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旅行者

2023-06-09 00:37 作者:来得及小傻瓜  | 我要投稿

阿卡多斯号运输机已经飞行了接近四天,现在木星近在眼前,它实在是太大了此时运输机距离木星还有整整770万公里但是在舷窗里看去竟然没办法看清楚全貌,那个红色的大风暴如同古神克苏鲁的眼睛凝视着机上所有人。

  这种运输机是为了在太阳系内快速往返运输人员或者物资设计制造的,可以一次性运输14000人和60万吨物资,这艘阿卡多斯号就是专门用来运送从地球到旅行者号世代飞船乘客的几百艘运输机之一。整机有1445米长满载超过100万吨在百余年前这样的航天器还是大国实力的象征,现在也不过是普通的民用运输机地位基本相当于20世纪末古代人类设计制造只能运送百人只能在平流层以亚音速飞行的民航客机。

   “他们管这玩意叫做飞船?”我看着眼前的旅行者飞船茫然的看向身边的年轻小伙黎星。这个庞然大物更像一颗木星的天然卫星。“他们是这样说的。”黎星回答道。光听名字就知道这个人和我有一些共同语言毕竟这个时代的人起名字多少有些怪异,很多都是21世纪初时常用的网络俚语在我出生时就几乎消失了。不知怎的两个世纪后开始用这些词起名字了,比如唤醒我的主治医生就叫秦爱坤,照顾我的护士叫歌姬这两个词我都听说过但是不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

  黎星比我有见识,他在一年半年前就苏醒了现在已经习惯了这个时代的生活并且见识过很多不可思议的新科技,到旅行者号开启新生活也是他的建议,反正早就无牵无挂97年为了治疗乳腺癌孤身一人踏上了休眠之旅,刚刚苏醒的时候照顾我的护士很诧异,她问为什么21世纪末还没法治愈癌症,我只能很尴尬的回答不知道。后来我查了历史文献后才知道原来在我开始休眠的仅仅26年之后也就是2123年科学家就把细胞大小的医疗机器人投入量产,价格也很快在政府干预下来到了白菜价从此癌症就是普通疾病了。之所以接近2个半世纪才醒来是因为当年一次性支付了240年的冬眠时间,我本来想冬眠300年的到越远的未来活下去的可能越大可惜我当时没那么多钱。冬眠中心的工作人员按照严格遵守时间分秒不差的完成我的合同。

  那天晚上我换上有自定义花色和全息功能的A字连衣裙,在河边瞎逛。这种衣服其实在我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只不过那时候不仅价格高昂还需要供电重量也不轻而且不适合长时间穿在身上,现在已经是日常服饰和传统纺织品没什么区别远程无线供电技术也相当成熟。快看!先遣舰队出发了!我听到人群的喊声猛然抬头,我也听说过先遣舰队是人类造过的最大的军用航天器组成的舰队。他们的作用就是为旅行者领航。这些飞船是由4艘以人类航天技术开创者命名的旗舰和7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组成,四艘旗舰分别是钱学森号,冯卡门号,冯布劳恩号和科罗廖夫号。这四艘船都超过了20千米长2.7亿吨重其他每艘都至少9km长8000万吨重。先遣舰队的出发标志着还有半年旅行者就要出起航了。

  整片天空瞬间被点亮,天上出现了27个蓝色的小太阳,本来这些巨无霸飞船在晚上就清晰可见毕竟地球上在一个世纪前就转移了大部分重工业和全部的有污染的工业设施。小太阳在数秒内到达最亮的峰值呈现白炽状态然后慢慢变小,随即人们爆发出连绵不绝的欢呼声,这些亮点在未来数天内都清晰可见,他们将在1个月后到达柯依伯带,我对天文有一点点了解上学时期我是天文社唯二的女生,就是这样我下定决心要入住旅行者号永远离开地球离开太阳系曾经向往过的星辰大海现在有机会去实现了。

