形屏”当道的时代的到来,厂商不断地冲击更高屏占比,或者应该说是更小的“挖孔”。随着技术的进步,有一种比小挖孔更极致的技术出现了,那就是屏下摄像头。这项技术的设计初衷就是在日常使用的时候摄像头尽量不影响显示,而需要它的时候又能起到作用。

中兴作为首发量产屏下摄像手机的厂商,早在去年就推出过Axon 20,近日又推出了屏下摄像的迭代产品——中兴Axon 30 屏下版(下面简称中兴Axon 30),它在屏幕的显示素质以及摄像区域处理等方面有较明显的提升。
外观和屏幕

中兴Axon 30和同家族的另外两台手机在配置、外形、产品定位上都有不小的差异,最大的不同当然就是它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手机,采用了中兴“第二代”屏下摄像技术。这一代的技术大幅提升了屏下摄像头区域的精细度,已经达到了400PPI的级别,这和屏幕的其他显示区域已经是同一水准。此外,中兴Axon 30的屏幕还配备了独立的“UDC Pro”屏显芯片,通过它可以让整块屏幕的亮度、色度更一致,同时提升了显示效果。

上图是中兴Axon 30屏幕的放大图,上半部分为屏幕正常显示区域,下半部分则为屏下摄像的部分,不难看出它们的子像素排列方式几乎是一样的,这也是中兴所说的“400PPI”的由来。由于正常的像素密度下会使得屏下摄像头难以获得足够的光线,像过往的一些方案则是简单粗暴地减少子像素来满足屏下摄像的需求,也就是图中所看到的像素点的密度会变低。这样操作的弊端显而易见,就是会让屏下摄像区域和屏幕的其他部分有明显的精细度的区别,会严重地影响显示效果。而像Axon 30这种处理方式,子像素的数量不会改变,屏下摄像的部分子像素不会变得“稀疏”,能尽量地保证两个区域的精细度一致,从而获得更好的屏幕观感。

在以往体验过的一些屏下摄像的手机,都存在纯色显示的问题,可以明显察觉屏下摄像区域,而Axon 30这块屏幕在这方面的表现几乎已经看不出什么瑕疵,这也是今年各家屏下摄像技术解决的一个使用上的大痛点,中兴算是先行一步,直接把改进过的屏下摄像手机量产了。

显示字体同样是屏下摄像区域的大难题,从中兴Axon 30的显示效果来看,虽然也没有做到完全和其余区域相同,不过显示效果相比前代已经有很大的进步。

中兴Axon 30和同系列另外两台手机在后盖设计上没有太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后置几颗摄像头的排布设计显得更为大胆,采用的是“天使眼”设计,四颗摄像头按照“1+3”的方式放置。摄像头模组使用了LABLE设计元素,这是整个系列在后盖设计上最大的共同点。

机身其他的设计比较常规,边框用了亮面的设计,按键集中在机身右侧。因为屏幕尺寸较大(达到6.92英寸),整机宽度也达到了77.8mm,手小的用户可能会觉得比较有压力。机身厚度7.8mm,重量189g,这两个参数控制得比较好。

中兴Axon 30屏幕面板来自维信诺,带有10亿色,120Hz,高色域等特性。实测峰值亮度在450nits左右(手动亮度和自动亮度皆是)。有鲜艳、标准、柔和三种模式,色温支持无级调节,调成“偏暖”后是6200K左右。标准模式下的色准表现是最好的,平均deltaE是3。
系统和性能

系统方面依旧是MyOS11,基于Android 11,这个系统在之前中兴Axon 30 Ultra的使用中已经体验过了,Axon 30这一套的功能上基本没有什么改变。

Axon 30的屏幕参数和Axon 30 Ultra有比较大的区别,刷新率也不同,所以在设置上也不一样,刷新率有自动、60Hz以及120Hz三个档位。可喜的是依然保留了类DC调光以及锁定刷新率的功能,这让一些对频闪敏感以及对流畅度要求特别高的用户会觉得比较友好,尤其是后者,这个功能还不多见,算是MyOS的一个优势功能。

Axon 30使用了高通旗舰级的SoC骁龙870,和Axon 30 Pro/Ultra相比在性能定位上会稍低一些,不过骁龙870对于部分用户而言其实是更加“喜闻乐见”的,毕竟它的性能输出会更稳定。CPU的A77超大核频率高达3.19GHz,GPU则为670MHz,相比骁龙865都有一定提升。安兔兔跑分超过69万,也是骁龙870的正常水准。

