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18(T70)坦克歼击车在苏联【翻译】

2022-06-25 08:49 作者:以及小酱油  | 我要投稿

https://warspot.ru/8567-avtostradnyy-istrebitel

原作者Yuri Pasholok,发布时间2017/3/13

http://www.Tankarchives.ca/2017/05/hellcat-highway-Tank-destroyer.html

英译者Peter Samsonov,发布时间2017/5/19

个人授权翻译

超跑TD地狱猫

M18型76mm火炮运载车,通称为地狱猫,是二战中最著名的美国坦克歼击车之一。该车拥有强大的76mm火炮和高机动性,能够非常有效的对付坦克。许多消息来源称有几辆地狱猫被运到了苏联,但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这并不奇怪,与M10 GMC相比,M18从未通过测试。更准确地说,苏联收到的是M18的预生产型,T70火炮运载车,这些车辆的命运如何?

泄密的坦克

1943年1月,T70火炮运载车的研制工作开始了。研制一款轻型坦克歼击车的项目在一开始导致了T49和T67的诞生,但随后其便遭到了大规模重置。第一辆T70 GMC在1943年4月开工,该车与其前身T67 GMC存在很大的不同。克里斯蒂悬挂被扭杆悬挂取代,双别克发动机被换成了单大陆R-975-C1发动机,变速箱前置取代了变速箱后置,车体和炮塔的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样一来,T67仅剩的遗产便是整体概念和武备了。

样车在1943年7月进入测试阶段。毫不奇怪的是,这辆车因为其机密性质没有出现在苏联军方于当年6月讨论的外国自行火炮清单中,这使得他们发现T70 GMC的情况变得相当有趣。

1943年夏季,一群苏联专家参观了位于密歇根州米尔福德(Milford)的通用汽车测试场。此行的最初目的是考察T1E2和M6重型坦克。考察行动进行地马马虎虎,因为美国人并不乐意展示太多的东西。尽管如此,该组人马的负责人,工程师索尔维(Sorvin)还是获益匪浅。

凭印象绘制的“T-70驱逐坦克(destroyer-Tank)”的草图

在考察重型坦克时,美军在无意中提到了“T70驱逐坦克”的事宜。根据卡尔森(Karlson)上尉的说法,“驱逐坦克”是根据美国坦克歼击车司令部(Tank Destroyer Command)的指标设计的。该车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削弱防护以实现高机动性。

T70必须“能够在近距离上快速突袭敌方坦克,并以同样的速度消失”。索尔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种速度只有在平地上才可能实现。

运抵莫洛托夫斯克的坦克歼击车及其附属设备的运输记录

伯格(Berg)少校在后来透露了更多信息。据他介绍,车体和炮塔都出自M10 GMC的设计师之手。考虑到二者的相似之处,他说的很有可能是实话。美方还详细介绍了该车的特点,考虑到伯格本人就是载具的设计者之一,负责悬挂方面的问题,因此他知道这么多并不奇怪。

伯格的故事为阿伯丁的T-34和KV-1测试提供了新的线索。T70的悬挂是在对这两型坦克的细致考察后诞生的。伯格使用了T-34的负重轮和KV的悬挂,但也不是完全照抄:它增加了前、后扭杆的直径;扭杆旋转了两度并装在了滚珠轴承上;他还安装了额外的减震器,使得车开起来的感觉变得跟舒服了。

1944年春季,位于NIIBT测试场的“T-70驱逐坦克”

伯格如此热衷于分享信息的原因很快就变得明晰了起来。随着T70 GMC研制工作的全速推进,他们希望从苏联方面获得悬挂设计方面的建议。

能证实上述结论的另一点是伯格在发现这群访客是苏联工程师后的举动。在考察完重型坦克后的15分钟,伯格驱车赶上了他们并邀请他们去底特律参观坦克歼击车样车。途中,伯格询问了很多关于扭杆的问题,如设计、金属成分等。索尔维由此得出结论,美国人一定在扭杆的研制过程中遇到了问题。

车上的挡泥板很快就不见了踪影

为了套话,伯格甚至说了一些本不该说的东西。苏方了解到了T20和T23中型坦克的存在。看起来少校直接参与到了T20E3——一种安装扭杆悬挂的T20变形车——的研制当中。

至于“驱逐坦克”,相关的介绍很简短。苏联工程师们刚好看到了结束测试返回中的T70。尽管他们得到了检查该车的许可,别克方面的代表却插话说该车仍处于保密阶段。尽管如此,索尔维还是获得了重要的信息,并在后来凭借自己的记忆偷偷地绘制了该车的草图。