  当旅行者号的乘客相当简单,没有复杂的手续只需要缴纳一笔登船费拿到名额后就会安排运输机带我过去,飞船应该准备了16亿个名额实际报名人数只有14.3亿,我刚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相当震惊怎么可能有飞船能一次性携带一个超级大国人口总数的乘客呢?然后就理所应当的认为是舰队,一个有成千上万艘超级飞船的舰队在木星停泊就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矿产和燃料罢了。直到登上运输机才知道原来只是一艘飞船,一艘比谷神星还大的飞船。

  在我苏醒后的半年里我见识到了非常多的黑科技比如,高超音速真空管列车,0城建设完成但是旅行者实在是太大了大的难以想象,整艘飞船直径达到了难以想象的1260公里要知道月球也就3476.2公里,即使飞船主结构是只有40km厚的外壳建造如此庞大复杂的飞船需要消耗的任何一项资源都是天文数字就拿最外层的结构外壳为例20km厚的结构壳就至少需要540京吨的钢铁用于外壳整体框架搭建。12京吨的钛合金用来建造壳体本身多的可怕的链接处。7860亿吨纳米材料保证飞船船体强度和600亿吨有色金属,没办法如此庞大的飞船控制系统的电子设备和仪器实在是太多。这些还只是结构外壳需要的资源数量,如果按照21世纪20年代的生产力计算大概需要两亿五千万年才能生产出这么多原材料。还没算上模拟地壳大陆大洋山川湖泊河流需要的资源。人类现在就是神话中的盘古在木星轨道上开天辟地,这已经不是飞船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人造的世界。

  从外面看完全想象不出这里面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木星诡谲的光芒照射下旅行者号就好像远古巨兽的头颅,17台主发动机就是巨兽的眼睛不仅每台都大的可怕还能在中间看到淡蓝色的光圈就更觉得诡异又可怕。

  不会是黑洞吧黎星惊愕的问道。

  肯定是呀,之前在小行星带咱不是去参观过普朗克-爱因斯坦实验室嘛,和这幽蓝的光环一模一样,这么大的飞船就算是用湮灭发动机想要加速到10%光速需要几十年,接待我们的解说员说了人造微型黑洞是新型航天发动机的动力源,看来早就实现了。我回答道。

  真的是太过不可思议可以约束微型黑洞的装置本身实在是太大了,一台约束器的大小基本上和2艘钱学森级一样大,当时我就想得多大的飞船才能用上这种东西呀,现在眼前的超级巨兽装了载了17台装置,同时利用17颗微型黑洞的能量提供动力。

  如果没有亲眼近距离看到绝对没有办法想象出旅行者到底有多大,我乘坐的阿卡多斯运输机有足足1400米长但是需要900架首尾相连才能赶上旅行者的直径,即使是最小的控制姿态的发动机也可以竖着放下整架运输机,这台JB-HT-240发动机和笛卡尔级驱逐舰用的是同一个型号,而笛卡尔级只装备了6台JB-HT-240。功率大的多的YM-SK-670和690大多是冯诺依曼级和钱学森级这种旗舰才会用的湮灭发动机也大规模应用而且只是用于调节姿态。

  主发是旅行者的灵魂,每台发动机的规格都一样喷口直径21.2公里底座直径30公里高度24.6公里比火星上的奥林匹斯山还高不少,据说一台发动机最大提供7.6京吨的推力一共可以产生129.2京吨的推力可以让旅行者获得0.1g的加速度。看起来并不大以至于人体几乎感觉不到可是实际上加速4.6小时就可以达到第三宇宙速度,连续加速1年就可以达到31536km每秒,接近光速的11%。理论上由于飞船质量过于庞大受广义相对论的影响也会非常明显,即使人类解锁了微型人造黑洞这种黑科技也难以给旅行者提供更快的速度,旅行者的极限航速被限制在67%光速,在可以利用空间曲率之前都很难突破了。

