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邶风》

《诗经·国风·邶风》

译文:
泛起那柏木做的船儿,也在河中间随波漂流。心事重重难以入眠,如同饱含深深忧思。并不是我没有美酒,这才出去四处遨游。
我的心儿并非明镜,无法清楚猜测一切。我也有那长兄小弟,但他们都难以依靠。本想前去倾诉我心,却遇他正怒气冲冲。
我的心儿并非石子,不能转动而又回还。我的心儿并非坐席,无法将它滚卷起来。威严仪容雍容闲雅,不能再行挑选拣择。
忧心忡忡难以排遣,却为众多小人恼恨。遇到患难已经很多,遭受侮辱也不算少。静下心来仔细寻思,捶心击胸恍然醒悟。天空中的太阳月亮,为何轮替又有圆缺?心中忧愁绵绵不绝,如同衣服未被清洗。静下心来仔细寻思,不能振翅翱翔高空。
拓展:
- 《柏舟》是一首寄意抒情的好诗,然而此诗为何人因何事而作,古往今来一直争论不休,迄今尚无定论。统而言之,大约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是“男子不遇于君”之作,如《毛诗序》云:“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另一派认为是妇人之诗,如《鲁诗》主张此诗为“卫宣夫人”之作,《韩诗》、刘向《列女传》、朱熹《诗集传》等亦同此说。
- 这些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是两派:一派认为作者是男性仁臣,另一派认为作者是女子。现代学者多认为是女子所作。
- 柏舟:柏木做的船。
- 耿耿:鲁诗作“炯炯”,指眼睛明亮;一说形容心中不安。
- 微:非,不是。
- 匪:假借为“非”,不,不是。
- 鉴:镜子。
- 茹:猜想。
- 薄言:语气助词,无实义。一说急急忙忙。
- 愬:同“诉”,告诉,倾诉。
- 棣棣:雍容娴雅貌;一说丰富盛多的样子。
- 选:假借为“柬”,挑选,选择。
- 悄悄:忧伤貌。
- 群小:众小人。
- 静言:安静地,仔细地。言,语气助词,无实义。
- 寤:通“悟”,觉悟,认识到。
- 辟:通“擗”,捶胸。
- 摽:锤,击。
- 居:语气助词,同“乎”。
- 诸:语气助词,无实义。
- 微:日月亏缺,一说隐微无光。

译文:
绿色的上衣啊,绿上衣是黄色里。心中忧伤不绝,何时才可停止?
绿色的上衣啊,绿上衣配黄下衣。心中忧伤不绝,何时才可忘怀?
绿色的丝线啊,是你亲手纺成的。我思念那亡故之人,是她使我不犯过失。
细葛布及粗葛布啊,风过生起点点凉意。我思念那亡故之人,是她确实深得我心。
拓展:
- 《毛诗序》认为是“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朱熹《诗集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认为是“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诗人目睹亡妻遗物,倍生伤感,由此浮想联翩,写下此诗。
- 衣、里、裳:上曰衣,下曰裳;外曰衣,内曰里。
- 亡:一说通忘,一说停止。
- 古人:故人,指已亡故之人。
- 訧:同尤,过失,罪过。
- 絺:细葛布。
- 绤:粗葛布。
- 凄:凉而有寒意。凄其,同“凄凄”。

译文:
燕子飞翔在那空中,张开羽翅参差不齐。这位女子就要出嫁,远行送她直至郊野。瞻望直至人影不见,涕泪交加犹如落雨。
燕子飞翔在那空中,飞上飞下来去不定。这位女子就要出嫁,远行送她离开此地。瞻望直至人影不见,伫立良久涕泣不已。
燕子飞翔在那空中,鸣叫之声忽高忽低。这位女子就要出嫁,远行送她前往南方。瞻望直至人影不见,实在使我心忧神劳。
我那二妹姓氏是任,她心笃实见识深远。不但温婉而且和顺,自身善美而又谨慎。每当思念已逝先父,就可对我勉励有加。
拓展:
- 燕燕:即燕子。
- 于:语气助词,无实义。
- 差池:义同“参差”,这里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 颉:鸟飞而上。
- 颃:鸟飞而下。
- 将:送行。
- 伫:久立等待。
- 南:指卫国的南边,一说野外。
- 下上:形容声音高低。
- 仲氏: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
- 任:姓,一说信任,一说为大。
- 只:语气助词,无实义。
- 淑:善良,美好。
- 先君:已故的国君。
- 寡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一说诸侯夫人自称。

