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
一、 RA
a) 类风湿关节炎,一种慢性炎症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外周关节,心、肺、眼、神经和血液系统亦可累及。
b) 流行病学:我国0.32-0.36%,女性高发年龄为45-54岁。
c) 病因未明
d) 病理:
i. 关节滑膜炎
ii. 类风湿血管炎
iii. 类风湿结节
e) 临床表现
i. 关节表现:外周、多关节、对称性炎症,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及跖趾关节最常见,受累关节常呈梭形肿胀;晨僵;腕关节桡偏,手指尺偏;“天鹅颈”畸形;“纽扣花”畸形。
ii. 关节外表现:
1. 皮下类风湿结节:易发生于关节隆突及经常受压部位,如肘关节鹰嘴突附件、足跟腱鞘、手掌屈肌腱鞘、膝关节周围,触之坚韧感,无压痛。
2. 肺部表现: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或类风湿尘肺。
3. 心脏表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瓣膜炎
4. 神经系统:略
5. 眼部:干燥性角膜炎、巩膜炎
f) 实验室检查
i. 血常规:轻至中度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约25%为缺铁贫,Felty可见全血细胞减少。
ii. ESR和CRP:疾病活动指标
iii. 自身抗体:
1. RF-IgM:敏感性70%-80%,特异性较差
2. 抗CCP抗体:敏感性77.3%,特异性93.85%
3.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MCV:敏感性、特异性进一步提升,但多数医院尚未普及。
iv. 滑膜液检查:主要是大关节与感染鉴别
g) X线:
i. I期:软组织肿胀,可见骨质疏松,但无骨质破坏
ii. II期:骨质疏松,偶有骨质破坏
iii. 关节软骨下囊性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
iv. 脱位、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h) CT或MRI:CT可以更早发现更细微的病变;MRI对软组织显影更佳。
i) 诊断:符合以下4项即可诊断
i. 晨僵至少1h(≥6周)
ii. ≥3个关节肿(≥6周)
iii. 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肿(≥6周)
iv. 对称性关节肿(≥6周)
v. 皮下结节
vi. X线改变(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vii. RF阳性(滴度>1:32)
j) RA功能分级
i. I级:不受限
ii. II级:非职业活动受限
iii. III级:职业活动受限
iv. IV级:生活不能自理
k) 鉴别诊断:骨关节炎(详见后续)
l) 治疗:
i. 一般治疗:急性期休息,缓解期行关节功能锻炼
ii. 药物
1. NSAIDs:塞莱希布、艾瑞昔布、美洛昔康
2. 糖皮质激素:
a) 小剂量短时间:泼尼松5-10mg/d
b) 或关节腔内注射:曲安奈德2.5-10mg/次;或乙酸倍他米松1.5-6.0mg/次。一年内不超过3次
3. 传统合成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csDMARDs:起效需3-6月
a) MTX:7.5-25mg,每周一次,口服或注射;联合叶酸补充有助于减轻不良反应
b) 柳氮磺吡啶:1.5-3.0g/d。
c) 硫酸羟基氯喹:200-400mg/d
d) 来氟米特:
e) 环孢素
f) 青霉胺
g) 雷公藤:10-20mg,tid
h) 青藤碱、白芍总苷
4. 靶向合成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
a) 托法替布5mg bid
b) 巴瑞替尼2-4mg qd
5. 生物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
a) 英夫利西单抗、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赛妥珠单抗
b) 托珠单抗、利妥昔单抗、阿巴西普
iii. 外科滑膜切除,关节清理,关节成形术,关节置换术
m) 预后:RA的自然病程中,5-10年致残率60%,30年致残率90%。寿命缩短10-15年,伴随关节外表现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