  单说原理用微型黑洞来驱动飞船没有跳出现有的理论基础,只是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光是让大型强子对撞机生成的理论最小黑洞不瞬间蒸发就难的无法想象,在两个质子在非常接近光速的情况下相撞让其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体积的瞬间并且投入至少10亿吨物质就可以形成一个和质子体积相同的微型黑洞,这样的微型黑洞可以稳定存在10年有余。可是两个质子对撞形成黑洞的一瞬间就会蒸发殆尽瞬间短到观测都来不及上百万次实验才有可能观察到一次更不要说投入物质让其稳定,办法也还是有的就是非常的简单粗暴就是直接让对撞机的高能粒子直接轰击小行星只要轰击的次数足够多能级足够高就应该可以成功。好在在太空造足够大的粒子加速对撞机不是什么难事,这就属于船到桥头自然直因为正好一台667400千米的玻尔对撞机几乎完工这台机器完美符合要求它可以长时间高效的工作而且能级也比之前环月对撞机高出3级是勉强够用了。第一颗人造微型黑洞就是这台机器造出来的前前后后一共耗时接近七年最初的那颗微型黑洞就被命名为史蒂芬霍金现在已经蒸发掉了。现在实用的微型黑洞是后来超过百万千米的对撞机制造出来的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就可以投入使用。                   

相比较造出微型黑洞把黑洞当成动力源就简单的多了最大的困难就是约束器的体积实在是太大了普通舰船根本不可能装得下不过在应用它的飞船是旅行者号,它可以同时装载17台。本来旅行者一开始没打算起航相当于一次超级实验,实验人类有没有制造可自给自足无需维护的生态系统以论证改造行星是否可行,因为经过计算只有用数万台湮灭发动机才能驱动这个庞然大物,而且需要的反物质的质量是整艘飞船的4倍。微型黑洞就完美解决了问题毕竟真空不是真的空暗物质无处不在,黑洞本身是没有物理规律的,暗物质可以被操控只要人为对黑洞进行一点点干预就可以向真空借能量,一般来说都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可是黑洞他不讲理,借的能量永远不还,原有的物理规律被打破只要向黑洞里源源不断的投入收集的尘埃或者其他物质让其蒸发损失的质量达到平衡就可以一直产生足够大的推力,当然和真正的空间引擎还差得远。

  各位乘客大家好我是阿卡多斯号机长西蒙.葛瑞克,20分钟后我机就会降落在三号总控制区的7号停机坪请有序离开运输机,登船后请不要乱走动穿越旅行者外壳要走40千米会有列车来接你们别错过了。阿卡多斯号机长用标准的普通话播报了通知。现在舷窗外已经看不到木星了狭小的舷窗只能窥见旅行者的一角,旅行者是那种深邃的黑反射率非常低离近了看会感到莫名的恐惧感。阿卡多斯号划过漆黑的钢铁平原向着三号总控区的停机坪靠近。

  随着座位轻微震动阿卡多斯稳稳当当的挂在7号停机坪的固定架上,一声汽笛声响起舱门顺势打开。现在还在旅行者外壁离心模拟的重力还没有作用到这里,不过没什么关系所有人都有自适应磁力装置行动自如没什么问题舱门也足够多足够宽敞一万四千人很快就全部登船,刚一登船映入眼帘的就是巨大无比的隧道少说也有20米高然后正前方是站台看样子是在这里等列车。与其说是列车不如说是放大了很多倍的太空电梯,这是为了应对飞船外壁失重环境的特殊设计,没有任何的轨道或者牵引绳完全悬浮在隧道正中间。这车里面还是相当宽敞的座位也很舒适当它启动的时候和坐超高速电梯的感觉一模一样都会感觉到一会的超重然后就会恢复正常,在进入旅行者内一小段就可以感受到明显的重力看来旅行者自转产生的模拟重力已经起作用了。40公里的路程只用了5分钟就到达地面现在就是开启新生活的时刻了!看到三号总控大楼的瞬间肾上腺素水平就提升了不少,压抑许久的不安感瞬间得到释放我情不自禁的攥紧了黎星的手,跨越了2个半世纪来到这个新时代居然还能看到让人感到亲切的风景还是在距离地球7.5亿千米外的木星轨道上,这种震撼的感觉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回顾我可怜的前半生,本以为会在大学毕业之后能找到个合适的工作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结果刚20来岁就患上乳腺癌,就连冬眠的钱还是福利中心帮我凑的。