减重的代价

T70火炮运载车的保密状态并未一直持续下去。1943年7月,该车成为了美军的现役装备。有限的标准化状态表明(该车使用的是T70的代号而非标准的M系列),别克的设计有不小的问题。直到1944年3月,该车才在名称上转正为M18火炮运载车,而在此之前生产的所有载具都被别克召回并接受改装。该车的生产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该车的弹药架布局存在风险,但这确实可以提高装填效率

目前尚不清楚进口美国新坦克歼击车的协议是何时达成的。这可能发生在1943年年末。可以肯定的是,1944年1月12日,JW-56A船团从苏格兰的苏格兰湖(Loch Ewe)出发,这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自由级索尔斯坦·范伯伦号运输船(SS Thorstein Veblen)。2月1日,船团抵达摩尔曼斯克,卸下了11辆M4A2坦克及其零件,而索尔斯坦·范伯伦号上还额外携带了3辆“T-70自行火炮”及两套零备件。

1944年1月12日,JW-56B船团从苏格兰湖出发,并在2月3日抵达莫洛托夫斯克(今北德文斯克)。另一艘自由轮,阿尔伯特·C·里切尔号(SS Albert C. Ritchie)运来了12辆M4A2坦克和两辆“76mm自行火炮”。

这辆坦克歼击车看起来更像是一辆轻型坦克

序列号为USA40108549的坦克歼击车被选做测试用车。该车属于1943年年末别克制造的第446批次。1272号76mm M1A1火炮则来自通用汽车的另一家工厂,奥兹莫比(Oldsmobile)。跟没有任何文件的M10 GMC不同的是,该车的文书工作进行的井然有序。测试场专家撰写的技术说明有大量插图取自美方提供的手册,连全车的照片也是从那里来的。

T70 GMC的总体布局图

测试场的专家们对该车的传动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发动机连接到了传动箱,变速箱又连接到带传动轴的三级变矩器上。变矩器先将扭矩传送到行星齿轮箱,然后到差速器,最后到了终传动上。变矩器、变速箱和差速器是一体式的,需要通过前部的一个大舱口进行拆除。

坦克歼击车的传动系统示意图

舱口引出了该车防御力的相关问题。但当装甲厚度得到了测量后这些疑问便烟消云散了:炮盾(51mm)、炮塔后部(40mm)和炮塔正面(35mm)是全车装甲最厚的部分,这么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其余的装甲厚度均不超过12.7mm,这便是该车达到23.5的功重比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防护示意图,可见其装甲为了高机动性变得很薄

由于这次测试人员获得了一本手册,因此在位置分配的问题上并没有出错。跟M10 GMC不同的是,车组都得坐着工作,这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装填手的工作条件上:他的座位很低且无法向下折叠,这导致他很难在站着的时候从弹药架中取出炮弹。这一设计使得该车的射速取决于装填速度而非瞄准速度。

战斗室内的车组成员位置示意,苏方人员发现这有不少问题

车长位也有问题。跟装填手不同,他必须站着,并兼任机枪手。他的位置并不算好,且相当危险。车长只能凭借目力观测,且很容易脑洞大开。炮塔中唯一舒服的人当属炮长,关于他的位置没有出现任何的抱怨。

T70 GMC的视野范围

该车的视野范围也受到了一些人的埋汰。炮长的情况很好,有望远镜和潜望镜;车长只能目力索敌,且因炮塔结构的阻碍无法看到载具的正前方;驾驶员和副驾驶员的视野范围也很有限,尽管最大视野范围可达180°到200°,但侧在一边的潜望镜用起来并不方便。

高速油老虎

跟M10 GMC一样,射击测试因为美方没有发炮弹过来而无法进行。在研究过车本身后,唯一能够进行的测试便是机动性测试。按原计划,该车应当行驶1000km,而实际的行程甚至更远,为1022km:172km鹅卵石路、214km沥青路、530km土路、132km雪地越野。

这辆载具从未达到其设计的最大速度(88km/h)。在四次测试中,该车都只开到了75.6km/h的速度。该车可以在64s内加速到70km/h,这大概需要700m的距离。当车速超过50km/h时,急刹车会导致打滑;如果慢慢踩下刹车则不会打滑,但在完全停下之前会继续开出70到80米。

鹅卵石路的平均速度为38.4km/h,沥青路则为47.6km/h。公路时速的发挥受到了该车稳定性的限制,这在道路结冰时尤为明显:当车速达到60km/h至70km/h时,就会开始打滑。