译文:
太阳和月亮,光芒照耀在大地上。然而像这个人啊,却不能以故旧之道相处。为何还能心安理得?难道不再顾念于我?
太阳和月亮,大地笼罩在其光中。然而像这个人啊,却不能如原来那般交好。为何还能心安理得?难道不再思报于我?
太阳和月亮,每天都从东方升起。然而像这个人啊,美好的言语变为不善。为何还能心安理得?使人也可将其忘却。
太阳和月亮,每天都从东方升起。父亲还有母亲啊,没能从始至终爱我。为何还能心安理得?不依义理将我回报。
拓展:
-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诗集传》都说此诗作于卫国庄姜被卫庄公遗弃后,以此诗作者为卫庄姜,所指责的男子为卫庄公。
- 而《鲁诗》则认为是卫宣公夫人宣姜为让自己的儿子姬寿继位而欲杀太子伋,姬寿为救太子伋,亦死,后人伤之,为作此诗。
- 今人一般认为这是弃妇因丈夫变心而申诉怨愤的诗。
- 居、诸:语尾助词,无实义。
- 下土:大地。
- 乃:可是,然而。
- 之人:这个人,指她的丈夫。
- 逝:音节助词,无实义。
- 古处:古通“故”,谓以故旧之道相处,一说“姑处”。
- 宁:一说乃,曾;一说岂,竟然,难道。
- 冒:覆盖,形容光芒遍照。
- 相好:彼此友善,相互交好。
- 德音:善言,一说美好名声。
- 无良:不好,不善。
- 畜:同“慉”,喜爱,一说养育。

译文:
大风刮起狂暴无比,见我他就眉开眼笑。戏谑放浪笑语连天,心中却生担忧恐惧。
大风刮起尘沙遮天,顺心他才愿意前来。自从断绝往来之后,我的思念悠悠不绝。
大风刮起天色阴沉,不见太阳黯淡无光。夜晚醒着无法入睡,殷切思念打出喷嚏。
天地昏暗失去光华,空中雷声隆隆作响。夜晚醒着无法入睡,殷切思念又上心头。
拓展:
-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的解读紧承前文诸篇,认为是卫庄姜“遭州吁之暴,见侮慢而不能正”,认为是庄姜遭庄公宠妾之子州吁的欺侮而作。
- 朱熹《诗集传》则认为“终风且暴”比喻的是庄公的“狂荡暴疾”,朱熹认为庄姜受丈夫卫庄公欺侮而作。
-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此诗写一位妇女被丈夫玩弄嘲笑、遗弃的遭遇,当出自民间歌谣,与庄姜无关。
- 终风:狂风,暴风,一说终日刮风,一说西风。
- 谑浪笑敖:形容戏谑笑闹。谑,戏谑。浪,放纵。敖,喧哗,叫喊,一说游玩。
- 霾:阴霾。空气中悬浮着的大量烟尘所形成的混浊现象。
- 曀:阴云密布有风。
- 不日:不见太阳。
- 有:同“又”。
- 言:语气助词,无实义。
- 愿言:思念殷切貌。
- 嚏: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谚语。
- 虺虺:形容雷声。