手上的这台机子配置是12G+256G,使用了来自美光的UFS 3.1,同款芯片之前在Nubia Z30 Pro以及Redmi K40/K40 Pro上见过。闪存跑分可以参考上面的Androbench以及RaptorMark的成绩。

关于性能除了理论跑分,性能输出的稳定性以及续航同样是我们很关心的部分。中兴Axon 30使用了骁龙870,在3Dmark的Wild Life Extreme稳定性测试中发挥出色,稳定性达到98.1%,20轮性能测试几乎是一条直线。在PCMark的“工作3.0”电池测试中(60Hz、200nits亮度,飞行模式),使用寿命9小时33分,效能分接近13000,可见测试过程中性能输出很强。综合手机本身的屏幕大小以及电池容量,这个续航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拍照体验

谈到Axon 30的拍照体验,前置自然是重中之重,毕竟这已经是中兴第二代量产的屏下摄像技术了。它的屏下摄像头的位置和中置打孔屏的手机接近,CMOS是1600万像素(OV16E1Q),单位像素1.12μm,F2.0。

常见手机的前置功能在Axon 30上基本都能找到,例如HDR、美颜、滤镜等,前置支持1080P/720P视频录制。客观地讲,和一般挖孔屏的手机相比,屏下摄像的效果肯定是有差距的,虽然是有进步也不能违反光学定律,不过这样的效果应付“直男”需求以及视频通话,个人觉得是够用的。Axon 30的自拍会在拍摄后自动完成AI优化(跟美颜不能同时开启),这也是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尽量提升自拍效果的一个有效的方式。


中兴Axon 30后置摄像头配置是64Mp主摄(IMX682)+8Mp超广角(HI846)+5Mp微距(GC5035)+2Mp景深(GC02M1),由于产品定位的原因,没有配备独立的长焦,主摄CMOS我们都很熟悉了,在这台手机上的细节表现尚可,色彩表现没有走高饱和度的风格,而是更偏向还原:




Axon 30从规格来看不算是主打后置摄像头的类型,不过在拍照的玩法上比较丰富,例如有很丰富的滤镜和特效,也有单色出彩、星轨、人像长曝光等不同的拍摄模式。应付日常使用场景是够用的,在暗光场景使用自动模式会出现ISO过低、曝光不足的问题,需要使用夜景模式解决,希望后续的固件可以提升自动模式的可用度。
充电和其他

虽然是一台主打屏下摄像的手机,但是游戏功能方面其实和中兴的旗舰手机也是一样的,游戏侧边栏带有一些使用的功能,性能调度方面也有智能、GPU加速、CPU加速以及性能全开等几个模式。

目前骁龙870的手机都不约而同使用了高通FastConnect 6800的Wi-Fi/蓝牙芯片,Axon 30也不例外,除此之外还支持双频并发,所以下行理论峰值约1.7Gbps,同时还可以再利用移动网络做加速。手机本身也带有多功能NFC,可作为公交卡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中兴 Axon 30是同价位为数不多的支持USB 3.0的手机。

中兴的中高端手机基本都支持QC4+(PPS)快充,Axon 30标配的是一个55W(11V 5A)的PPS适配器,这个适配器我们不是第一次见了,以往红魔的产品上也见过。实测数据是4A PPS,峰值35W左右。从1%到100%用时43分钟,15分钟能充到50%,恒压充电持续到56分钟完全停止。虽然在功率上不算激进,但是好在兼容性表现不错,毕竟市面上有很多支持5A PPS的产品,随便挑一个就可以让Axon 30跑满功率。
总结

从Axon 20到Axon 30,中兴已经发售了两台屏下摄像手机,相关技术也完成了迭代,但是截稿时其他品牌带有同类屏幕的产品甚至都还没发布。从这个角度看,中兴在屏下摄像这条技术路线是很激进的。Axon 30的起售价不足2200元,无疑这进一步拉低了体验屏下摄像的门槛,从目前的消息来看,其他品牌带有屏下摄像的机型都是一些旗舰级的高价产品,跟Axon 30完全不在一个价格区间,所以也不存在太多的直接竞争关系。屏下摄像的技术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在Axon 30身上体现出中兴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它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也让我们更期待屏下摄像技术能进一步提升显示效果同时加快技术的普及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