  我是不幸的也是万幸的,不幸的是我的出身和操蛋的命运,万幸我还活着在新时代里重获新生,即将成为十几亿新人类的一员。鱼类离开水的那一刻起就不再是鱼类了,人类离开地球也一样。这些似乎有哲理的话都是安顿下来之后的感想,刚上飞船那会可没有闲工夫遐想,到处都是不可思议的场景如同童话世界,空气比地球上更让人舒服,即使地球的自然环境已经接近工业革命初期但是上百亿人生活产生的垃圾任然是个棘手的问题无可避免偶尔会闻到垃圾味,这里不同在乘客到来之前只有几十万的工人,而且他们大多数都生活在木星太空城里,旅行者飞船里完全一尘不染人工打造的生态圈运行也非常稳定半个世纪的测试下来没发生过一次生态灾难连庄稼病虫害也没有。

  “和桃花源记的描述差不多嘛,真是个好地方。”在我身旁的黎星感叹道

  “这里可比世外桃源强多了,陶渊明当年描绘的地方和个村镇差不多大,这里面有好几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欧亚大陆之和呢!”我兴奋的回了他一句。

  黎星看向我的脸然后微微一笑:“是啊真是不可思议区区两百多年能完成这种世代飞船的建造实在是奇迹!”除了感叹实在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形容词来描述这一切,目力所及是一片森林但是地平线是顺着目光向天边延伸,这种说法不准确因为在没有一丝云彩的大晴天抬头看去可以看到飞船另一端。天空是虚假的真正的天空也是陆地,和卫星云图一样可以看到飞船另一边的城市,森林,河流,山脉和好似雪片一样星星点点的云朵,登船之前有想象过可能看到的场景做了一点心理准备,当我设身处地的看到这一切的时候我全身上下的所有器官仿佛被同时刺激了一下,这种震撼感如果不亲身感受绝对没可能描述出来。对!巨物恐惧症!当时脑袋里想到的就是这个词,仿佛自己在一只大的无法形容的深海怪兽的胃里,这真的是人类能造出来的吗?正走在去车站的路上我突然杵在原地,回顾这个把月发生的事情有一瞬即我又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是不是冬眠仓出故障,这里一切的一切都是我濒死状态的幻想罢了。

  “陈小只快走啊离车站还有点距离呢,快赶不上这班车了。”黎星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到。说来也算是缘分我和他分配的住宅在一个区域,理所应当的搭乘同一班列车。

  看风景看入迷了。我敷衍的说道。

  是啊,脚下是地抬头还是地,搁谁看谁能不迷糊。”黎星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十分钟不到的路程我们有说有笑的走了接近二十分钟,好在没耽误行程赶上了去新家的列车。

  话说,真的要用几个世纪前的称呼叫这玩意吗?”黎星向我问道。

  肯定可以啦,真空管也算轨道,我也觉得挺怪异,这玩意最高时速接近7000公里每小时妥妥的高超音速,我觉得吧就是词穷了。我当时就是这么回答的。

  欢迎乘坐ZKGC11次列车,终点站圣弗朗西斯科四号市全程3100公里,所有乘客请按照车票对号入座加速阶段请勿走动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乘务人员,本次列车全程禁烟如有违规交于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做这种车实际上是非常无聊,首先完全没法看风景,虽然有全息投影但是车速实在是太快来了,所有景物都一闪而过。我们的目的地是上海六号市大约1400公里路程一共只需要18分钟。随着二十五秒的嗡鸣声结束列车就已经时速就超过了2马赫,推背感非常大不过还能接受,我在地球上做过一次这种列车不过最高速度比这台要低一些没这么快,只需一顿饭的功夫就到达目的地,为了乘车更舒适减速时座椅朝向会调转。