译文:
击鼓之声咚咚作响,战士鼓舞操练兵器。都在国都修筑漕城,只我一人向南而行。
我跟随着公孙文仲,陈宋两国得以交合。但我不被允许回家,忧心忡忡不可断绝。
而我此刻身在何处?马儿跑失又在哪里?何处可以找回它来?就在那片山林之下。
此生生死聚散之事,我已与你早有誓约。我要拉起你的手来,和你一起直至老去。
哎呀如今却又分离,你再不能与我相聚。哎呀我们天各一方,让我如何信守誓言!
拓展:
- 《击鼓》是一首经典的战争诗,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云:“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认为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之事。
-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乃卫穆公北清北之盟,求陈为宋所伐,平陈宋之难,数兴军旅,其下怨之而作此诗也”,指为鲁宣公十二年,卫穆公出兵救陈之事,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
- 镗:击鼓声。
-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
- 兵:武器,刀枪之类。
- 土国:在国都服筑城等劳役。
- 漕:卫国的城市。
- 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
- 陈与宋:陈国与宋国,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名。
- 有忡:同“忡忡”。
- 契:合。
- 阔:离。
- 成说:定约,誓约。
- 活:假借为“佸”,相会。一说存活。
-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译文:
和煦的风从南边而来,吹在那棘树的树心上。棘树之心还很柔嫩,母亲却是勤苦操劳。
和煦的风从南边而来,吹在那棘树的枝条上。母亲明理而又贤善,我却不是美德之人。
有股寒凉的清泉水,就在卫国浚邑之下。儿女纵然共有七人,母亲仍然劳苦不息。
黄雀鸣声清亮婉转,悠扬之声传到耳边。儿女纵然共有七人,但却不能宽慰母心。
拓展:
- 关于《邶风·凯风》的背景,说法不一。《毛诗序》认为是赞美孝子的诗。闻一多认为这是一首“名为慰母,实为谏父”的诗。还有人说这是悼念亡母的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儿子歌颂母亲并自责的诗。
- 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这里喻母爱。
- 棘心:棘木之心,一说棘木的纤小尖刺。棘,即酸枣,落叶灌木,枝上多刺,果实小而味酸。
- 夭夭:树木柔嫩貌。
- 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这里比喻子女已长大。
- 寒泉:卫地水名,冬夏常冷。
- 浚:春秋时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省。
- 睍睆:形容鸟声清和圆转,一说形容鸟色美好。

译文:
雄雉飞舞而起,振动它的羽翅。我有思念之情,却是自寻烦恼。
雄雉飞舞而起,鸣声忽高忽低。就是那位君子,真正使我忧心。
瞻望太阳月亮,我思悠悠不绝。路途多么遥远,如何能够归来?
你们众位君子,不知德行修养。若不嫉妒贪求,哪会不善不美?
拓展:
- 有人认为是为妇人思念远役的丈夫而作,也有人认为是为思念友人而作。
- 《毛诗序》言其为“刺卫宣公”之作,批评卫宣公“淫乱不恤国事,军旅数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旷,国人患之而作是诗”。
-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此诗主旨为“期友不归,思而共勖”。
- 雉:俗称野鸡,雄的尾长而羽毛艳丽,雌的尾短而羽毛黄褐,善走而不能久飞,善斗。一说雉为耿介之鸟,交有时,别有伦。
- 泄泄:鼓翅飞翔的样子。一说缓飞貌。
- 下上其音:叫声随飞翔而忽上忽下。
- 自诒伊阻:自寻烦恼。诒,通“贻”,遗留。伊,此。阻,通“沮”,沮丧,一说阻隔。
- 云:语气助词,无实义,后同。
- 百尔:汝众,犹言诸位。
- 不忮不求:不妒忌,不贪婪。
- 何用:为什么,怎么会。
- 臧:善,美好。

译文:
匏瓜叶子带有苦味,济水边有幽深渡口。水深就要连衣渡过,水浅只需提衣渡过。沧茫济水汪洋恣肆,传来雌雉声声鸣叫。济水盈满不湿车辙,雌雉鸣叫寻求雄雉。大雁鸣声和谐安然,朝阳初升天空破晓。男子如果准备娶妻,要趁冰雪未融之时。船夫吆喝又打招呼,别人渡河我却不渡。别人渡河我却不渡,我要等待我的伴侣。
拓展:
- 历代解诗者对此诗的看法分歧很大,有的认为它是“刺卫宣公”的作品;有的认为它是“刺淫乱之诗”等。今世学者多把它看做一首女子在济水岸边等待未婚夫时所吟唱的诗。
- 匏: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
- 苦:苦:一说苦味,一说枯。意指葫芦八月叶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
- 济:济水,发源于今河南,经山东汇入渤海。
- 涉:渡口,一说渡水。
- 厉:衣带的下垂部分,此指连衣涉水。一说拴匏瓜在腰以泅渡。
- 揭:提起,此指提衣涉水。
- 弥:形容江水汪洋恣肆貌。
- 鷕:雌雉鸡叫声。
- 牡:雄性鸟兽,此指雄雉。
- 雍雍:大雁叫声和谐。
- 归妻:娶妻。
- 泮:冰雪融解。
- 招招:招唤之貌,一说摇橹曲伸之貌。舟子:摆渡的船夫。
- 舟子:船夫。
- 卬:第一人称代词,我。
- 友:此指伴侣、爱侣。

