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记忆】生生不息,《声声不息》:评John Mayer神专Continuum
continuum,是夏末秋初的时候,夜晚你洗干净,窝在自己的皮沙发里,任凭已经远去的Crush的回忆再次席卷内心;然后,你开一瓶威士忌,放个冰球,把自己的落地箱打开,随后放的那盘专辑
我愈发赞同一句话,“你会听李荣浩,也会听方大同,但总有一天你会听John Mayer”。不知道为啥,突然开始喜欢听JM,首先先把Top50听了好几遍,然后现在开始,基本每一张专辑我都听过了。这里暂且按下不提“翻译组”和“致敬”的差别,但是不能不说的是,John Mayer的歌曲确实有这种魅力让人想要去“欣赏”,连我这个完全外行人都觉得他的吉他弹得(至少在音乐里表现得)太出色了。还有一句话是,“喜欢JM的要不然是年轻女性,要不然是吉他玩家”。那我就恬不知耻的自称“年轻男性”,从非常不专业的角度来谈论一下JM最富盛名的专辑《声声不息》(continuum)。

我对continuum的第一个印象是,“舒服”。我过去不是听这个风格的人,但是还是很满意这张专辑,我可以天天循环不觉得烦,让它抢占我Jazz和Rock的时间。这至少证明几点:一,整张专辑的质量和完成度是到位的,而且每首歌之间方差很小(也就是哪首都能听);二,JM把流派和专业的界限打开了,这样让非专业人士(就是说不出和弦啊效果器啊的这样一批人)也可以享受专辑的乐趣。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歪门邪道、雕虫小技,但是我更觉得能让我没事哼起来唱,或者乐于分享给朋友的歌曲是好音乐。各种乐器的使用已经能听出非常的和谐,保证了简洁,特别是吉他已经出神入化,但是经常可以听出小惊喜(比如一些小型的打击音效作为点缀,显得优雅又性感)。整张专辑给人感觉是有范,专业里带点叛逆,是那种30岁左右的男性权衡格调和岁数之后晚上配威士忌喝的上上佳选(因为可以跟着晃啊)。又或者是橘皮配上皮革和烟草味道。
第二个印象是“有味儿”。看见上一段最后的承上启下之后,似乎这一段无话可讲。但我们老是说某浩是翻译官,到底是为什么。这一点我会在其他文章里详细说说,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JM的这种风格不是一般人学的来的,它有很大的进入成本。这个独特的风格,首先是来源于吉他的使用:JM的吉他不是一把友善的吉他,是一把兴风作浪的吉他。为什么各路吉他玩家都对JM情有独钟 ,因为吉他弹的够复杂不是问题(详见各种Mental的Solo),但是繁复中能达意才是本事,否则就是炫技。其次是JM本身对于音乐的积淀和理解,使得他是一棵开在深厚土壤上的雪松。他把各种可以用在自己身上的流派都研究的很透彻了,所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味儿”的意思是,仔细听下去,就能够感受到音乐家的用心,他们在用旋律和节奏有意识的搭建起华丽的建筑。这是可以让外行看热闹,也可以让内行品门道的专辑。
第三个印象是“深刻”,有内涵。我很难想象这样的旋律能够配上那样的主题和歌词,曲加词之后有时如同慷慨激昂的理想主义战歌(但鼓点依旧保留了理性),有时又犹如寂寞的倦之后的一支香烟。很多歌词写的很神,让你觉得JM写歌的时候有上帝在牵着手,让你觉得这首歌换了另一个词,曲也变得完全是另外一个意思。但是细细品味,同时你又发现,JM原来是纯粹的,在这些漂亮的表皮和繁复的技巧下,其实还是一颗关切社会,关切人类本身的赤子之心。

比如Belief,其实就是我说的“理想主义战歌”,实际上是把信仰的这种保护性具化和消解了,“用最强大的盔甲融成了最重的剑”,我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Stop This Train,其实讲述的就是一个成长的故事,人不得不被时间这趟火车带着走,岁数在变,自己对于时间的看法也变了。Slow Dancing in the Burning room,一个屋子,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用浪漫的方式,缓慢的观察自己的爱情如何枯萎,自己的生活如何陷入火灾。细细品味,感觉JM就好像从Room For Squares那个时候乳臭未干的小子,立马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扛鼎之人,实在是又刺激,又奇怪,好像看了一部修仙小说。到底是什么让他成为了这样的一个牲口?
大家说continuum是一碗“黯然销魂饭”,你怕吃了就没了,但是你还是想吃。所言极是。其实也不是这样,我们怕的不是吃不上这么好的饭,而是有一天,有一种可能,我们必须假装吃下不好吃的饭了。很难说这样一种专辑还会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但是不要担心。我们老说那张《万能青年旅店》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其实这句话,拿文艺的说法,就是“声声不息”。好的音乐永不歇息,就好像村上春树跑步的时候总是听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我相信这盘专辑会让一些人相信,好的声音,真的可以听很多年。
p.s:今年会更新John Mayer乐评三部曲,(这已经是多少个坑了。。。)尽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