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相,春节的期待与丢失的年味
家庭观念的逐渐遗忘,缺失了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隔代之间的文化意识冲突,无法调和的矛盾,导致年味逐渐丢失。过年成为一种度假,春节的最大期待就是休假的愿望,这是一件可悲的事情,也让人感到痛心和惋惜。也许,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很难再出现曾经浓浓的年味,让人记忆深刻的春节了。我们对春节的期待,从文化的属性,逐渐迁移到吃喝玩乐的属性,这也意味着,春节可能很难再成为承载社会文化的特有载体。

春节与年味的核心都是家,没有家就少了期待,没有家就少了年味。然而,家的概念,正在被不断地改写,被不断地重新定义,古时的家和现代的家,已经不是同一个定义和概念。当教育成为一种负担和压力,家庭就逐渐开始扭曲变形,也在逐渐丧失家的温暖。现代教育剥夺了孩子对家的归属感,也剥夺了孩子和父母一起就餐的机会,除了无休止的补课,就是写不完的作业,似乎培养一个聪明的大脑是一件非常要紧的事。可是,如果一个拥有聪明大脑的人,是一个冷漠,孤僻,厌恶世界的人,你还会期待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吗?
春节的期待是什么?春节应该期待什么?也许是期待和孩子一起吃饭,聊聊天,家人间短暂的陪伴是难得的幸福。此时,如果你的孩子,从始至终沉迷手机,游戏,躲在房间里,不愿意和你有过多的沟通,也许,你对春节的期待会丧失一大半。当父母和孩子之间,逐渐失去沟通的桥梁,也就失去了表达的机会,父母没有机会把属于家庭的特有文化,通过日常的聊天传递给孩子,孩子也拒绝和父母过多的沟通。从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家庭是法律意义上的家庭,但不是真正具有家庭文化属性的家庭。如果下一代是如此,那么未来的下一代就会缺失更多,对传统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概念会更加的模糊。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家庭之中,还能找到年味吗?想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也是无法实现的事。因为他们本身对家庭的意识就非常淡薄,也没有很强的家庭观念。同时,孩子的时间被大量的学习剥夺,父母的时间被无限压榨的公司剥夺,基本上孩子和父母在很长时间里,都很难有一次比较深入的交流。没有时间,就没有陪伴,没有长时间的陪伴,就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可能。如果绝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如此,那么他们春节最期待的绝对不是走亲访友,也不是精心准备过一个丰富的春节,而是享受大把时间的假期,不错过休息的绝佳机会。毕竟,一年之中,这样的长假并不多。这样的环境下,你觉得真的还会有年味吗?
有人说,现代社会的发展加速了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让更多人不再对春节有过多的期待,也很难对春节抱有很高的期望。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当社会的发展,逐渐将城镇化的进度不断加速,高度的城市化就是一道巨大的壁垒,年味会越来越淡,甚至消失不见。同一楼层的住户,也许住了很多年,都并不清楚对方叫什么,甚至有的见面都不认识,也从来不会打招呼。人际关系的冷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高度的城市化也限制了同一地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往来。所以,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孩子更需要陪伴,因为他们连日常的玩伴都可能找不到。出于安全考虑,保护孩子隐私,各种原因,一个孩子除了学校,很难在别的地方接触到同龄的其他孩子。孩子的天性被不断抹杀。

高度城镇化的社会中,孩子,年轻人,中年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学业压力,工作压力,还有生活的巨大负担,很多人辛苦一年,疲惫奔波,春节最大的期待就是休息,没有其他。尽管高度的城镇化阻碍了很多民俗文化的传承,少了太多的民俗文化,自然也就少了很多年味。可是,就算是民俗文化获得很好的传承,想必也没有太多的人愿意参与其中,因为他们太疲惫了,他们需要休息,需要在这样为数不多的日子里休假。
我知道,这个时候,必然会有很多人说,传统文化依赖每个人的传承和发扬。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你跟一个疲惫到只想休息的人谈论这些,不是无耻下流,还能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已经非常困难,那这个社会的文化传承,其实和这个人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人们疲于应对来自生活的各种负担,还有一切未知的,随时都可能发生的意外,早已精疲力尽,身心劳累。所以,一个没有期待的春节,还有寡淡的年味,难道不是正常的现象吗?这就是真相。
喜欢我写的文字,可以在公众号平台,通过搜索流光微言关注我,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