译文:
和煦的东风拂来,天色转阴而降雨。二人勤勉同心力,本不应该有怒气。采摘蔓青和萝卜,却不使用其根茎。美好话语莫背弃,与你偕共赴死门。
缓缓走在道路上,心中含有怨恨意。路途不远离得近,送我直至门槛内。谁说荼菜味道苦,其味甘甜如荠菜。
安然快乐新婚时,你我亲密如兄弟。泾因渭入变浑浊,水中小洲却清澄。安然快乐新婚时,却不将我洁净饰。
不要去往我鱼堰,不要打开我渔器。我自身就不被容,何能顾及我后嗣?接近河流渊深处,船筏小舟来渡河。接近河流微浅处,浮游即可渡过去。什么拥有什么无,勤勉有加以求之。但凡百姓有困难,尽心尽力救济他。不能支持辅佐我,反倒视我为仇敌。既已拒绝我心意,犹如东西卖不出。往昔生活惧贫寒,与你一同度患难。生活既已有好转,却视我为恶毒物。我有美食积蓄好,也是为了御严冬。安然快乐新婚时,却以我来御贫穷。波光粼粼水冲流,劳苦之事全给我。全然不念往昔情,还忆彼时慰我心。
拓展:
- 《谷风》一诗,与前面的《江有汜》《日月》《终风》等诗类似,也是以弃妇口吻表达被弃的痛苦,斥责丈夫的无情。《毛诗序》亦认为此为“刺夫妇失道”之诗,表现的是“卫人化其上,淫于新昏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与《氓》中女子的坚决果敢不同,此诗中的女子虽然愁怨万分,却始终没有愤恨激烈的指斥,从始至终都保持了一种温和柔弱的气质。
- 习习谷风两句:习习,和舒貌。谷风,东风,生长之风。以阴以雨,为阴为雨,以滋润白物。这两句说,天时和顺则百物生长,以喻夫妇应该和美。一说,习习,逢连续不断貌;谷风,来自大谷的风,为盛怒之风;以阴以雨,没有晴和之意;这两句喻其夫暴怒不止。
- 黾勉:勉励,尽力。
- 葑:又名蔓菁、芜菁等,形似萝卜,根茎可食。
- 菲:萝卜一类的蔬菜。
- 下体:指植物的根茎。
- 违:恨。
- 伊:表判断,是,却是。
- 薄: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
- 畿:门槛,门内。
- 荼:一种苦菜。
- 荠:荠菜,一说甜菜。
- 宴尔:安乐,后用以指代新婚。
- 昏:同“婚”。
- 泾:泾水,后文“渭”指渭水。
- 湜湜:水清见底。
- 沚:水中的小洲,一说同“底”。
- 梁:堤堰,鱼堰,捕鱼水坝。
- 发:通“拨”,除去。一说打开。
- 笱:安放在堰口的竹制捕鱼器。
- 方:竹木编成的筏,此指以船筏渡河。
- 亡:通“无”,没有。
- 匍匐:本指手足伏地而行,此指尽力。
- 雠:同“仇”,仇敌。
- 育恐育鞫:生于恐惧穷困之中。育,生活。鞫,贫穷。
- 毒:毒草,毒物。
- 旨:美味的食品。
- 洸:水面波光粼粼貌。
- 溃:水冲流貌。
- 既诒我肄:将劳苦之事全留给我。既,尽。诒,留。肄,劳苦之事。
- 伊余来塈:抚慰于我。伊,句首语助词,无实义,一说唯。来,语气助词,无实义。塈,安抚、抚慰,一说爱。

