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相一个人挑翻整个功臣集团?用什么妙计改天换地?(二)
姚崇的两个儿子认为你魏知古能有今天不都是靠我爹姚崇的提拔吗?我们两个来找你要个官儿,比如说让我们俩往上升一升,把身边的人官位也往上提一提,至少考核当中你给个好成绩,我们多拿点奖金,往上走一走谁不感谢你,这不就是投桃报李的事儿?当然了姚崇这两个儿子确实不怎么争气,照他爹比那是差一截儿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魏知古表面没说什么,回到朝廷之后,他直接就去找唐玄宗李隆基了专门汇报,说陛下我可得跟您说个事儿,姚崇两个儿子太不像话了找我跑官要官,这是什么行为能不严肃处理?我建议您得好好考虑考虑,你看魏知古直接就上皇上面前告状去了。李隆基可不是眼里能容得下去沙子的人,马上就把姚崇叫来了,开门见山就问他,他说姚卿你有几个儿子都在哪儿?当什么官?是什么样的情况?
皇上用这种口气来说话姚崇瞬间就明白了,这背后一定有原因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实话实说,但凡藏着掖着,李隆基的智慧就是找死,所以姚崇马上回答我有三个儿子,一个跟在我身边,另外两个一直在洛阳做官,我也长时间没有见到他们,不知道他们什么状况,如果有什么情况,您可以直言不讳的跟我讲,这一番话实际上说的很有水平,我一直做官到边疆,到各地去漂泊,这就是告诉皇帝我一直没把他们带在身边,疏于防范,如果有什么事情也不能全是怨我,如果有什么问题,您就马上跟我讲,我绝对不包庇他们。说完了这几句话,反倒让唐宣宗觉得一愣,按理说一般人面对这种事情,一定是百般搪塞或者找借口,但是姚崇马上承认,我这两个儿子可能有问题,一点儿也没藏假,反倒让唐玄宗李隆基感到有些意外了。
姚崇一看唐玄宗的表情,他也知道魏知古刚刚从洛阳回来,心里基本就有数了。紧接着又说一句,我这两个儿子十有八九是在考核官员的时候找魏知古干了一些不该干的事情,如果是这样的话皇上您就可以秉公处理了。说到这儿李隆基就更奇怪了,你怎么知道他们就会找魏知古?结果姚崇就讲了他说魏知古是个小吏出身,我看他有一定能力就刻意的推荐他为国家举荐人才。我这两个儿子一定是看到当年我对魏知古又是呵护,又是关心,又是照顾,帮助他成长,所以天然就觉得这件事情魏知古能帮忙,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他们做的太不对了,这不属于对魏大人进行道德绑架?拿过去的恩德威胁魏大人给他添加麻烦了。
这件事情完全是我的失误,教子无方,这番话说的是绵里藏针,表面上是向皇帝承认错误,都是我儿子的问题我没教育好,实际上让皇帝知道了魏知古是什么人?我当年那么照顾你,我儿子找你要官,你训斥他们说他们或者过后跟我讲都没有问题,你有必要在皇上面前打报告?你是个白眼狼。他把这个信息清晰地传递给李隆基了。李隆基心里也这么想的,在过去那个时代谁提拔谁那都属于门生故吏,那是有知遇之恩的,要为尊者讳,为尊者隐,它不是简单地秉公执法的事情。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个非常不道德的事情。所以李隆基当时就非常气愤说,魏知古这不就是个小人行径?我应该严肃处理他,你不懂得知恩图报,如果用这种人治理国家,对国家也不会有什么好处。但是听到这儿以后,姚崇心里已经非常清楚了,整个局势已经逆转了,没有任何问题。他马上表态,他说皇上您可千万不要这样,首先我儿子犯错在先,无论从哪儿来讲都是他们两个不对,其次如果因为这件事情处理魏知古,其他人会怎么想?他会觉得什么?皇上明显是包庇姚崇这是有私心的,我怎么能因为我的事情让大臣说出来您有私心?这就是我的罪过所以我恳请皇上不要过分处理魏知古。
这番话姚崇说的就更加到位了,反复规劝李隆基才平息了一下怒火,过不久就让魏知古降为工部尚书,不再属于权力的核心了。您看看姚崇在谈笑风生之间轻松地把功臣阵营全都给瓦解了,打这以后阻碍姚崇的主要政治势力都被铲除了,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支持下,姚崇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