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其磨砺 始得玉成——黄叔听力冲分营设计思路介绍

大家好,我是黄叔,一名前口译员,也是教了十年托福听力的”老教师“。
托福听力一直是很多同学的难点和痛点,黄叔在过去的10年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帮助同学们高效提分?

随着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增长,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一直在改变。
而对于每个同学而言,最高效的提分方法也各不相同,毕竟一对一教学最需要突出的就是精准的,千人千面的解决方案。
那到底有没有一些内容是大部分同学必须要学的,有没有一个教学逻辑是能够满足大部分同学的需求的?
6年前,我可能会回答“没有,100%的个性化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但是自从6年前开始大厂的教研开始,我逐渐相信“标准化”的课程也许可以实现的,如果我愿意花大量时间解构自己所有的教学动作和教学逻辑的话。
5年前我做出的第一个版本的分阶段托福听力标准化课程,大部分内容大厂依然在沿用。
4年前完成了第二个版本的迭代,完成了内容升级,加入了视频讲解。
2年前我把之前的内容几乎全盘推翻,把上课以外的全部时间都砸到教研和课程设计上完成了一个全新的版本。
过去的一年里有超过千名同学加入了黄叔听力冲分营的学习,大部分同学都考到了自己理想的分数。我也根据大家的学习情况给训练营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平均每个月都会有2-3次的更新。
现在冲分营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课程了,结合了高质量超浓缩的方法论讲解,及时详尽的群内答疑和针对不同分数段的详细的学习计划。相信它一定能帮到大家。
听力冲分营的特点
特点一:全面
在这个课程里会讲到所有能帮助提分的方法和手段。
不管是文章框架,分层信号,考点信号,针对题型的选题技巧,笔记方法还是学科背景知识和常见词汇,和听力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应有尽有。

大家既可以均匀用力让多个“支点”更好地支撑和提升分数,也可以在自己最喜欢或擅长的方法上多下功夫,靠单点突破来斩获高分。
特点2:实用
冲分营里的内容是结合黄叔超过10年的教学经验,上千名同学的跳坑经历和200多套题目的统计结果得出的最广泛有效的方法。
绝不是只能用于个别特殊题目的“伪技巧”。
跟着黄叔一起练听力至少可以帮大家少走一年弯路。



特点3:丰富
曾经有句流行语叫“道理我都懂,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也有很多同学感叹 “技巧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对题。”
那是因为技巧和方法,光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是不够的。
任何的方法都需要有足够的练习量来进行实战演练才能彻底掌握,直至内化。为了保证练习的时候思路不跑偏,动作不变形,又需要有透彻的讲解和清晰的指引。
所以我在冲分营正文里放了非常充足的题量:共计53篇精讲文章,外加15套真题的练习。(大部分材料内容都是近两年的真题)而且针对每一篇文章都有四个模块的全方位讲解视频。
模块一:逐题逐个选项的分析和讲解。
帮助大家理清选题思路内化技巧。

模块二:文章框架分析。
帮助大家从更高的视角看待和理解文章,完成从盲人摸象到庖丁解牛的转变。

模块三:考点信号和重点词汇讲解。
帮助大家精准定位考点位置的同时加强对常见最核心词汇的理解和熟练度。

模块四:笔记示范。
结合笔记方法论讲解帮助大家更好的简化和记录信息。

光是以上这些针对文章的讲解部分就有接近1000分钟的时长。
不夸张的说就是单刷一遍讲解提升5分也不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还有方法论,逐步指引练习以及群内专业答疑的加持了。
好了,省流版特点总结给大家唠完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接续看后面的设计思路和每天的内容安排。
听力冲分营的四大模块

模块一 讲座核心方法论
我们先来看讲座核心方法论部分。
这部分内容又分为四个小个模块:
常见文章框架和分层信号
考点信号和信息过滤
笔记原则和常见符号
选题原则和排除技巧
整体设计的逻辑是围绕着听懂,记下和做对这三个目标展开的。

目标一:听懂
首先对于托福听力来说,听懂多少才能做全对呢?
简单来说就是三个小目标:
1.抓住文章的大致框架结构。
2.听懂/概括出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3.抓到主要段落中的2-3个重要细节。
给大家看个图就更清楚了。