译文:
日落天黑,日落天黑,为什么不归去呢?
如果不是君王的缘故,为何还在露水之中?
日落天黑,日落天黑,为什么不归去呢?
如果不是君王的贵体,为何还在泥土之中?
拓展:
- 《式微》一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刘向《列女传》则认为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不肯接受,作此诗以明志。所说之事虽然不同,但都认为这是一首“劝归”之诗。今时学者多从余冠英等的说法,认为此诗表达的是苦于劳役的百姓对统治者的怨怼和控诉。
- 式:式,语气助词,无实义。
- 微:日光衰微,指黄昏或天黑。
- 胡:疑问词,为何。
- 微君:非,不是。君,君主。
- 中露:即“露中”,露水之中。

译文:
前高后低的山丘上有葛草,为什么它的枝节四处蔓延?卫国的叔伯们啊,为什么多日不来?你们停留在何处?一定是有盟约啊!为何拖延这么久?一定是有原因啊!
狐裘已经变得蓬乱,不是车马不向东行。卫国的叔伯们啊,没有人与我们同心。身份渺小而卑微,正是颠沛流离的人们。卫国的叔伯们啊,身着华服却充耳不闻。
拓展:
- 关于《邶风·旄丘》一诗的背景,历来有多种说法。传统的说法以《毛诗序》为代表,认为是黎侯为狄人迫逐而客居卫国,黎国臣子责备卫国“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
- 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此诗与《式微》均是黎臣劝君归国之作。
-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一些流亡到卫国的人,请求卫国的统治者来救助,但愿望没能实现,因此写此诗表达他们失望的心情。
- 旄丘:前高后低的山丘。
- 葛: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茎可编篮做绳,纤维可织布。
- 诞:延,长。
- 节:指葛的枝节。
- 叔兮伯兮:作者称卫国诸臣为叔伯。
- 与:结盟,交好。
- 以:原因。
- 蒙戎:蓬松,杂乱。
- 匪:同“非”。
- 琐兮尾兮:渺小卑微,后用以形容处境艰难。琐,细。尾,末。
- 流离:鸟名,即枭或黄鹂。一说转徙离散。
- 褎:服饰盛美,一说面带笑容。
- 充耳:塞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

译文:
隆重而又盛大啊,正要上演那万舞。太阳正高照空中,舞师就在前列上方。身材高大又魁梧,国君厅堂跳万舞。强健有力如猛虎,手执缰绳如丝带。左手拿着三孔龠,右手持着雉尾羽。面色红润如赭土,国君开口赐美酒。山坡之上有榛树,低洼湿地有苓草。心中思念是何人?乃是西方美善人。那位美善之人啊,正是西方的人啊!
拓展:
- 《邶风·简兮》一诗,由于卒章词语隐约、意象朦胧,所以全诗旨趣要眇难测。旧说是讽刺卫君不能任贤授能、使贤者居于伶官的诗,如《毛诗序》等均持此说。
- 而今人多以为《毛诗序》不足征,纷出新解。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认为是描写舞女辛酸的诗歌。
- 简:盛大,一说挑选,一说鼓声。
- 方将:将要,正要。
- 万舞:古代舞名,先是武舞,后是文舞。
- 硕:此指高大。
- 俣俣:魁梧健美。
- 公庭:古代国君宗庙的厅堂或朝堂。
- 辔:驾驭马的缰绳。
- 组:具有纹饰的宽丝带。
- 龠:古代管乐器,三孔,似编管之形。
- 翟:野鸡的尾羽。
- 赫如渥赭:颜色鲜红如同润泽光艳的赭土。渥,光泽。赭,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 锡:同“赐”。
- 爵:青铜制酒器,用以温酒和盛酒。
- 榛: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黄褐色,结球形坚果,叫榛子,果皮坚硬,果肉可食。
- 隰:低下的湿地。
- 苓:菌类植物茯苓、猪苓的通称,二者都可入药。一说甘草,一说苍耳,一说黄药,一说地黄。
- 云:句首语助词,无实义。