  “上海六号市到了,请下车的乘客带好行李有序下车开左边门注意脚下安全。”铃声响起意味着这趟旅程就此结束,在我那个时代真空管超音速列车还是科幻文学里的东西,磁悬浮刚刚普及以前这1400公里还需要3个半小时,18分钟到达目的地的体验还是相当奇妙。离开候车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城市,一座立体的城市

  还是熟悉的味道,你说是不是啊小只。”黎星用轻柔的语气笑着说到。

  嗯。从小到大还没有人这么亲昵的叫过我的名字,当时我有点不知所措。

  城市的喧嚣六个世纪以来连绵不绝,人类从离开森林用了300万年,在50万年里走出非洲五次,智人这个种族最危险的时候只剩下一千多人,7万年从狩猎采集到农业文明彻底登上食物链最顶端。五千年,在能创造剩余价值的五千年后,人类拥有了工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短短六百年,人类,这一诞生于太阳系的渺小族群踏上了永远不归不回的开拓之旅。

                              2.启航

  和黎星分别以后我来到了分配的公寓里,面积不大,好在我也是孑然一身住着还算宽敞。这个位置相当不错,朝窗外看去城市夜景尽收眼底。上海六号市,第五座以上海为原型建造的城市,前四座分别是火星乌托邦平原北部的上海2号,地球同步轨道的上海三号,拉格朗日点上的上海四号,木星轨道的上海五号。同理,莫斯科,东京,纽约,伦敦,柏林,马尼拉大多数地球上著名的大城市都有人们在太阳系其它地方建造的复制版,还有神话传说的地名,天宫,奥林匹斯啥的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在不归着号上一切都照旧和以前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以前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看着窗外的夜景我开始沉思,将来要干什么?这是个问题,就这么在飞船上度过后半生吗?现在的人寿命都很长的最少我还能活一百三四十年,一个人生活怕不是要疯掉。再凑一笔钱冬眠到找到可移民星球?那样更不行到了新家园不一样还是孤苦伶仃一个人,我已经害怕孤独了这几天我和黎星已经成了朋友。‘要不,和他一起组建家庭?’这个声音在我脑海里出现,算了以后再说,我在潜意识里告诉我自己这种事情还是和古人一样保守一些过个一年半载再说吧。“睡觉!”我自言自语道说完就倒在床上睡着了。

  “现在进行全区域广播,这里是旅行者星舰控制中心,本舰即将在1200秒后启动点火程序全舰所有区域均会发生轻微震动,请各位乘客不要惊慌,我们乘务组会尽全力保护所有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点火前的一次全舰广播,实际上根本没有必要,BH-SK-7090发动机启动只能产生不到里氏2.2级地震的震动强度,感觉很轻微不太可能出现安全隐患。

   2338年4月12日伦敦时区00时00分00秒太阳系木星轨道上的旅行者世代星舰打开了全部的17台BH-SK-7090发动机,微型黑洞的力量无与伦比,这17台发动机全力运转整个星空都被幽蓝的闪光照亮,发动机里的每个黑洞都有毁灭一颗恒星的力量,宇宙中最神秘最可怕的天体现在被束缚在发动机里面不知疲倦的提供着几乎无穷无尽的能量,毫无疑问这一刻的人类不再是渺小的碳基生物,不再是地球上的小瘦猴子,从这一刻起我们要去征服宇宙了!亿万斯年地球孕育了无数生命创造了无数传奇,37亿年以来只有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这景色实在是太美了!通过全息投影看到了外面的景象,木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昨天旅行者完成了最后一次绕木飞行,整个过程持续26个小时,飞船虽然有着强大到可怕的动力不过和巨大的飞船本体相比还是有点小,不过也没法更大,首先以人类的技术造出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并不困难,但是旅行者的质量和体积摆在那里,巨大的加速度一定会让它解体的。

