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守正创新,绝美!
本篇是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观演repo。

江苏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红楼梦》本来不在我的观演计划内。
我喜欢语言,喜欢文字,喜欢故事,对音乐舞蹈类兴趣不大。
我还怀疑《红楼梦》这样一部浩瀚名著是舞剧可以呈现的吗?怎么呈现?贾宝玉和林黛玉大开大合一块儿跳舞?
那会是什么画面,我想象不来。
促使我改变想法的因素有二。
一是《美好年华研习社》那一期荒腔走板的三俗表演实在把我恶心得不轻。

二是刷到一个舞剧《红楼梦》的repo,那位观众坐后排没问题,演员的情绪感受得到。
他坐最后一排,被省亲的压迫感给惊得站了起来。
一个大剧场的舞台剧连最后一排的观众都说好,好家伙,那得多好啊?
到底多好,得自己看了才知道。
幕布一下,我觉得这戏稳了。

金色的块,青色的字。
金、玉。
金是光,虚的;玉是石,假的。
看似“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转眼就屋破人亡家业残。
戏剧有气场。
舞剧《红楼梦》的气场应该来自它在江苏大剧院歌剧厅连续演出营造积累出的情绪留存。
幸甚,我看到了它。
它绝美。
我忘了这是一部舞剧,我只看到了剧,看到了红楼,看到了宝玉、黛玉、凤姐、贾母、元春……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舞剧分了十二幕,第一幕是《入府》。
舞台很深,黛玉一个人站在前面,后面是被众人簇拥的贾母,前面是远道投奔外祖母的孤女,后面是别人的骨肉团圆。
这是第一个使我动情的画面。
最令我战栗的是第四幕《省亲》。
这里的服装设计令人拍案叫绝,为了避免剧透,我就不详细描述了。
随着音乐由肃穆转哀伤,元春脱下礼服,贾母等把礼服供在后面的尊位。
穿回“人”的衣服,回到人的身份,元春在前跪伏,许久不动。
这是她从小长大的家,从小宠她爱她的亲人啊!
元春想要和贾母亲近,像小儿要入睡一般弯腰把脸贴在贾母胳膊上。
贾母阻止,她上前,再贴。
明明是骨肉亲,却有了君臣分。
她还是人吗?不是了,她只是皇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她不能再有人的情感、人的情绪,所有人都要求她高高在上,做一个模范的皇妃。
哪怕她“终无意趣”,也没用。
这一幕的舞美,对皇权、对人性、对感情的设计太棒了,从何处想来!
也是这一幕让我确定,舞剧《红楼梦》的创作团队一定是有文化的年轻人。
他们必然有文化,才能把内涵诠释得这么深刻;他们必然年轻,才会给元春设计出想要撒娇以及和弟弟妹妹们嬉闹的桥段。
对原著的演绎和呈现,舞剧《红楼梦》是我目前看过最好的一版!

看到舞剧《红楼梦》的创作团队,好,什么都不用说了。
有这样的指导单位和学术指导单位,内涵深度少不了。
有这样的联合制作,舞蹈的呈现烂不了。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创作者的悲悯不仅给了贾府中人,还给了刘姥姥,《红楼梦》中戏份最重的劳动人民。
这里的剧情设计也很好,避免剧透,不描述。
从下半场开始,气氛急转直下。
第十一幕《花葬》是全剧最现代的一段,完全的浪漫手法。
没有具体的剧情,只有浓烈的情感。
去掉外在显示身份、约束身份的一切,她们成为“人”,成为脱去一切桎梏的“自己”。
昨天观演的时候,我有种穿越感,觉得她们仿佛是古代的灵魂具有了现代的自觉。
但是今天回顾剧情的时候,我发现我浅薄了、傲慢了。
她们就是人啊,不管古今、不论中外、无视虚实,她们就是人,跟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感、活生生的人。
她们肆意,她们绽放,她们燃烧,她们凋零。
到第十二幕《归彼大荒》,她们离开,她们归去。
一片白茫茫,真干净。
剧好像完了,又好像没有。

群舞谢幕,宝玉谢幕,贾母和刘姥姥谢幕。
轻纱幕布缓缓升起,十二钗静静地坐在那里,像是“造历幻缘”后平静归来。
她们的“缠绵不尽之意”了了吗?她们做回仙子,忘记凡俗了吗?
她们悲还是喜,憾还是满?
戏演完了,《红楼梦》的故事却还将在时空里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因为,那是我们文化里的瑰宝。

我庆幸我没有错过这一轮的演出。
我后悔没有早买票,选择更好的观演位置。
我更后悔这次没有带孩子来看,这样的表演应该让更多更年轻的人看到。他们感受了美,才会自动拒绝丑;欣赏过高级的表演,才会辨得出美丽妆造下的拙劣三俗。
没错,我说的就是那个《美好年华研习社》。
从舞剧《红楼梦》里,我看到了创演人员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
演红楼,先要知红楼、懂红楼、敬红楼。
我本以为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是品不透《红楼梦》的,然而舞剧《红楼梦》的演员令我推翻了事先预设的悲观期望。
这部舞剧值得每个爱红楼的人一看、再看、继续看。
终于,我们在1987年的电视剧之后,又有了一部绝美的《红楼梦》。
舞剧《红楼梦》和以往任何一版都不同,但它就是《红楼梦》。
它守正。它看懂了原著的内核,编撰了流畅的剧情,它把那部文学瑰宝用舞蹈和音乐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它创新。它赋予了人物更加活泼明快的行动,用浪漫手法回避了《红楼梦》后半部的遗憾,传达了《红楼梦》的意境。
太感谢这部剧了,它让我看到了我们有优秀文艺工作者在“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他们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
去巡演吧,等你们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