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要:海外动力电池厂商LGES交流

2022-11-08 07:46 作者:舍得低碳频道  | 我要投稿

LG Energy Solution(简称LGES,下同)3Q22受益于外汇环境持续向好、欧美客户需求大幅、动力电池出货高增以及北美储能需求增加,收入环比增长51%至7.65万亿韩元,单季收入创下历史新高。营业利润5,220亿韩元,营业利润率环比提高2.9ppt达6.8%,主要由于规模效应降本、电池涨价提高产品线的盈利能力。

公司1-3Q22资本支出约为4.1万亿韩元,主要用于与通用汽车在美国建立合资企业,以及扩大圆柱电池生产线;全年维持指引不变、预计资本支出约为7万亿韩元。

纵观全年,LGES认为3Q22业绩好于预期,且4Q22将有软包电池新车型上市、电动车需求维持良好,将22年年度收入指引从22万亿韩元上调至25万亿韩元,并将努力实现中等个位数的营业利润率。

对于北美市场,LGES解读及战略如下。

1)市场情况:LGES预计全球电动汽车出货量将从2022年的约1000万辆增长到2030年的约5400万辆,复合年增长率至少为23%;其中,北美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至少33%,将引领全球电动汽车需求。美国的政策正在推动OEM增加电动汽车的比例,扩大美国的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产能,并加快所需地区内电池供应链的本地化。一方面,美国《降低通胀法案》(简称IRA,下同)将刺激需求,但具体补贴条款和条件尚未最终确定、仍需要观察事态发展。另一方面,CAFE最新标准收紧,要求的燃油效率水平高于先前宣布的标准,罚款也比之前提高了2.5倍。

2)公司竞争力:LGES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加强其在北美市场的竞争力。除密歇根州和亚利桑那州的自有生产基地外,LGES还将通过与通用汽车、Stellantis和本田等主要客户合作,建设约230GWh位于北美的合资产能,其中通用145GWh、Stellantis 45GWh(位于加拿大)、本田40GWh。除产能外,公司还将在北美进一步丰富客户组合并扩大产品组合,系统地建立智能工厂。

3)供应链本土化:考虑到IRA的影响,LGES认为建立稳定的本土供应链变得更加重要。对于正极材料和其他材料,LGES将专注于与主要供应商合作的本地化;对于关键金属,确保美国以及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地区的金属和精炼厂是公司积极关注的方向。具体来说,LGES加强了与加拿大锂、钴金属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于高度依赖中国的石墨,LGES已经与一家澳大利亚石墨生产商签署了谅解备忘录。通过扩大对金属生产商的股权投资和长期协议,LGES的目标是5年内直接采购金属的比例达到50%以上。此外,通过与领先的回收公司合作,LGES将建立一个废旧电池收集和回收闭环,进一步扩大供应链的本地化。

4)订单情况:LGES未完成订单从2021年底的260万亿韩元增加到2022年9月底的370万亿韩元左右;在积压订单中,北美约占70%。

Q&A

Q:公司4Q22及2023年业绩预期

对于第四季度与第三季度相比,LGES认为将能够看到环比增长10%左右,因此将整体业绩指引从22万亿韩元上调至25万亿韩元。

下半年通用汽车悍马和现代Ioniq等新车型推出,公司软包和圆柱电池销售有望持续增长。盈利方面,欧洲能源问题可能会导致一些成本增加,LGES将与客户讨论,尝试将部分成本增加与销售价格联动、将整体价格调整到更高的水平。公司相信,中个位数水平上午营业利润率是能够实现的。

对于2023年,公司认为将继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人们担心经济衰退、能源供应等问题或将继续存在,特别是在欧洲地区。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以确保能够在必要时采取行动。此外,公司认为2023年北美市场需求有望维持强劲,公司的合资产能也将全面投产。

Q:IRA是否对订单增长有影响?

LGES订单构成由美国和欧洲客户主导,公司主要客户是通用汽车、Stellantis、大众汽车、现代汽车、起亚汽车、福特汽车和沃尔沃,近期也宣布与本田成立合资工厂。公司预计新项目订单将持续增长。截至9M22,公司订单规模约为370万亿韩元,同比增长了大约两倍。公司近期正与现有客户和新客户评估各种项目,并且讨论未来如何合作,公司相信未来订单会继续增长。

Q:详细谈谈公司应对美国IRA和欧洲供应链本土化的进展

美国:IRA虽然已经签署,但公司认为细节部分有望在11月8日中期选举结束后宣布,法规和指导方针的细节将在年底前得到确认。截至目前,LGES认为IRA基本立场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但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局势,并在必要时向美国政府提出各种建议或建议。

IRA要求电池生产本地化,而LGES拥有在美国生产的能力,公司也将继续投资扩产,无论是独立的还是合资企业的形式。此外,公司也会聘请优秀人才,创建具有更高生产力的流程和系统的智能工厂。