  从现在的视角看过去木星只有苹果大小散发着淡淡橙光,已经褪去了狰狞的外观逐渐和群星融为一体成为亿万星河的一个光点,如果从这个位置看地球那就太困难了,飞船背对着太阳,此时距离地球接近9亿千米地球只是一个非常小的蓝色光点就算是视力非常好的人在不借助望远镜的情况下想要看见地球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陈小只我问你大概需要多久能飞出太阳系啊?”黎星问道。

  我听到他的提问微微一笑,我以前好歹参加过天文社团这种问题我肯定知道:“看你咋定义太阳系的范围了,要是按照冥王星轨道计算四个月前就已经飞出了,要是按照柯伊柏带计算我们现在正在穿越但是要按照奥尔特星云这种受太阳引力的最边界计算最少还要4年。”

  听我说完黎星的脸上好像有点不可置信然后他开口说道:“太阳的引力范围有这么大吗?”

  此时我脸上也漏出了微笑,毕竟是我熟悉的领域随后说道﹕“也就一光年,刚启航速度不可能这么快加起来,第一个光年需要4年半才能走完,到第一个目的地南门二星系只需要16年。”

  这时黎星的脸色从不可置信变成了惊诧:“什么叫只需要16年,我听他们说南门二距离地球才4.24光年呀!”

  “这有啥好惊讶的,加速和减速都需要4年时间距离短的当然会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加速和减速咯。”我稍显不耐烦的回答道。

  “懂了。”这时候黎星就像个小学生在听课一样做的端正。

  “小只,咱去一次舱外旅行呗。”之前一直没说,黎星是2070年出生的理论上比我大但他2088年就冬眠了实际年龄只有19岁,和我说话总是把自己当成我的弟弟有时候毕恭毕敬有时候又没大没小的。

  我略加思索就回答道﹕“行呀,反正没啥事情可以做,反正也不要钱不去白不去。”再没啥事做的话我就要发霉了,借着这次机会互相了解一下也不错。

  “啥时候出发?”我问道。

  “不如就现在?”黎星不假思索的回答让我瞬间有点慌神。

  这种说走就走的旅行在百余年之前实现起来都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就算是短途旅行也多多少少要准备一下。今时不同往日,就算是在地球上去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一天之内打一个来回。

  “行,出发!”我也没想太多说是旅行其实和出门散步差不多,穿过40千米厚的外仓壁就可以来到舱外,穿上舱外航天服就可以自由的在宇宙空间活动听起来还是不错的。

  只花了10分钟我们就来到了舱外,过程十分轻松,旅行者飞船大本身是有微弱的重力的,在这里使劲一跳就能飞好几百米速度快一些就会变成卫星甚至达到逃逸速度没有外力帮忙就会永远离开飞船变成太空垃圾,好在为了防止这种事发生有安全响应机制随时可以把乘客就回来。这里是一片金属草原,目力所及全是金属。小山就是姿态调节发动机,大一点的是控制自转的发动机,远处最高的就是推进发动机。抬头看去真他吗黑啊!如果不是各种发动机的等离子射流,估计没法呆超过五分钟,深邃无比的黑绝对可以把一个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吓个半死。现在是非常难分辨方向的,实际上所谓的小行星带并没有很密集的小天体。柯伊柏带更是如此,这里是太阳系内大多数彗星的故乡,每颗小天体之间的距离最少也有上百万千米迎面撞上一颗的概率是非常小的,但是我们现在的航速非常高达到了光速的4%一旦撞上小行星或者彗星后果将不堪设想。好在旅行者设计之初就考虑过这种可能性所以安全性是有保障的。总控中心附近有一个巨大的电磁力场发射器,这个发射器是用数台核聚变反应堆发的电直接供给发生器本身,从而产生能有效的阻止所有微陨石接近旅行者号飞船的强大人工磁场据说最多可以产生场强9566万高斯的超强稳定磁场再均匀的分布到旅行者飞船的正前方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力保护盾牌。大号的小天体倒也不需要担心,旅行者号拥有人类自诞生文明以来最强大的武器系统,DWWZ等离子核脉冲炮,简单粗暴的以1%光速发射裹挟等离子体的核脉冲炮弹,一发摧毁一艘8000万吨的日食级驱逐舰。而这样的炮旅行者上有20门,同时也安装了数百个可以发射TWM900航天鱼雷的发射井,这种鱼雷可以搭载湮灭炸弹,湮灭炸弹是人类能量产的武器里威力最大的,设计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一颗恒星表面所有生命体主打一个便宜大碗,炸弹用的反物质就是飞船上需要用的普通燃料理论上想造多大当量的就可以造多大当量的,目前最大威力的为800亿吨TNT当量,要知道人类刚开始研究核武器时最大威力的核弹叫沙皇炸弹只有5500万吨TNT当量。这种武器炸毁百千米级的大型小行星也是轻轻松松。旅行者上甚至搭载了SD-9700KS原型机,至于这个是什么我以后会单独介绍。