译文:
泉水汩汩地涌流,也会流入淇水中。心中怀念那卫国,没有一天不想它。同姓诸女仪容美,且与她们共商谋。外出居留在泲地,以酒饯行在祢地。
女子即将要出嫁,远离父母与兄弟。代我问候诸姑母,顺便问候我大姐。外出居留在干地,以酒饯行在言地。涂上车油上好轴,回转车头向远行。疾速到达于卫国,大概不会有妨害。
我思念那肥泉水,益加长久嗟叹之。思念须邑和漕邑,我心悠悠不可绝。驾驭车马外出游,以此倾泻心中忧。
拓展:
- 《泉水》一诗的主旨比较明晰,《毛诗序》、方玉润《诗经原始》、范家相《诗渖》等以为是卫女思归之作;
- 而何楷《诗经世本古义》、龚橙《诗本谊》、魏源《诗古微》、高亨《诗经今注》等以为是许穆公夫人所作;
- 黄中松《诗疑辨证》则怀疑是宋桓夫人或邢侯夫人所作。
- 毖:“泌”的假借字,泉水涌流貌。
- 淇:春秋时卫国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淇山,流入卫河。
- 卫:卫国。
- 诸姬:指卫国的同姓之女,卫君姓姬。
- 聊:一说愿,一说姑且。
- 出宿:出居在外。
- 泲:春秋时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浚县。
- 饮饯:以酒饯行。
- 泲、祢、干、言:均为地名。
- 祢:春秋时郑国地名,在今山东菏泽。
- 诸姑:父亲的各位姊妹。
- 伯姊:大姐。
- 干:春秋时卫国地名,在今河南濮阳。
- 言:春秋时卫国地名,在今河北清丰。
- 载脂载辖:载,动词前词缀,无实义。脂,以油脂涂抹车轴。辖,在车轴两端安上金属键。
- 还车言迈:还车,车子回转返归。言,语气助词,无实义。迈,远行。
- 不瑕:不无。瑕,古同“遐”,指疑问词“胡”,一说远,一说过失。
- 肥泉:春秋时卫国水名,又名泉源水,在今河南淇县,东南流入卫河。
- 兹:通“滋”,益,愈加。
- 须与漕:须、漕皆春秋时卫国城邑。
- 言:语气助词,无实义。
- 写:通“泻”,除也。与卸音义同。一说倾吐,抒发。

译文:
我从北门走出来,忧心忡忡不可绝。始终生活于贫寒,无人能知我艰辛。哎呀呀!真是上天所安排,还能对此说什么!
王命差事交给我,政事全都加给我。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交相斥责我。哎呀呀!真是上天所安排,还能对此说什么!
王命差事催促我,政事全都厚加我。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交相挤兑我。哎呀呀!真是上天所安排,还能对此说什么!
拓展:
- 殷殷:忧愁深切貌。
- 终窭:终,始终。窭,贫穷。
- 已焉哉:感叹词,表达失落无奈之意。算了吧。
- 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
- 适:往、到,此指给予。
- 一:全,都。
- 埤益:增加。
- 室人:家人。
- 交遍:全都。交,一齐,交相。
- 谪:责备。
- 敦:督促,催促。
- 埤遗:厚加。遗,给。
- 摧:挫败,挤兑。

译文:
北风凛冽寒冷,空中落雪纷纷。你是因为喜爱我,与我携手同出行。怎能徐缓而从容?情势已经太紧迫!
北风迅疾猛烈,空中落雪茫茫。你因为喜爱我,与我携手同归去。怎能徐缓而从容?情势已经太紧迫!
没有不红的狐狸,没有不黑的乌鸦。你是因为喜爱我,与我携手同乘车。怎能徐缓而从容?情势已经太紧迫!
拓展:
- 诗经《北风》此诗是在卫君暴虐,祸乱将至,诗人偕友人急于逃难时所作。《毛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从诗中“同车”来看,百姓是泛指当时一般贵族。方玉润认为是贤人预见危机而作,王先谦认为是“贤者相约避地之词”。
- 雨雪:下雪。雨,降雨或降雪。
- 雱:雪盛貌。
- 虚邪:宽貌。一说徐缓。邪:通徐。
- 既亟只且:既,已经。亟,急迫。只且,语气词,表感叹。
- 喈:疾速貌,一说寒凉。
- 霏:此指降雪纷盛貌。
- 莫赤匪狐:不红的不是狐狸,意谓没有不红的狐狸。匪,同“非”。狐狸、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伴侣,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译文:
女子贞静又美好,在城之角等候我。隐蔽躲藏看不见,只好搔头又徘徊。
女子贞静又温雅,赠送给我红笔管。红色笔管有光彩,心中喜悦你美丽。
野外归来送柔荑,确实美丽又特别。不是说你长得美,因是美人赠我物。
拓展:
-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 以《毛诗序》和郑玄《笺注》为代表,认为此诗旨在针砭“卫君无道,夫人无德”之时弊;
- 此外,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认为此是“媵俟迎而嫡作诗也”;
- 而欧阳修《诗本义》及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是对卫国男女“淫奔”风俗的鞭挞。
-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 姝:美好。
- 城隅:城角,多指城角偏僻空旷处。一说指城上的角楼。
- 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 彤管: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用以记事。一说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即下一章所说的“荑”。
- 炜:色红而光亮。
- 说怿:喜悦。说,同“悦”。怿,喜悦。
- 归荑:赠送茅草的嫩芽。归,通“馈”,赠送。荑,茅草的嫩芽。
- 匪:同“非”。

