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集·集一
自我上一次记录随笔,恐以过去六七八年,这些年来为何我没能保持下写随笔的习惯呢?
说法可以有很多,生活上的变故,思绪上的挣扎,客观上的懒惰等等......
但是,我始终认为我内心深处有着什么样的想法在抗拒着去写,我不清楚,到底是怎样强烈的情感才会使得我去抗拒将那些或是感动、或是忧愁,又或是动人的,那转瞬即逝的激烈的情绪记录下来
每当这些情绪不断地在我的胸中涌起、翻腾时,我都想极力地去挽留他们,无论何种情绪,我都担心着他们的消逝,可事实又往往不能随我的愿,好似越是激烈的情绪,消散地就越快。
那么,面对这样我极力想去挽留,却又如此转瞬即逝的情绪,我为何不想要去将其记录下来呢?
我不清楚
我不好说
抑或是我担心我在书写的过程中,随着情绪的渐渐消散,我将也不能将这些情绪灌注入我的文字中,就算依靠回忆强撑着往下写的话,我似乎写下的就不再是那些情绪的记录,而是成为了一种机械的记叙,甚至如果要在未来再来读的话,可能还会对当时真实的情绪形成一种扭曲与错位,在我看来,这可能比没有记录,任其飘散还要糟糕。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要仔细回想自己每次的情绪是如何得来的,那难道不也是依靠着这些看似机械冰冷的文字、画面与声响,还有气味、触觉,抑或是在医学上的某种奇怪的感受比如昏昏沉沉的脑子,一次难受的鼻炎,指尖的微微刺痛,抑或是某种难以察觉的瞬间,在街角,在路边,在山上,在房间的窗帘后,在自行车前,在云层中一瞬透过的晚霞间,我的情绪就这样,以这样不可预料的方式出现了
如果从这个层面上来看,我在写随笔时,真的只是为了记录我的情绪吗?
抑或是说,我的情绪真的只有在被真实的记录下时,这篇记录才会显得有意义吗?
如果仔细回顾什么是情绪,以及情绪的产生的话,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对于情绪的记录并不是在于对于情绪的描绘有多么的准确,多么的生动,情绪来自于经历,来自于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事物
也就是说,情绪是无数自我体验的集合!
那么,当我在描绘我的情绪时,其实并不是在记录情绪,而只是在创造新的体验,创造一个新的客观存在,却又包含着无数的感性的新事物
这些对于情绪的记录并不是他们所记录的那种情绪的附属品,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因此我根本就没有必要担心其对于情绪的记录的不准确,更是不用担心其对于其所记录的情绪的扭曲,因为当我重新去阅读它们的时候,我将会获得全新的情绪,而且哪怕是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时刻去阅读他们也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
所以,与其说随笔会是一种对于情绪的记录,倒不如说随笔会是一种根据当前的情绪所产生的一种创造,而这种创造本身比起那些转瞬即逝的情绪来说,是永恒的
在想清楚这个问题后,我终于是消除了多年来的顽疾,开始又一次地继续我的随笔了
而且,除了作为情绪的记录以外,随笔作为一个思考的过程的记录,其本身也是对思考的一种强化,就比如说我刚刚才想通的那关于情绪与随笔的问题,其实就是在我书写的过程中逐渐明朗的
而我认为很多人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那就是在他们看来,思考是理性的,而情绪是感性的,理性的思考自然是容不下感性的情绪,而在感性的情绪的屋檐下,自然也容不得理性的思考去藏身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情绪真的是什么水火不容的事物吗?
在我看来不是的,如果细细阅读科学的历史的话,我们会发现无数的先贤们在思考那些看似枯燥乏味又显得极端理性的事物时,往往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去进行的,当伽利略在以日心说的方式计算着星球运作的轨道时,他会不会在感叹着这完美的轨迹的美丽?他会不会在激动地赞美上帝赐予了我们如此美丽的世界?他会不会在恐惧着发现了这一点的自己该如何在这样的一个丑陋的人世中生活?
那将会是多么美妙的情绪的交织,对宗教裁判的恐惧、对如何保留知识的担忧、对真理的赞叹、对未来将要到来的斗争的热血,一瞬之间,这些相互激烈碰撞交织着的情绪全都凝结在了轨道推算的手稿上,凝聚在了那一圈圈美妙的椭圆上
每当我看到太阳系的星图时,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行星运作的轨迹以及其推算所需要的知识,我还看到了这样的一张星图背后所蕴含着的,无数人的热情与恐惧
可能还会有这样的反驳的声音,那就是在理性的思考中参杂情绪的话,会极大的影响思考的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度,对于这个观点,以前的我是将其奉为圭臬,但现在我却对这个看法嗤之以鼻
因为在我看来,人的思考其实是不可能不参杂任何情绪在其中的,我承认情绪会极大的影响思考的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度,但这并不代表着由于参杂了情绪而被影响的思考就是毫无价值的了,采取这样观点的人,往往会以此作为借口来全盘否定他人的思考,这在我看来是极其恶劣的行为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我们首先要承认情绪在思考中的普遍存在,进而才能够正儿八经的去考虑情绪对于思考所造成的误差具体是怎么体现的,以对思考的结果进行修正,而不是一味的要求人们去像一个怪物一样去完全剔除自己的情绪
这样的观念的盛行确实是造成了许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许多的幻想作品中,科学家们会被描述成一个绝对理性不近人情的怪物,要么就是绝对理性地坏心办坏事,要么就是绝对理性地好心办好事,当然这种影视作品上的刻板印象的宣传还算是小事儿了,这种论调最大的危害是会使得大众将科研看成一个高不可攀仿佛是只存在与天堂中供天使们差遣的事物而不是寻常的人间之物,仿佛只有一个没有人性而充满神性的“神”才能够从事“科研”这项“神圣而又伟大”的事业
不!事实绝非如此!
我们要鼓励大家去畅想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事物,并且同时鼓励大家按照一定的方法去为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铺垫基石,我们不应在学术论文之外的地方对人们的思考加上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总之这大概就是为何我这用来记录情绪的随笔会夹杂如此多的思考的缘由,因为思考本身就是伴随着情绪,而情绪也会鼓励并激发我们去思考,思考从来就应当如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美妙,一样令人沉醉
行笔至此,一股激昂的情绪依旧在我的胸中回荡,久久不能平复,这进一步地说明我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不应当去排斥对于情绪的记录,因为那些转瞬即逝的情绪只是一个引子,就像风一吹过就会熄灭的火苗一样,我需要让一些实在的东西成为这火苗燃烧的柴禾,用我的行动来将其引燃,将其变为燎原大火,如果只是将其紧紧地攥住,那么这微小的火苗当然也不能持久,很快便会燃尽,只剩下一点不起眼的灰尘,被风吹起时都扬不起一缕烟尘的微小的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