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青幻会之“从科幻视角想象春节的未来”成功举办

2022-01-27 20:21 作者:高校科幻  | 我要投稿

2022年1月26日晚上7点,由高校科幻平台和科幻研究及文化传播课题组联合举办的高校科幻人才交流会通过腾讯会议(B站转播)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从科幻视角想象春节的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各个学校的科幻爱好者参与,并在开播不久后被B站官方在推荐页面进行推荐宣传。

本次活动在喜庆的音乐中开始,一首《恭喜发财》过后,主持人熊金波(四川大学)介绍了参会嘉宾和活动目的后,交流会正式开始。本次交流会虽是科幻视角,但不忘从传统出发,活动刚开始对“当我们在讨论春晚时,我们在期待什么?”、“大家家乡现在过年春节有哪些传统?”、“抢红包的前身是什么?会一直延续吗?在未来会有怎么样的演变?”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和分享,丰富了大家的认识,让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家对现在春晚的现状和它的瓶颈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也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同时也有提到闽南浓厚的“拜神”习俗和江西的“送节”传统。并且,在这次交流会中关于红包的话题让我们真正了解到了传统红包以及线上抢红包的历史。原来微信红包的推出最早是为了促进用户对微信支付这一功能的接受和适应。

交流会的后半段才真正和“科幻”这一元素契合起来。关于“未来春节怎么过?”,大家给除了自己的展望,高玮明(济南大学)认为可能会出现星际航行类的大春运,而张文琦(内蒙古师范大学)则想象了未来空间时间上的原因无法相聚之人在虚拟空间中共度春节的场景,最后崔慧荔觉得可能会因为星际移民后不同行星公转周期不同而出现不同春节的情况。大家对春节的未来都有自己的思考。

当谈及“元宇宙会影响我们的节日和习俗吗”的时候,有人持乐观态度认为这将让我们更加便利的享受节日。而觉得元宇宙的讨论最好回到科幻文学创作本身之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现在的想象这样的未来不太明朗。至于“现在春晚节目有哪些科幻元素?未来会延伸出哪些科幻类的春晚节目?”,大家一致认为春晚更注重于体现科技元素,因为春晚这一节目的自身原因和中国的传统,科幻元素只能勉强在魔术表演中有所体现。而关于最后一个话题,“非人类(地球其他生命、外星人)会有类似春晚的节日和活动吗?这样的节日本身映射出生命群体什么样的特征?”,大家也做了很多想象,其中汪欣宇(合肥工业大学)谈到了节日可以凝聚群体共识,在这样的判断标准下也许节日不一定是周期性的,或者有一些星球没有恒定的公转周期,对于他们的节日应该有更广阔的定义。

在活动进行时,嘉宾们积极友好的交流,学习到了非常多的知识,也拓宽了各自的视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讨论,大家对春节的未来、传统文化的未来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思考我们自己的传统,从他所热爱的视角出发。

本次高校科幻人才交流会旨在通过当下高校科幻创作优秀人才和致力于进行组织科幻创作的社团负责人之间的交流,来分享优秀的高校科幻创作经验和社团创作活动组织经验,促进高校社团之中的科幻创作,帮助更多有意向投身科幻创作的同学答疑解惑,扶持他们成长,促进更多优秀高校科幻作品的诞生,促进中国高校科幻的可持续发展。

活动嘉宾

赵文杰(武汉大学)    易文婷(重庆师范大学)

金泳帆(重庆大学)    柯  璐(福建师范大学)

党熙涵(四川大学)    李  亮(桂林理工大学)

陈荣强(重庆大学)    刘仁豪(中国农业大学)

姚  卓(延安大学)    汪欣宇(合肥工业大学)

高玮明(济南大学)    崔惠荔(青岛农业大学)

  覃施媛(西南大学)    张文琦(内蒙古师范大学)

  刘  洋(山东大学)    柯昊纯(中国农业科学院)


主持人

熊金波


策划:熊金波 赵文杰 党熙涵

海报设计:许艺琳

活动执行:熊金波 赵文杰

新闻稿撰写:熊金波

青幻会之“从科幻视角想象春节的未来”成功举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