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少年的成长】做班主任半年的思考梳理V1版~

2021-08-03 10:46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其实想整理这份工作的收获好久了,但。。。。一直木有专题开始,现在想想,就是想要非常完美完善又逻辑清晰的做个输出。。。。厄,因为要做的要学的要娱乐的都太多了,排优先顺序的话,其他每项做到位都需要很很很久,想要的完美的整块时间连续四五天的投入到这个工作整理和迭代上,真心抽不出来。。。昨天进一步想明白,厄,一次性完美怎么可能呢?那不如就从碎碎念开始吧

【初始目标和实际达成】

想投入K12教育工作的初心,是自认为在学习这件事上,自己是投入了最持久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在最近几年感觉有了很大的进步,认为K12学科学习真的是相对简单的,能够快速学习搞清楚底层逻辑框架,带孩子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自己能在里面成为专家,贡献真正的价值,选择从销售岗位开始,也是因为有岗位能力基础,并且想要先建立整体认知,去做学习管理师,而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传授

初识目标是花三个月积累专业,后面开始做业绩,目标做top sale

不过有点意外的是,从第一个月就达到了top sale的业绩,不管是单月还是季度,只能说是行业特质和天时地利人和吧,当时的确是给了自己很大的鼓舞

在过程中,一直都在尽力的想快速把学科专业积累出来,不过工作内容本来就很多,自己也不是那么特别狠拼的人。。。而且,欲速则不达,最最大的问题是,感觉自己没能贡献什么价值给那些信任而刷卡的家长。。。

所以后面三个月尽自己全力,想要去做一个价值贡献者,拼命的去投入、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尝试,用自己曾经带项目的方式,去带学生,管理各个科目学习,规划整个学习周期的进度,并且为预料的结果做铺垫

这时候真的是家长愿意给钱也不想收了,内心真的是比较沉重的——我们提供的服务,值家长支付的那么多钱吗?我觉得真的不值。。。。

付出了很多的心力,通班,没请过一天假,从一睁眼就在线到睡前。。。。也收获了很多,思考了很多,最终,选择了辞职。。。这让我时不时的就觉得羞愧,因为我估计又要换方向了,总是一直在改变,定不下来,在自己一直的认知里,这是很差劲的,那这个我后面再做个梳理吧

【收获】

这段经历的收获,没有辜负选择这份工作之前的寻觅过程,和思考,当然,和初识认知有偏差是很正常的,所以以后就更加要建立认知——快速实践,而不是一直在脑中YY,如果真的那么能YY,快点去写小说好了。。。

选择这家纽交所上市公司,最大的点在于确定了其培训系统的完善,实际上的确这些培训非常给力,有机会get了业内比较前沿的方向和基础认知,建立了生涯规划的概念,专业内容里给力很全的框架,好吧,那几场培训,也能价值上万了我觉得,TKS一下~~

第二看中的点,在于其定位高端,中国最有钱的那3%的家庭,果然是比较给力,之前在商学院的圈子里,也很多有钱大佬,but其实都只能泛泛之交,有几个关系很好的教练,那也是他们作为导师我get很多认知和指点,非常感谢,生活方面是大家都边界感保持的很好,这就是成年人的交友

但是作为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就很不一样,用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认知累积和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一些专业内容去提供价值,得到家长的认可,为了让孩子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家长跟老师之间的交流是非常生活的,而的确从其中get到了一些东西

第三个,就是积累K12的专业相关知识了,这里,就颠覆了的初识认知,并且额外的收获了更广泛的对原生家庭和孩子成长过程的感知

【认知刷新】

近距离接触有钱家庭,在孩子教育这方面,来补习的,还是偏托付型,这里面的确有样本偏差,譬如商学院里家庭的孩子教育,应该就是另一种了,也就是自己的感觉吧

唉,接触他们多了,钱真的变得不值钱的感觉。。。。不过他们除了特别的有钱,其实也都是为孩子成绩、亲子关系发愁的,大部分小孩也不是浑身名牌架势,看起来也并没有blingbling发光^_^,近距离接触,能跟小孩们打成一片,做朋友的感觉,真的蛮不错的

