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才子写下的一首绝美五律,即使在唐诗面前,依然令人觉得惊艳
一首优秀的诗篇,不仅构思独特、炼字准确,而且意境鲜明、用语委婉。作者为了打动别人,首先就要在诗中融入真情,但又不可太过直白,尽量给读者留下思考的想象的空间,才能令人咀嚼不尽。
明代有一位杰出才子晚年处境艰难,有一次在家独坐,抒写了自己的感受,写下了这一首绝美五律,即使在唐诗面前,依然令人觉得惊艳

《独坐》
李贽 〔明代〕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这首诗的大意是:
有客人来访时欣喜非常,无人关心时只能与落花对话。微醺如酒的春风拂弄着细细的草叶,皎洁的月光映照在沙滩上。长久的客居生活总像是梦境一般,只有朋友来时才能不再思念故乡。一天已经过去,琴和书还未整理,独坐送走残余的晚霞。

这首诗人写自己独居生活的五言律诗,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李贽精神世界中恬淡、宁静、孤寂、旷远的一面。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这两句泛写独居生活的内容: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做客,我便欣喜热忱地接待他们,无人登门,我则在园庭中徜徉盘桓,凭吊落花。
“开青眼”用的是魏晋名士阮籍故事,阮籍不拘礼教嫉恶如仇,善作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好友相访,则大悦,对以青眼(见《世说新语·简傲》)。
“问落花”,自然指晚春之时对零落残花的伤吊,但细味全诗,这里的“问落花”并无什么伤春意绪,只是说与自然亲近,忘怀世事而已。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这两句描绘大自然的美及带给人的抚慰: 白天阳光明丽,暖风吹拂,草地蒸腾出清新芬芳的气息; 夜晚皓月当空,天无片云,月亮在河边的沙地上泛起清凉的银光。
前为春,后为秋;前为白天,后为夜晚,是通过四季转换、昼夜交替来表现终年独坐的状态。诗人用很轻柔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淡雅平静的氛围。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写客居在外久了,使得他反而有了一种不真实的错觉,觉得家乡生活恍若昨日,而漂泊生涯却似一场梦幻。只有朋友来的时候,高谈阔论,一抒心臆,才能暂时放下思乡的愁怀。
这一句的对比手法,其实和首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反衬之句,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后面,是文章变换法。这里点明了的“朋”,即首联的“客”。变换字法,亦是使文势跳脱之意。

“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写诗人独居生活的宁静与心境的淡远。他或抚琴,或读书,不觉时光又过,抬头只见残霞满天,于是来不及收拾琴书,便又外出独坐,凝情自然,送晚霞消逝了。
一天已经告终,诗句就顺势收尾,恰到好处,夕阳的冉冉落下还给人意犹未尽的回味余地。诗中诗人并没有提及此时的心境,但从他独坐送残霞的身影上,可以体味得到诗人旷远、宁静、超脱的胸襟。

这首诗在风格上朴实自然,近于田园诗。它没有浓丽的色彩,没有雕琢的词藻,没有浓烈的感情宣泄,可谓色淡,语淡,境亦淡,然而诗人深挚的感情,旷远的胸襟,都尽寓在这淡淡的风格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