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第220篇 初访石碑凹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第220篇 初访石碑凹。 2023年2月22日,闲来无事,百度发现石碑凹村有二通五米多高的巨型石碑,遂决定前往。吃过中午饭,乘公交车来到了洛阳古墓博物馆所在地的冢头村,一路向北,走过老城区的沟上村,穿过高速公路涵洞,来到了洛阳市孟津区常袋镇石碑凹村。全程五公里左右。 在石碑凹村南发现了一片清代古民居,这些古民居依托当地的地形,向下深挖黄土而建的地扎窑式村寨,也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天井窑院,地下四合院。这个窑院是九门一跨,九门一跨就是九座东西相连的三进院落和一个跨院。窑院都在地平线下面,藏在地下。这些古民居有东西出口,四周围着高高的土墙,土墙上有防御的堡楼和寨垛。据老乡介绍,这些古民居里有“暗道”,出口就在深沟的半腰处,非常隐蔽。解放前,有匪乱的时候,村民就通过暗道,悄悄逃到别处。这座古寨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寨门是向下挖出一条马道坡,安上厚重的木门,古寨固若金汤。 据公开资料。2013年,石碑凹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经多方打听,在石碑凹村西北约1公里的圹原上,找到了两通高大的石碑。两通石碑屹立于圹原农田的房子中,连碑带座高达5米多。其中一通石碑断为四截,碑额刻有“大宋西平石公神道碑”9个篆书大字,碑身上的文字残缺不全。据历史记载,这两通巨碑附近方圆近一公里的地方是石守信家族墓地。这里墓冢一个挨着一个,碑碣林立,石人、石虎、石象等石像生遍地。现如今,这些石翁仲还经常绊倒种地人。 石碑凹村原名宣武村,因靠近北魏宣武帝的陵墓而得名。该村三面环沟,地势高低不平。北宋开国功臣石守信充任西京(洛阳)留守,举家来到洛阳。石守信一心聚敛财富,积累下了庞大的家产。石守信死后葬于此处,其后代去世后也葬在附近。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石守信作为留守京师的殿前司最高长官,作为内应策应赵匡胤顺顺利利回到京师。立下汗马功劳。石守信有三个儿子,最小的儿子石保从早卒。长子石保兴,次子石保吉,均为北宋重臣。和父亲一样,石保兴多次与契丹人交战。996年,岌伽罗腻等十四族反叛。石保兴为延州都巡检使兼署州事与范重召等五路讨贼。石保兴在夜里带领数百人的敢死队口含铜钱袭营,全歼叛军。回军途中,遇到余贼摆好的陷阱,大战三天三夜,贼寇落荒而逃。其他部落闻风丧胆,吴移、越移诸族先后归降。972年,赵匡胤选中石守信二子石保吉为驸马,赐袭衣、玉带、金鞍勒马。973年,延庆公主下嫁石保吉。1004年秋,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军队南下,到达澶州(河南濮阳)。石保吉在辽军到达城下时,战马护甲都没披带,就发起了冲锋,急冲冲的冲入敌阵,射杀了辽将萧挞凛,辽军撤退。《宋史》:辽骑数万骤至城下,保吉不介马而驰当其锋,辽人引去。 1005年1月,北宋与辽订立合约“澶渊之盟”。自此,宋辽两国百年间没有大规模的战事,百姓们安居乐业、礼尚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