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惠更斯原理的疑问
1678年,惠更斯完成著作《光论》(《Traitė de la Lumiere》)。1690年这本书公开发行。在这本书中他提出“惠更斯原理”:
波前的每一点可以认为是产生球面次波的点波源,而以后任何时刻的波前则可看作是这些次波的包络。
使用惠更斯原理来解释双缝干涉实验会很方便,等同于在两个缝那里放两个波源,然后按照公式算出光屏上各点的亮度,再和实验结果做比较就可以了。
因此,很多ppt里可能有这样的图:


我希望每个班都能有那么一两个学生跳出来问:
“如果是这样,那么双缝的正后面应该是亮的,为什么实验中是暗的呢?”
即:下图中蓝色区域应该也是亮的。

但实验中,那里是暗的。如果我们用波动方程来模拟,那片区域也是暗的。


而惠更斯原理应用很广,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其实按照惠更斯原理来计算的话,那片区域也是暗的,但超纲了,我们不能那样去算。
那么,该如果解释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