这样猛开的结果便是极高的油耗:百公里203L。双差速器使得该车的转向半径高达12.3m。另一方面,悬挂的表现良好,得益于额外的悬挂组件(液压减震器和垂直弹簧),坦克歼击车在路况良好的情况下行驶相当平稳。

土路上的油耗很高

当在土路上行驶时,情况就没那么好了。索尔维的判断是对的,高速坦克歼击车只在平地上有用武之地。该车的土路平均速度仅有23.8km/h,而相比之下,M3轻型坦克的速度都有29km/h,德制Ⅲ号H型坦克的平均速度也有25km/h。坦克歼击车只能用二档行驶,变矩器的低扭矩限制了三档的使用。同时,变矩器还使得载具无法在坑洼很深的道路上行驶,扭矩不足甚至使得它无法越过0.75m深的路边沟。坦克歼击车的燃料消耗十分惊人,百公里需要消耗357L汽油和11.3L机油。履带的抓地力也很差。

在越野时,轻型坦克歼击车的耗油量甚至比一些重型坦克都多

当坦克歼击车驶过白雪覆盖的野地时,其最大的问题便瞬间暴露无遗。变矩器使得该车只能以一档行驶。在换上二档后,变矩器便开始打滑,这直接导致了车辆死火。平均速度仅有19.4km/h。该车无法开过半米多厚的积雪,这同样要“归功”于变矩器。油耗变得难以接受:百公里消耗了708L汽油和20.2L机油,这甚至比一些重型坦克还要差【译注:KV快速型在相似条件下的油耗应该不超过400L】。

恐怖油耗的背后是发动机无法以恒定转速工作来获取最大功率输出的现实。变矩器自动调整了传动比,但发动机转速却没有发生改变。这种情况下使用机械手动变速箱会更合适。

爬坡测试

该车跨越非人工障碍物的能力不足:爬坡能力的极限为16°,更陡的坡会因牵引力的不足而望洋兴叹;在二档起步的情况下可以冲一冲18°斜坡,但受限于变矩器的发挥,攀爬更陡的坡也是不可能的。

在斜坡上行驶的T70 GMC

下坡时,履带打滑前的最大坡度为24°,雪坡上溜车前的最小坡度为18°。如果充分发挥驾驶员的主观能动性,使用操纵杆来稳住的话,该车可以在最大坡度为18°到22°的坡面上行驶。

测试的最后一步是涉水测试。该车的表现不错:最大涉水深度为1.55m,更深的话水就会没过发动机顶盖并灌进发动机舱;相比之下,德制Ⅲ号坦克的涉水深度不超过1.4m。

过河的T70 GMC

最后,射击测试到底还是开始了。考虑到M1A1型火炮的表现和M7型火炮类似,他们直接转向了射击精度测试,对照组是SU-76M:在使用望远镜式瞄准具时,美国火炮精度更高,当使用潜望镜瞄准时,散布范围扩大了两倍。

短停射击的结果还不错:十发十中。但移动射击的表现就不咋地了:首轮测试时,射击700m到1000m距离上的靶标的8发炮弹全部脱靶;第二次测试的结果也差不多。在射速测试时,发现实际射速为7.7到9.7发每分钟,极限射速可达11.4发每分钟。

总的来说,T70 GMC的火炮对于一辆坦克歼击车来说是合格的,但它的底盘不太行。

不建议进口美制T70自行火炮,原因如下:

    1、装甲很薄,只能抵御轻武器和炮弹破片。

    2、油耗很高,是同等级自行火炮的数倍。

    3、使用高辛烷值汽油,这使得该车极其易燃。

    4、视野范围很差。

如上所述,旧的T70 GMC在改称M18后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并且似乎美国人也遇到了上述问题。但这种规模的小修小补并不能从根本上修复这些问题,尤其是它的越野能力。美制T26E3坦克也有一个类似的变矩器,并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和极高的耗油量。

T70自行火炮不存在穿深问题

图31:美制M1A1型76mm火炮在2000m的距离上击穿所留下的弹孔(左)

图32:美制M1A1型76mm火炮在2000m的距离上击穿的示意图

尽管如此,该车还是在库宾卡获得了一席之地。它参加了对虎式B型坦克的射击测试,结果证明其有能力在2000m的距离上击穿重型坦克的侧面装甲。“超跑坦歼”的设想被证明是合理的。

但这样的坦克歼击车只能在拥有复杂路网的地区发挥作用,而不是东线这种经常需要交战双方在泥地里打滚的地方。

 https://warspot.ru/8568-predseriynyy-hellcat-v-kubinke

库宾卡博物馆的T70 GMC组图(国内可直连)

M18(T70)坦克歼击车在苏联【翻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