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布袋戏人物篇:元守默,久伏的鸟儿己然飞起,只是初心还在吗?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对于怀才不遇,身陷蹭蹬的晚辈元守默,占云巾曾用此言劝导。

元守默
这段话出自《菜根谭》,全文是这样的: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大概意思是:潜伏得越久的鸟,会飞得越高;花朵盛开得越早,凋谢得也会越快。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为怀才不遇而焦虑怨恨,就不会因急躁求进而剑走偏锋,误上岐途。

而被其劝导的元守默,也曾对前辈的劝导深以为然。
所以一直以来,就算在一局通神受到无数不公平的对待,就算被师尊师弟欺凌辱骂,他都能默默忍受着,不曾因此而失心绝望,不曾心灰意冷,反而是默默的收敛自己的光芒,潜心修练自己。

他安安静静的做一只潜伏的鸟儿,以待机会,能一飞冲天,向世人展现他的光芒,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为收养自己的师尊分忧解劳,做自己喜欢的事,尽情追逐自己崇拜的前辈们。
我想,这曾是元守默的初心,也是占云巾看到的元守默的初心,他懂得这份澄然纯真的珍贵。
这个不善表达情感的前辈,会在元守默到来时,默默泡杯清茶请他喝,会劝导他隐忍蛰伏,只希望他在逆境中保持冷静,莫心存怨恨,莫因怨恨焦虑而剑走偏锋,走上了岐路。

占云巾占云巾知道元守默怀才不遇,不,应该说是怀才不遇加遇人不淑,滩上一个心胸狭隘,鼠目寸光,心无容人之界,又有点小精明的师傅上官争先,被打压欺凌之事是难以避免。
偏偏元守默感念上官争先的教养之恩 ,无论处境如何,不愿离开一局通神,不愿离开上官争先!

从上官争先对元守默和桐呤的态度来看,他是喜听顺耳之言,喜被人仰望巴结,然,元守默生性钢管直,做事不会拖泥带水,学不来花言巧语,不谙谄媚奉承之道,自然不得上官争先喜欢。
更甚者,精明如上官争先,应是知道元守默身负才能,如果放任他施为,终有一天会超过自己,而心胸狭隘如上官争先,自然是不容门内有小辈超过自己的,所以处处打压他是必然的。这小老头子,心眼又小,人又坏!

上官争先
再者就是元守默身上还有些特质,跟他的心中刺,眼中钉参天鹿帻占云巾有些像。
比如,骨子里的君子风骨,比如,行事做风偏高节清风,不屑钻营奔竞,这是上官争先渴望而做不到,因而心生怨恨的品质。
这样的元守默若是有朝一日成长起来,必然又是另一个鹿巾,这样的事情,上官争先必然是要看到描头就连根拔起的。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是上官争先与元守默之间,除了师徒关系和忌惮之外,应该还有别的恩怨,这个剧情还没展开,目前只是猜测。
元守默身处这样的环境,最终结果,要么在沉默中渐渐消磨意志,变得卑微自贱,要么在沉默中爆发,变得偏激极端,最终害人损己,得不偿失,更甚者,这两条路,都是岐路。

占云巾不忍一个好好的青年走向这样的岐路,是以劝导他“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就是想让身陷蹭蹬的元守默,能够明白此理,进而消化焦虑怨恨,不为怀才不遇而焦虑怨怼,不会急躁求进而剑走偏锋,希望他隐忍潜伏,蹈光养晦。
待有机会,脱离此困境,走上他最初设想好的那条正路,做一个磊落光明,心镜澄明的好青年。

可惜,现实形势往往比人想象中要严峻,而山水有尽头,人的忍耐也有极限,元守默想潜伏,可惜师傅和师弟却不容他忍辱求全,一次又一次的贱踏他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挑拔他的底线,一次又一次消磨掉他的对他们的感情。

如果,守默之名真是宿命,伤得再重,痛得再久,未曾与人提说,只为心心念念,牢记大恩,却将自己活成最卑贱的模样,这样活着连自己也看不起了,还有何意义?
如果,这就是沉默的命运,那也许,从一开始,便做错了,那不如转身一去,不为离别,只为挥别过去,这条路,这扇门,下回再踏上,注定谁也认不得,也认不得谁。

恩情即消,那困住鸟儿的囹圄自然也不再有效力了 ,心己冷,那曾经用温情筑起的牢笼自然就破了。
于是潜伏的鸟儿,奋起了。
一念即起,是成魔,或是成佛,尚且未知,但脱胎换骨纵然痛苦,也是解脱。

只是,忘不了的来时路,回首望,却更似看不清的黄泉道,将来,康庄大道任吾行,只是,锐变后的鸟儿,初心还在吗?抛切温情的人,还有美丽的梦吗?
挣脱了心的囹圄,毅然起飞的元守默,将来能飞得多高呢?而他的绝情路,又能走多远呢?

元守默皮一下很开心小剧场: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一下吾,详情下回分解哦 (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