这对我来说,还是很重要的,算是遗憾弥补吧^_^

【认知重塑】

个人性格比较偏执,因为不喜欢自己,所以也很难喜欢身边人,容易共情悲伤。。。那也是对那些感觉遭遇了很糟糕事情的人。。。共情的是,感同身受的难过。。。所以,没有长久的朋友,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起码先得喜欢自己。。。。

总而言之,对于原生家庭和人的成长轨迹,从书和文章里get了很多,然而我以为自己都知道的,却在接触经历之后,才明白自己以前是不知道的,所以以后对于那些说“我知道”的人。。。我还是经历我的吧~

开始我以为学习是方法的问题,是缺乏一些底层认知,我大学前学的稀里糊涂,看似特别乖巧听话的学生,认真上课认真写作业,实则每天魂游天外,总感觉自己没有努力,但是又感觉用不上更多的力,不敢设立目标。。。

大学后开始设立目标,还是苦学苦学,最笨的那种,从早到晚没有周末的铺在图书馆自习室——很多时间都是花在处理不想学的情绪上。。。把图书馆的各个书架基本都拉过几遍。。。不过大学考试真的不难,就是想拿第一和特等,有朋友指点重点后,终于也达成目标,所以感受到了三年投入的必要性

所以工作后就特别重视事前准备,那真的是,第二天要干个啥就各种准备,反正别人不做就我来做。。。话说现在明白这种工作状态,在职场上是走不远的。不过到那时就一个想法,做什么事情,就抱着定个目标先努力3年再说。。。

读书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学习,真的是太小的点了,走不出层次认知边界,就跟在笼子里转圈跑一样,终于找到能打开边界的学习所在,可惜,都是似懂非懂不知道怎么用的内容,就还是笨功夫背吧,把课程全背下来,一点点的梳理,死磕,终于感觉明白了框架,然而知识还是太多了,太乱了

终于到去年年底,学到了一位大佬同学的思考力学习力表达力,从此脑子里的凌乱程度大大下降,真正的快速学习开始了,能够几天学完一本书并且输出主逻辑框架和实践点

真的是特别的感谢!

然后我就以为自己get念读书的关键,那就是逻辑思维,迭代思维,和制定目标。。。当年狠追重生文的时候,我就想,自己要是重生了,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因为根本还没get关键点啊,但是到年初的时候,以为自己终于苦苦寻觅到关键点了,可以去K12领域累积成为专家了。。。我可以快速学习了啊,真正的快速学习和实践的,再补充一下K12领域专业知识,那不就完美了吗?

然后工作告诉我什么叫认知偏差,认知局限。。。

【太自信的孩子】

接触越多的人传递给的东西越多,有个小孩因为是自己成交的,所以关注很多,妈妈真的蛮理性的,能感觉出家庭很和睦,小男孩五年级,感觉也是聪明活泼,也想要好成绩,积极自信,只是从前没有补过课,我非常有信心的给小孩做了愿景,然而半学期过去,期中考他依然是倒数第五名。。。。

跟各位老师们又一次沟通,才明白,这孩子聪明程度中等,太自信,所以每次都觉得自己懂了,写作业笔走龙蛇不用逻辑用感觉的。。。在告诉他题目答错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怎么会错呢,肯定是你搞错了。。。。

我才明白,这样的小孩,我们再怎么补习,学校一直在学习新课,他在补习的地方查漏补缺,但是,无论学习多少,成绩都不可能提升。。。如果他的答题习惯不改,如果他不去用逻辑思考,他的成绩会随着初中难度增加,下降,到了高中,对逻辑要求直接升级的时候,就会落的更多

