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后的挣扎————终于发明出了全新的书写方式!
嗐,众~所周知,我有很多种爱好,总结一下就是科学,文学,艺术,幻想,语言学,手动制作等等,呃,比起别的,可能小破站粉丝们对我印象最多的就是特摄区up了,其他相对示弱示弱一点的则是学习区up,哦,学外语的学习区up,但是实际上别看我呢,投稿很多都是学语言,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特别业余的Conlanger(造语者),几乎就比厨特摄骑士的粉丝们多懂那么一点点,(说出来不要笑话,我的语法知识少得可怜,英语里稍微高级一些的语法我就不理解,更别说其他语言的了,呜呜呜)天天也不在自己加的造语群里发言,就一个人闷着搞自己的(这好吗,这不好,我有自知之明,所以从明年的明天起,多去群里报道,和大佬们聊聊),自然也就跟不了大佬们学东西,但是我却天天凭着一股热情,用三脚猫的功夫在自己的造语天地里发光发热,作为能坚持很久的爱好之一,造语方面,有能吸引我始终可以开心地研究下去的就是造字,和自创单词并把它们按照自己的喜好的发音念出来,自创文字的起源,小时候起,大约10岁的时候,天天都在没事就在想用各种线条组成别人迥异的文字,说这是外星文,给别人看乱七八糟的线条集合。这么多年以来,知识的专精是我最大的遗憾,直到现在我都没有成为专家,所以我造就了我很多巧妙想法胎死腹中,直到最近,我狠了狠心,减少户外运动量,闭门思考,终于迎来了这个较为明确一些的书写想法了了,好了是时候该上图了,然后伴随着讲一下这无文字注释的图片,是怎么样的。需要注意的是,文字是现有的文字,东南亚的某种文字,不是原创文字,全都是用字母胡乱的拼写,OK,Go!

这是我写了一半的样子,因为是匆忙制作的书写样式,导致我的样式难看极了!
这个图里呢,表示的是我的宇宙中的某个湖蓝色的星球上的某地居民,在中古代时期的书写格式,这个星球怎么回事,这个宇宙又是怎么回事,明年我一定多发专栏,给大家讲一讲。这种书写方式整体的样子就类似于

图片注释中有说,斜线出有修改,也就是说图中共有的是四个“爪”,两个正爪,两个反爪,从右往左数第5条线,第14条线是两条线合并的,这样总共16条线斜线,就是图1去掉附着的文字的基础样式反过来的样子和图1叩合在一起组成的形状,然后最左边的区域起初原本是填充空缺的不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最左边的方形区域所使用的成为了主流书写形式,右边的两个爪子完全废弃,可能我这个造物者自己都觉得费脑筋吧。下面的图就是费脑子的地方了。这个方形就成了记录文字变迁的活例子,顶部是是上古书写方向,上古牛耕式,从一张纸上部的右边写到这行左边,再从第二行的左边到第二行的右边,也就是奇数行右往左,偶数行往右的奇特写法,文字的模样类似于古爱尔兰的欧甘文,就是一条竖线上串着许多长短不一的短竖线的现实文字,而位于底部的现代牛耕式方向,是从底端开始的,从一张纸的底部的右边,写到这行的左边,所以比较别扭,要想顺当一些,也可以从左往右写,再从右往左写,昂,反正牛耕地似的写东西,还从一张纸的底端作为开始,不管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都不好受吧。文字上的变化,线条也由直来直去变成弯来弯去(?【还没想好】)
下面介绍文字的书写,以下文字只是举例,非原创,原创的只有书写方法和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到,这三个图中没变的是阅读方向(R read)和书写方向(W write),以及句子的书写情况(L line,行),句子的话,圈1,圈2的意思就是一行可以写两行量的句子,从靠近行线左边的地方从下往上(没有标箭头是我的失误,但是我不会道歉)开始写,因为文字我想设计一种可以字母背着字母的样子,这种东南亚的文字比较适合字母背着字母,以达到一个我这特种行可以顶两个普通行的效果,所以就暂时拿这个套了,后续我会自创全新的文字写在这基础形式上边。至于如何安排顺序,先写哪一行,我是绞尽脑汁啊,甚至用起了当年高中的排列组合来算情况,实际上,你看这5个数字5行,就是A55=120种啊,然后选出比较合适的几种书写方式,这是我今晚现做的,要今晚发表,120种肯定做不出来,选不出来啊啊,所以我就只做了仨,没继续,毕竟赶时间,请见谅。这篇内容也不少了,该说的差不多了,有什么遗漏,明年我会完善的,这篇我会回过头来审查,查漏补缺的续作会趁着我明年有空的时间来写,敬请期待。
再见了,晚安,明年,的明天见。
Arrivederci(意大利语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