制造业税收抵免方面,每千瓦时35美元是非常慷慨的水平,LGES希望尽可能利用这个税收抵免机会。

消费者补贴最高是7,500美元。对于本地生产的条件,公司正积极建设产能、努力达成条件。对于材料和原材料采购,LGES正努力寻找美国及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地区的供应商。

对于关键组件,正极和电解液的本地化对于公司相对比较容易,负极则需要更多时间来确定本地生产商,或让公司现有供应商在北美地区建立本地业务。

对于关键矿物,公司有大量需求,将继续与美国签订自有贸易协定区域的矿业公司协商,看是否有可能参与长期供应协议,或者进行股权投资。

欧洲:LGES在波兰已有一个70GWh工厂,公司正在评估在该地区增加产能的可能性。对于欧洲法规,LGES认为会与美国情况类似,因此公司将继续在欧洲建产能,尽可能早地确保本地供应链。

Q:亚利桑那州工厂细节

公司正在重新审视和审视这项投资。整体客户需求没有任何变化,但北美地区通货膨胀率上升导致建筑成本和物流成本增加,因此公司希望再次仔细检查成本项目。对于亚利桑那州工厂,一旦确定了细节,公司将尝试进行披露、以便与市场进行清晰沟通。

Q:欧洲三季度出货增长情况,如何看2023年欧洲需求

LGES认为,明年全球汽车需求确实可能会有一些下调,但电动汽车市场整体前景会有一些上调。如果具体谈论欧洲地区,市场上存在经济衰退、整体补贴水平下降以及能源供应问题相关的担忧,但在电动汽车方面,公司仍然看到非常强劲的需求。尽管存在上述提到的各种问题,但公司确实看到需求水平仍然强劲、没有下调预期。公司4Q22整体出货量仍然非常强劲,公司认为2023年市场的整体需求将继续非常强劲;美国市场将成为这种需求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因为更多OEM将进行电动化、推出的新车型。

Q:圆柱电池在电动汽车和非电动汽车业务上最新的需求情况?公司是否看到放缓,以及对未来几年的增长预期如何?

电动车业务方面,公司认为特斯拉三季度销量主要受到了上海疫情对于物流的影响,而非生产问题。当然,由于经济环境整体疲软,公司认为电动汽车销售可能会放缓,但是如果只看4Q22,客户需求仍然非常强劲。非电动汽车方面,IT设备或电动工具等消费类圆柱电池的总体需求受整体经济背景影响可能会有所放缓。从长远来看,公司认为,随着新应用的开发,整体市场会扩大,整体销量也会增加。

Q:ESS业务与IRA

IRA生效后,ESS项目的税收抵免已经延长到2034年,并且也适用于独立的ESS装置,公司认为ITC也将刺激美国ESS市场的增长

Q:通用合资工厂进度

通用合资工厂一期已经开始样品生产,公司计划逐步提高整体产能。公司预计从2023年开始能够从该工厂获得可观的收入。根据过去经验,公司已将成熟的设备、生产技术和方法应用于该工厂。与此同时,在物流方面以及测试和检查方面,公司已经实现了该过程的自动化,并且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常高质量的监控系统。


免费服务:

在舍得低碳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市场展望,中国碳价调查,碳交易,碳资产,大宗商品碳关税,碳关税专家交流,欧盟碳关税计算,碳减排制度,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ISO14064-1,碳计量,碳排放,低碳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案例,可持续发展调研,循环经济,ESG,钢铁ESG,乡村振兴

CCER,CCER制度,CCER项目减排效益测算,CCER电力方法学,林业碳汇,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碳汇造林方法学,林业碳汇专家交流,绿色金融

碳中和,电力碳中和,水泥碳中和,玻璃碳中和,化工碳中和,钢铁碳中和,电子制造业碳中和,CCUS,CCUS技术及应用,氢能,抽水蓄能,太阳能热发电

智慧园区碳中和,零碳智慧园区案例,华为零碳智慧园区,华为智慧园区建设和运营,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智慧建筑碳中和,商业建筑碳中和,房地产碳评估,智慧交通碳中和,数据中心碳中和,远景零碳

汽车碳中和,汽车行业碳中和,中国乘用车双积分,2022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新能源汽车人才供需

绿电,绿电专家交流,电价政策,电力市场政策,澳洲电力危机解析,新型储能政策专家交流,户用储能,户用储能成本与收益计算,欧洲户用储能专家交流,国内储能项目进展,虚拟电厂,储能,长时储能

锂电池,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发展趋势,动力电池市场回顾,传统车企电动化战略,动力电池全球市场格局,锂电材料专家交流,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石墨化专家交流,4680、麒麟电池专家交流,电池隔膜行业竞争壁垒,磷酸锰铁锂

付费服务(零碳工厂、零碳园区):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各类园区的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




纪要:海外动力电池厂商LGES交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