  “那个应该是太阳吧!”黎星指着一个大一点的黄色亮点对我说道。

  我回答他:“肯定是啊,和其他动辄数百上千光年的其它恒星相比太阳离我们还是很近的。”

  黎星接着问道:“小只,你说现在我们走多远啦。”

  对于这个问题我其实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就随口一说:“一千亿公里肯定有了。”

  “这个在茫茫宇宙里是不是相当于细菌挪了一步?”黎星问我。

  “你小子,开窍了啊差不多吧,我们站在舱外也和细菌一样大小。”我笑着说道。

   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星空然后对我说道﹕“我听说过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类的勇敢与坚毅会永刻与星空之下。”

  我笑了笑对他说:“你这都是和谁学的?”

  “我吗?我之前看了集纪录片,纪录片上是这么说的。”

  “是个什么样的纪录片?”我问他。

  “讲的是为什么要造旅行者号为什么要踏上旅途,旅行者这个名字和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人造物体是一个名字,旅行者1号探测器于1977年9月5号发射升空重量只有815公斤。”黎星这样回答。

  那个纪录片我也看过,把整个人类的航天史都讲的很清楚,还有为什么会突然要用一个世纪的时间造这样一艘世代飞船的原因也说的很清楚。从尤里·阿列克维奇·加加林1961年4月12号上午9时07分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起飞完成第一次载人宇宙飞行开始讲起到今年旅行者号启航。我算了一下时间正好377周年,我记得我那个时代的航天没有特别大的进步,其实和我之前预想的一样只有一件事刺激了全世界所以才会在航天技术上不计成本,外星生命实锤了﹗

  2160年9月28号探路者一号在月球空间站发射准备进行人类第一次恒星际探测,那时候最早的正反物质湮灭发动机的原型机就在探路者一号上进行测试,效果非常好,经过测试这种可以利用百分之百核能的设备可以轻松吧万吨级的航天器加速到光速的20%,而且安全高效。探路者号是一艘无人探索飞船,全长180米宽22米高18米,满载一万两千吨,搭载了6台登陆探测器24个探测机器人,

百分之百全自动操作。整套系统都交给强人工智能斯图亚特负责处理。那次探测的目的地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第一个目的地南门二。半人马座α星,星官命名为南门二,共三颗恒星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地外恒星系以前是很多科幻小说、电影经常出现的地方,早在三百年前天文学家就利用凌日法在这三颗恒星里最小的半人马座αC星也被称为比邻星的恒星上发现了一颗半径是地球1.1倍的类地行星,它的公转周期为11天距离恒星只有0.05个天文单位。虽然它距离恒星非常近但是比邻星的质量只有0.12倍太阳质量,表面温度仅为2500开尔文是一颗典型的红矮星所以虽然大概率被潮汐锁定了但是依然很有可能存在生命。其实南门二B也有一颗行星只是这位实在是太倒霉在只有0.04个天文单位的地方绕南门二B公转,表面温度超过1200摄氏度实在是不太可能存在生命。

这是人类第一次真的有能力前往另一颗恒星系,探路者一号的任务意义重大就算是没有发现外星生命也是一次证明飞越以光年计算的距离已经不是科幻而是现实。就这样探路者一号在全人类的欢呼声中起航了!如果一切顺利他会在45年之后到达目标星系最快会在2199年收到第一手消息,2233年人们可以拿到机器人采集的样本。

