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肢体语言【双手动态】绘画技巧
在表达特定的人物状态时“手势”往往能够有效的传达信息。

▲“肢体语言”的加入会让画面内容更加准确,让无法开口的画中人也可以直观表意。

▲“手势”的表达需要以“手部结构”的绘画基础为依托。对人物【手部结构】不清楚的朋友可以转跳【图文教程-220513】补课喔~
下面本文以人物手势的各种状态为目的,深入浅出详解如何搭建准确、且舒适的肢体语言。
Part1-空间位置
手部结构相对复杂,所以无论任何手势我们都先简化理解:

▲【整体归纳】将手作为整体简化视作“立方体”,用立方体的结构表示手的具体状态即可。

▲【合理衔接】画手的时候不能忽略躯干、手臂对手的位置限定;如图,再怎么夸张的姿态都一定要保证肢体的协调和舒适性。

▲【活动范围】从手臂的大关节、到手指的小关节,手势的体现一定是在关节的活动范围内。
Part2-应用技巧
手的动作往往会具备特定的“交互性”,下面就以下4种最基本常见的形式举例:
①手势→握

▲如图,此类手势会形成“环抱”空腔;无论握住的是什么物体都可以先简化为“圆柱体”将基本结构排布清楚,再根据物体直径和具体形态进行调整。
②手势→端

▲将手当作承载物体的平面,手掌与手指要相对紧绷;主要的关节活动在手腕与手指起始处;此状态需要考虑中具体重力方向。
③手势→捏

▲整只手呈现“收紧”状态,手掌向内折叠,带着手指集中指向一点;此状态“无名指与小指”可以放松。
④手势→拿筷子

▲这个手势太特别了~自豪~“筷子”的运用方式真的是高端技巧,以两根细长圆柱能够独立运动为目的使用单手;这个状态没什么特别的技巧分享→任何视角都直接参考实物即可。
Part3-特殊拓展
熟知“单手结构”的各种呈现技巧后,我们将难度提升至“双手配合”的环境:

▲【单人自循环】属于一个母体的双手是“镜像对称”关系,双手呈现“合十/抱拳/交叠”等具体状态时,需要注意两只手各自的空间位置;并且各部分的结构分布都是相反的。

▲【双人交流】直接解放单人限制,无论是“击掌/握手/拉扯”等状态;根据两人的相对位置确定各自左右手的对应即可。

▲手的结构复杂且精巧,能够承载多样的肢体语言表达;准确且舒适的绘画出肢体语言,能够让笔下人物更加生动;了解以上绘画技巧,日后画人不拘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