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永川龙:侏罗纪猛龙出于天府

科普之前先来段子(个人是秦时明月粉,会把秦时明月和恐龙联系)
我的故乡蜀山是个很好的地方,在我心中,没有哪里比它更好。—《秦时明月》石兰
废话,因为永川龙灭绝了!!!—千禧君....
侏罗纪最厉害的肉食恐龙是什么,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来自北美和欧洲的“食蜥王龙”“依潘龙”“蛮龙”“异特龙”,但就像现在说地球上的强国不要忘记伟大的中国一样,侏罗纪最强恐龙的竞争者中也有一位“中国选手”,它就是本次的主角—上游永川龙

上游 永川龙
Yangchuanosaurus shangyouensis
体长:8-10.8m
体重:3-5t
分类:兽脚亚目,异特龙超科,中棘龙科
时期:晚侏罗世
分布:中国 四川,重庆 上沙溪庙组
1977年永川龙的化石被发现于永川县(当时属于四川,今天属于重庆)上游水库,但是就在大家对化石进行发掘时,“上游水库挖出龙骨”的消息不胫而走,没过几天,化石点周围就挤满了人,其中很多人都是从很远的地方特意赶来凑热闹的。由于民间一直有“骨龙”能治病的说法,于是有人偷了化石,好在都被及时发现并追了回来。
发掘过程中中国古生物学家董枝明先生也来到了化石点参与发掘,并且化石发现一年后董枝明与重庆市博物馆专家李宣良、周世武和张奕宏在1978年出版的《科学通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四川永川发现的新肉食龙》的论文,在论文中正式将永川县发现的恐龙命名为永川龙属,永川龙的属名来自发现地永川县,属名拉丁文含义为来自“来自永川的蜥蜴”。永川龙的模式种名为上游永川龙,种名“上游”代表发现化石的上游水库。同时,在永川龙的化石发现中被媒体大肆报道宣传,峨眉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恐龙专题科教片《永川龙》。



永川龙是一种体型巨大的肉食恐龙,其最大体长接近11m,体重三吨到五吨,仅从永川龙的块头上看,其比一辆公交车还长,抬起脑袋可以达到两层楼的高度,绝对算的上是陆地上的巨型掠食者。

永川龙的脑袋有1米多长,外观呈现椭圆形,上半部分较高,从化石上看它的头顶还有骨质的瘤状物 ,永川龙的大嘴中长有五十多颗牙齿,每一颗牙齿的外形都如同匕首一般侧扁并向后弯曲,在牙齿的边缘还有锯齿。永川龙的上下颌具有强大的咬合力,当它用力撕咬猎物时,锋利的牙齿会在猎物身上留下长长的伤口。

永川龙较为短粗的脖子可以赋予强大的咬力,同时保证脑袋灵活转动,永川龙的身体较为强壮,前肢有三根指头,指尖有锋利的爪子,较为灵活,能够在捕猎时辅助口部输出。比起前肢来说永川龙的后肢粗壮,然而放到肉食恐龙家族中,永川龙虽然不至于像棘龙那样子趴下来走路,但是它也算是腿比较短的恐龙了。

永川龙属于异特龙超科,中棘龙科,和最早介绍的鲨齿龙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如果按进步程度排,鲨齿龙是异特龙的晚辈,而面对永川龙,异特龙可能得叫声前辈了(中棘龙科较异特龙科原始一些)

永川龙生活在1.6亿年前-1.54亿年前的上沙溪庙组,地质年代为上侏罗纪统的牛津阶或启莫里阶,在侏罗纪晚期,随着四川地台的抬升,自贡地区成为湖泊星罗棋布、河流交错纵横的冲积平原,气候也变得温暖湿润起来。当时的植被异常繁茂,不仅为恐龙提供了广褒的生活场所,而且为恐龙的繁衍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以恐龙为主体的动物群得以高度繁荣起来。

永川龙生活的范围内有很多素食恐龙,大名鼎鼎的蜥脚类—马门溪龙(和永川龙在一起的马门溪龙是建设马门溪龙,杨氏马门溪龙,合川马门溪龙,体长约16-22米,不是巨无霸中加马门溪龙),同属于蜥脚类的张氏大安龙,綦江龙。剑龙类的沱江龙,巨棘龙,嘉陵龙,重庆龙。鸟脚类的盐都龙,何信禄龙。还有其他的兽脚类恐龙,比如永川龙的近亲—中华盗龙。在这些肉食恐龙中永川龙的个头最大,这里丰富的猎物养活了这位侏罗纪的东亚之王。



目前的永川龙属内有两个种,除了模式种上游永川龙之外,还有一个自贡永川龙,同时过去经常在恐龙书上看到的“和平永川龙”现在已经归入中华盗龙属啦。而曾经最大的“巨型永川龙”如今只是上游永川龙的一只大个体而已(前孔中有两个小洞,比上游永川龙要多一个,2012年在《古生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份《坚尾龙类种系研究》中指出巨型永川龙与上游永川龙的不同只是个体的差异和变异罢了)
还有一点,永川龙所属的异特龙超科不属于虚骨龙类,所以,它们有羽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后说一句,永川龙在肉食恐龙界的块头虽然不算最大,但是在侏罗纪的肉食恐龙中可以算是五巨头之一(君王艾德玛卡龙,巨食蜥王龙,格氏蛮龙,上游永川龙,谭氏蛮龙)也算是为中国恐龙涨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