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厂都这么解决Redis缓存雪崩、缓存穿透、缓存击穿
1 缓存雪崩
1.1 什么是缓存雪崩?
由于
设置缓存时,key都采用了相同expire
更新策略
数据热点
缓存服务宕机
等原因,可能导致缓存数据同一时刻大规模不可用,或者都更新。
1.2 解决方案
更新策略在时间上做到比较均匀
使用的热数据尽量分散到不同的机器上
多台机器做主从复制或者多副本,实现高可用
实现熔断限流机制,对系统进行负载能力控制
在原有失效时间基础上增加一个随机值,比如1~5分钟的随机,这样每个缓存的过期时间重复率就会降低,集体失效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2 缓存穿透
2.1 什么是缓存穿透?
大量并发查询不存在的KEY,导致都直接将压力透传到数据库。
为什么会多次透传呢?不存在一直为空。 需要注意让缓存能够区分KEY不存在和查询到一个空值。
例如:访问id=-1的数据。可能出现绕过Redis依然频繁访问数据库,称为缓存穿透,多出现在查询为null的情况不被缓存时。
2.2 解决方案
缓存空值的KEY,这样第一次不存在也会被加载会记录,下次拿到有这个KEY
Bloom过滤或RoaringBitmap 判断KEY是否存在
最常见的布隆过滤器,将所有可能存在的数据哈希到一个足够大的bitmap中,一个一定不存在的数据会被这个bitmap拦截掉,从而避免了对底层存储系统的查询压力。
完全以缓存为准,使用 延迟异步加载 的策略2,这样就不会触发更新。
更为简单粗暴的方法,如果一个查询返回的数据为空(不管是数据不存在,还是系统故障),仍然把这个空结果进行缓存,但它的过期时间会很短,最长不超过5min。

3 缓存击穿
击穿是针对某一key缓存,而雪崩是很多key。
某KEY失效时,正好有大量并发请求访问该KEY。
通常使用缓存 + 过期时间的策略来帮助我们加速接口的访问速度,减少了后端负载,同时保证功能的更新,一般情况下这种模式已经基本满足要求了。
但如下问题若同时出现,可能对系统致命:
为热点key,访问量非常大
缓存的构建是需要时间(可能是个复杂过程,例如复杂SQL、多次I/O、多个接口依赖)
于是就会导致: 在缓存失效瞬间,有大量线程构建缓存,导致后端负载加剧,甚至可能让系统崩溃。

3.2 解决方案
所以问题就在于限制处理线程的数量,即KEY的更新操作添加全局互斥锁。
互斥锁
在缓存失效时(判断拿出来的值为空),不是立即去load db,而是
先使用缓存工具的某些带成功操作返回值的操作(Redis的SETNX)去set一个mutex key
当操作返回成功时,再load db的操作并回设缓存;否则,就重试整个get缓存的方法。

提前"使用互斥锁(mutex key):
在value内部设置1个超时值(timeout1), timeout1比实际的memcache timeout(timeout2)小。当从cache读取到timeout1发现它已经过期时候,马上延长timeout1并重新设置到cache。然后再从数据库加载数据并设置到cache中。伪代码如下:

缓存为准
使用异步线程负责维护缓存的数据,定期或根据条件触发更新,这样就不会触发更新。
这些年做Java开发我整理了一份完整的java的系统化资料,从Javase- ssm-springcloud,包括了面试题,PDF电子书,网上商城项目,个人博客项目,分布式项目等都有想学习Java或者转行,大学生都非常实用,无任何套路免费提供,,加我裙下载,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加入我的QQ裙:735721532,自行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