译文:
新台景观历历分明,黄河之水充盈四溢。本想求得美满婚姻,却遇臃疾不美之人。
新台修筑高峻危立,黄河之水汪洋浩瀚。本想求得美满婚姻,却遇臃疾不善之人。
鱼网设置为捕鱼虾,空中大雁自会远离。本想求得美满婚姻,却得此夫佝偻驼背。
拓展:
- 台是卫宣公为娶宣姜所修筑的高台,在今山东甄城黄河北岸。宣姜本是太子伋的未婚妻,卫宣公觊觎其美貌,所以在新台将其截留下来,强占为己妻。因此,《毛诗序》认为此诗正是卫国人作以讽刺卫宣公的荒淫失德。现代有人以为这是一位妇女遭了媒婆欺骗,所嫁非人,因而发出怨词的说法;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位妇女在婚姻上上当受骗后的谑怨愤懑之辞。
- 新台:卫宣公为纳宣姜所筑台名,故址在今山东甄城黄河北岸。
- 有泚:鲜明貌。有,语气助词,无实义。
- 河:黄河。
- 弥弥:水盈满貌。
- 燕婉:仪容安详温顺,后常形容夫妻和美。燕,安和。婉,温顺。
- 籧篨:指胸有肿疾,不能下俯。
- 鲜:美善,一说年少。
- 洒:高峻貌。
- 浼浼:水盛貌。
- 殄:通“腆”,善,美好。
- 鸿:大雁,一说蟾蜍。
- 离:离开,远离。一说同“罹”,遭受。
- 戚施:本指蟾蜍无颈,不能仰视,后喻驼背。

译文:
二位公子乘着舟,漂流渐渐至远方。对你思念极殷切,心中忧愁难安定。
二位公子乘着舟,漂流渐渐没踪影。对你思念极殷切,但愿没有啥妨害!
拓展:
- 诗经《二子乘舟》据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析,此二子是指卫国公子晋的两个儿子伋和寿。他们为兄弟情谊,争先赴死。卫国人感其精神,就编写了这首诗歌。
- 《毛诗序》言为“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
- 《毛传》中则更具体地介绍了这一动人故事:卫宣公将太子伋之未婚妻宣姜夺为己有,生下寿、朔两位公子。公子朔与其母宣姜向卫宣王进献谗言,使卫宣王下令将太子伋遣送到齐国,又在道路险隘处埋伏下刺客,准备等太子伋经过时将其刺杀。公子寿提前就知道了这个情报,他前去告诉公子伋,让他尽快逃离。然而公子伋认为这是君命,拒绝逃亡,于是公子寿盗取了他的符节提前上路,使埋伏的刺客误以为公子寿就是太子伋,而将他杀害。太子伋得知此事,前往刺客处说,君王命令刺杀自己,公子寿又有何罪,然后也被刺客所杀。
- 二子:二个人,一说指卫宣公之子公子伋和公子寿。
- 泛泛:漂浮貌。
- 景:通“憬”,远行貌。
- 养养:心中烦躁不安。养,通“恙”。
- 不瑕:犹言“不无”,此处表揣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