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每天写作的内容和灵感从何来?
让我们直入主题:很多人想写作,但一提起笔就觉得,还是「想」比较容易。真要动笔写,不知道写什么。
写作的内容和灵感从何来?以下是我的经验。
一、养成生活中随时收集灵感的习惯。
其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对一些事情产生想法,发表意见。不论是对路过的美女帅哥心里会想:要是我女票/老公就好了。还是遇到转弯不打转向灯的人心里会暗暗评论一句:驾照怎么学的。
简而言之,我们不是缺少想法,而是缺少收集想法的习惯;我们不是缺少观点,而是缺乏主动收集观点的意识。
有人说:我没有随时收集自己灵感的变态习惯。其实一点不变态,我发现很多人之所以无法养成习惯,是因为没有好的方法和称手的工具。一旦养成习惯变得非常简单、及其容易。就会体会到新习惯的巨大爽感,发现自己文学家、思想家、社会评论家的潜质。
以前我用锤子手机的闪念胶囊,有什么想法直接按快捷键一顿说,连手机都不用解锁,实在是记录灵感的利器。
后来锤子手机倒闭了,退而求其次现在用小米手机自带的笔记。可以记语音,也可以记文字,语音也自动能转文字。还算方便。
类似flomo、滴答清单、手机自带的录音机我觉得记录灵感也尚可,大家可选一款自己用着方便的工具,重要的是方便、顺手,流程不要整得太麻烦,太麻烦就不想记了。
用它们时时刻刻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表达欲,不需要长篇大论,有可能只是一句话。因为你发现写文章最需要的是思路,有时候只需要有一句话,一个标题先放着,后面就能补全成一篇文章。
二、写最近比较惦记的事
写自己最近比较惦记的事。比如我最近惦记的是计划的完成度。可以写我滴答清单的使用复盘。复盘下最近一周完成了多少任务?B站发的「滴答清单使用教程」浏览2万多,既然大家都爱看,是不是可以更新一下?最近滴答清单使用又遇到什么新问题?这些都可以写呀,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比较惦记的事情。
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今天花时间最长的事情是什么?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昨天花时间最长的事情是什么?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早上/晚上/梦里/一小时前/十分钟前/本周/上周/本月花时间最长的事情是什么?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
比如十分钟前我还惦记着前女友的事情,想着到底对待一份感情应该持有什么态度。萨古鲁说过去的痛苦应该让我们看清世事无常,而不是告诉我们要找个新人去代替,这句话我也想了很久。遇到故人我们应该笑谈过去,还是耿耿于怀?或者伪装,或者真实,或者当时的表现只和当时自己的状态有关,从来不是关于对方的事情,如果当时自己状态美好,会对谁都美好,如果是糟糕的,可能会搞砸所有的事情。这个也可以写呀。
还可以写卖床引发的思考,原来卖个二手床这么不容易,大概率要贱卖了,别人告诉我们的果然不靠谱,还是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床贱卖还要赔钱自己卖不卖?卖!即使再贵的床也没有给自己添堵的权力,东西不在于贵,而在于是否用着舒适,符合自己的需求。毕竟人都会死的,再贵的东西也带不到坟墓里,连一个贵一点的床都放不下,还有什么可说?
我靠原来有这么多可以写的,还可以谈谈看冰晶老师公众号后的感想;对知乎老推负面新闻的看法;对去新疆旅游的感想;对最近修行的感想;和我们家猫细腻感情的感想;减肥的感想;建立知识体系的感想。原来有好多可以说的……
三、多经历事情
和上面一条类似,又有些许不同。这条强调的是开源,上条强调的是会挖掘,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写自己最近做的事情,就是去做事。做事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问题,然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被问题解决的过程。比如我戒抖音计划失败的过程等
如果发现自己能写的事情很少,可能是自己经历的事情太少。所以还是要多经历一些事情,写起来才会有源头活水,源源不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经历破万件,下笔泣鬼神
有的人会写是因为看得书比较多,你当然可以选择多看书让自己下笔如有神助。或者生活中经历丰富了,也会很有表达欲。
四、临时想起什么便写什么
和别人的观点不一样,我鼓励如果在提笔的那一刻仍然不知道要写什么。那就临时想起什么便写什么,结果发现自己实在没想写的,就硬凑了一篇文章。也算是一件功德。
为何如此说?有人说如果临场硬想,只会导致硬凑文章,文章灌水。说的也有道理。
但换个角度,我们的目的从来不是完美主义,写一篇好文章。又不是要参加什么惨绝人寰的征文比赛,写不出好文章就拉出去斩了。写文章的目的在于成长,一次比一次进步。
进步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临场发挥的能力需要锻炼。你也不想每次写一篇文章都要长时间准备,次数多了就怕了,嫌麻烦了,然后就不敢输出了。
平平无奇白岩松以前播新闻都要做万全准备,有一天他突然觉悟了,我为何就不能锻炼下自己临场播新闻的能力呢?这难道不是传说中「难而正确」的事情吗?开始当然惨不忍睹,后来十分钟,二十分钟,直到一两个小时突发新闻都能轻松拿捏,不在话下。
后来直播时代兴起,白岩松脱颖而出,成为央视名片,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譬如岩松,譬如王勃,训练自己临时应变的表达能力,让直觉流淌。文章无需多么正式,而是需要真实。若当下就是「灵感匮乏」的,就真实呈现出来。练得多了,不信一点都没进步。
当然我不是提倡写文章完全不做准备,这个看情况、看需求而定,我是说不管有没有机会准备,都不会成为你写文章的障碍。
五、给自己整些固定选题
固定选题,就是一个选题可以写一系列文章。毕竟梳理一下,某个领域你可能经验丰富,超过常人,可以慢慢分享。又或者某个领域你经验一点不丰富,理解一点不深刻,但你想研究,你想学习。所以通过输出带动输入。
比如知识管理,比如文章创作,比如修行,比如……选一个固定领域,然后就360度挖掘这个领域,开始写吧。
六、定期写,定时写
习惯的力量是伟大的。如果每天定时蹲坑,养成习惯你会发现到点了肚子就会有感觉。
如果每天(定期)都能写点,因为每天的习惯,慢慢培养出来表达欲,不知道要写什么的时候会越来越少。
因此不管字数多少,保持一个每天表达的习惯,如果能定时(比如每天早上6点)就更好了,目前我还没有做到定时,一起努力。
七、回答读者的问题
这条放最后面,因为有人会说:没有读者,更没有读者问题。
但……面包总会有的。如果有读者了,可以尝试回答读者的问题。帮助读者解答疑惑,一个人的疑惑可能是很多人的疑惑。
而且,我们可以先写着,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观众就会有疑惑,有反对,有补充,有别的角度。然后就会有系列讨论交锋、答疑解惑的文章。
毕竟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总要先有一个。如果你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者,就先从自己大放阙词开始,读者自然会来反驳你。如果你是个有粉丝基础的人,会有人想来先问你问题,然后你可以动笔写。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蛋孵鸡,有鸡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