图片上是一棵树,左边呢是非常繁茂的一些树叶;右边,是这棵树的主干结构:树干,几个大的分支和一些小细枝。
大部分情况下托福听力的要求就是听出右边这一部分的主干结构就足够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用到三个工具,提升一项能力。
工具一:文章框架结构
正如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托福听力也没有新鲜结构。熟悉了听力中最常见的文章框架就可以在听文章的时候就有的放矢,甚至提前预判了。
工具二:分层信号
想要把文章框架抓完整,分层信号是必不可缺的。
分层信号在帮我们确定框架的同时,也能帮我们锁定段落大意。因为通常一段话的开头几句话就是这段话的中心句,而这部分信息很多时候可以直接对应到题目考察的内容。
工具三:考点信号
文章框架和分层信号这两个工具都不是一天就能用得炉火纯青的,况且有的难题也会藏得更加靠后(不在段首)。
所以为了更稳定可靠地抓到关键信息,我们就需要用到另一个神器——考点信号了。考点信号听起来很玄乎,其实就是人类说话之共同重点而已。
任何一个讲话人或者演讲者,在讲话过程中,都会强调或者突出某些信息。他们可能会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加重语气,改变语调或者举例子等。充分熟悉并去刻意去辨认这些强调信号,自然能帮我们定位到关键信息。
三个工具讲完了,我们说一下为了听懂需要提升的那项能力——信息过滤。
信息过滤主要是帮我们减轻负担的。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即使我们有以上三个工具和明确的目标,也不一定有足够的实力把信息抓全,所以就需要去扔掉一些信息,用腾出来的精力去抓取更重要的信息。

哪些信息通常是可以过滤掉的,它们又有哪些特征就是黄叔也会在第三天和第四天的内容里跟大家分享。
目标二:记下

理论上我们刚才已经抓到了文章框架,做好了段落切分,也筛选出了框架里最重要的信息点,看起来万事俱备了。
但是我们还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听懂的内容特别是比较细节的内容可能会忘掉。
毕竟5分钟左右的听力讲座文章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一篇听力文章有700词左右,和一篇阅读文章基本相当)。一些逻辑相对复杂的文章更是有可能让我们听了后面忘了前面。

所以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还是需要做笔记的。
第六天和第七天我会结合前面的内容,给大家讲解笔记的核心原则和常用的笔记符号,更重要的是在笔记实战中带着大家提高信息压缩和重点抓取的能力。
目标三:把题做对
很多同学会觉得,都听懂了,也记下来了,还能选不对题吗?
还真不一定。
因为有不少同学确实是职业跳坑选手。

哪里有坑哪里走。而他们所体现出的思维误区大部分同学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
所以第八天,我就会重点帮大家分析一下常见的选题误区并介绍一些相关的选题技巧。
帮助大家把记到的信息,尽量全部转化成答对的题目,并且在答案模棱两可的情况下也提高一些正确率。
第一个大模块核心方法论的内容就介绍完了。
模块二 学科考察规律
大家都知道托福听力(就像阅读一样)考察的学科知识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了。艺术,考古和天文更是最常见的三个老大难的学科。
虽说托福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考察我们的知识储备,而是用英语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但是如果对学科内容毫无了解,就会感觉文章难度陡然增加。
为了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黄叔总结了这三大学科最常见的知识点考察方向(200套题目的样本数)和最常见的学科词汇和词组。用知识点来串联词汇,尽量给大家听对应学科的文章做好十足的准备。(最近还上线了学科加油包,把学科知识的范围扩大到了6大常见学科,之后会逐步覆盖所有小众科目。)
(其实花了N多的时间找图,希望尽量保证大家学习来的时候还有些趣味性也能对重要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讲座部分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剩下的两个模块:对话方法论和模考总结。
模块三 对话方法论
虽然对话时长短内容少,但是想抓到所有的关键信息,轻松答对所有题目也不容易。
所以黄叔把对话常考的内容和独特的考点提示也给大家做了详细的总结,会在第12天和第13天给大家进行讲解。
虽然只有两天的内容,练习和讲解的文章也有12篇之多,足够大家把方法论进行实践和掌握了。


模块四 复习和模考讲解
第14天,我们会进行完整的听力单科模考。
大家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也可以把模考当做一次高强度的练习,感受一下真实考试的强度和时间压力。
模考的所有题目,我也录制好了视频讲解,确保大家任何一次练习都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导。
最后会进行一个学习内容的总结,帮助大家系统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内容。
以上就是黄叔听力冲分营全部的设计思路了。感谢大家读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