不得不说,斯图亚特干的是真好,在一百多年前就能造出如此可靠的人工智能不得不佩服那时候的人们用相对低的技术造出超越时代的科技产品,那时候可应用的990β光量子计算机的量子体积只有32768,以这个量级要训练出强人工智能还是很困难的所以当时科学家为了凑弃足够的算力堆砌了整整16台990β。总重量超过80吨,现在可以压缩到20公斤功率也可以控制在850瓦以内。我上学时听隔壁养老院八十多岁的老人说他年期时特别喜欢打游戏,大学刚毕业那会攒了五个月的钱自己组装了台当时最顶级的游戏电脑大概是2023年前后吧刚刚普及5nm制程工艺,功率也是850w。那时候人们要训练出最初级的人工智能都需要成千上万的计算卡才能做到。现在的摩尔定律完全失效,物理极限的半导体芯片早在我小时候就已经量产对于普通人来说性能很早之前就完全过剩,所有需要高密度计算的应用场景已经被光量子计算机完全替代。

在可靠AI系统的帮助下,探路者一号顺利的飞越了4.24光年,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完成了减速和变轨泊入目标星系停在比邻星b的同步轨道上。常理来说诞生生命这种事情应该是极其低的概率,简单的会自我复制的氨基酸分子链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会形成这个问题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完全合理的解释。

从人类刚开始仰望星空的时候就想象过其它星球上是不是也有生命而这一天在2199年的8月24号成为现实,要知道本来人们对比邻星b存在生命是不抱有太大希望的毕竟比邻星b被潮汐锁定了而且红矮星的紫外线比太阳要强的多,太阳风暴也频繁的多。生命会自己找到出路这句话一点没错,只要有机会哪怕非常小也会遍布全世界。我大概可以想象到那时候科学家看到大屏幕上放映的4年前在4.2光年外拍摄的画面时的神情,兴奋、惊讶、不敢相信。总之这直接证明了我们并不孤单。

后面的事情都写进中学课本里了,在那之后人们在航天技术的投入就成指数上升,欲望会催生科技发展人们都想去这个新世界看一看。我小时候上近代历史课讲过一个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90年代结束被称为冷战的时代,虽说是东西方阵营为了互相毁灭为目的进行的军备竞赛但是这四十多年的确是发展神速。这次则是为了共同的目标,为了去新家园,为了离开摇篮,为了把人类文明播撒到银河系的每一个角落。最初设计了很多方案舰队和太空城式球型飞船是最受欢迎最可靠的方案,在一大堆方案中甚至有把整个地球改造成飞船的实在是太大胆没人认为能做到推动整个地球。最终敲定的方案就是旅行者号,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建造一艘能承载超过20亿人口,直径超过1000公里的世代飞船一代一代的把人类文明撒向宇宙。

黎星和我在舱外逛了仨小时,去了离这里最近的一座姿态控制发动机还爬上去看了看风景虽然说无论是抬头还是低头都是乌漆嘛黑的。黎星笑着对我说:咱们回去吧,这里是允许参观的最高点再向上走温度宇航服就扛不住了,我也玩累了。

行吧。我看了看手表出来已经四个多小时了,真心说不上来在飞船外漫步能有多好玩更多的是安逸,身处太空聊天还得靠通讯设备真正的与世隔绝,这几个小时我并没有和黎星说太多的话,在舱外漫步非常省力,虽然旅行者号飞船已经非常大大到自身就拥有很明显的重力人在舱外不需要借助磁力设备也可以正常行走但是这里重力很小基本上只有地球的五十分之一,用力一跳就可以跳上百米高。

我们在一个小时之后就回到了各自的住所,玩了一整天之后并没有感觉很累反而非常放松,太空有除杂的效果除去心中的杂质,和黎星这个男生一起旅行也并不会感觉尴尬,他身上有种不属于他这个年龄该有的气质。


旅行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