根本就不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现在想想,工作中、或者说评论中遇到那种言之凿凿但其实经常被证明是错误的人,他们始终自信,不用怀疑他们为什么这么自信了,一般都是父母比较和睦但是太宠小孩,让小孩能屏蔽绝大部分主观客观的负面评价or评价系统。。。。但是未必建立了与之匹配的认知体系,所以就真的对于他们给的结论,非创造性的工作ok,创新型开拓型的,千万要自己去评估结论。。。因为他们真的太自信了,如果最后的结果承担需要自己上的话,那评估也还是要自己去把握的,不要依靠这样的人。。。。

【被家长毁掉的天才】

基因真的是一种财富,一个高智商的家族孩子有更高概率高智商——另外一个小孩就是出生于这样的家庭,父族随便拎出来都是常春藤博士,妈妈也是非常女强人——强迫症的单亲妈妈带这个天才小孩,要求太高太多,自己太好强各方面都要做到最好成为了一个攻击型的人,每天对孩子各种否定,找的保姆都也各种否定孩子,小天才成为了一个没脸没皮没有边界感的小孩

我没有专业的学过心理学,他的没边界感是因为自己的边界感被母亲和保姆模糊的感觉不到吗?他的没脸没皮是为了承受母亲和保姆的无休止打击否定吗?

他这样长大到初中高中,成绩轻松中上,但是不受同学喜欢,因为他没有边界感,也忽略别人的反馈,在需要这些保护自己的时候——他小的时候,他使用了这些技能,分不清使用范围而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坏习惯的改正,需要数倍于从0培养好习惯的时间和心力耐性和抗挫力,有谁能陪他走过这艰难的过程呢?甚至他都很难能把改掉设为目标,百折不挠的去达到。。。。成年后,很容易年纪轻轻就职场老油条

很多人会对大学毕业的孩子说,成年人了,该为自己负责了,应该***了什么的

我很想呵呵,这就好像在说,人生可以是数字信号,人生可以毫无缘由的,就因为年龄到了那里了,就突然从0可以跳到1,如果你没跳,就是你有问题

可是人生应该是模拟信号,是连续的,每一个点到下一个点,都是微小的移动,而向上还是向下,在于给的正向力还是负向力,即使生命给了巨大的激励,他顶多是每天投入了更多的时间,这个时间的效率有效性还是得看悟性——他有没有get到迭代的内涵,有没有一些机缘,他看起来比别人用了更短的时间成功,但其实成功大概率都是走正统路线的:正确方向*有效方法*有效时间,每天比别人更努力更久,更快用上更高效的方法而已

改掉坏习惯也是要很大的毅力,并且,还对自己以及人性非常了解,还要有很强的负反馈承受力。。。。。个人天性不同,但是,条件还是必须达到的

总而言之,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说三岁看老。。。在路途中遇到贵人并且能自我改变,真的概率比较低,3岁看老适用度是比较高的

之前公司里出了一个心理辅导的手册,我做了一些梳理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三步,1. 通过对方言语行为体验他的情感、思维,2. 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把握对方的体验和其经历人格之间的联系,理解问题实质,3. 运用咨询技巧,传达共情,影响对方取得反馈

个案信息:孩子表现,家庭教养方式;原因分析:核心事件,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咨询方式:场景再现,经历梳理,自控技巧,锻炼心理承受力

但是现在我想,就像沙增凯老师教真气运行几年后,跑去教孩子和家长国学了,他觉得那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觉得的确会更有实践有效性

那我能做什么自己会觉得更有意义的事情呢?我的人生目标和后面怎么样生活?

需要继续探索下去,不过能更加理解人性和成人,对接纳自己和与人相处是有很大帮助的

从学生看到成人,理解成人世界,教练以前说过,养个孩子能更懂自己,我通过这份工作也get到了,真的是蛮感谢的!

先over吧~



【少年的成长】做班主任半年的思考梳理V1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