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基于gprMax对空洞和金属的反射信号进行判读

2022-04-19 11:19 作者:游龙戏猪0  | 我要投稿

        在基于探地雷达的探测方法中,反射系数是判断散射体性质和属性的重要依据。反射系数与反射界面两侧介质的传播速度有关,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的函数,反射系数的菲涅尔公式可以简写为:

R%3D%5Cfrac%7B%5Csqrt%7B%5Cvarepsilon%20_%7B1%7D%20%7D-%5Csqrt%7B%5Cvarepsilon%20_%7B2%7D%20%7D%20%20%7D%7B%5Csqrt%7B%5Cvarepsilon%20_%7B1%7D%20%7D%2B%5Csqrt%7B%5Cvarepsilon%20_%7B2%7D%20%7D%20%20%7D%20

       根据公式可以看出两点:第一,反射界面两侧介质的电磁属性差异越大,反射波的能量越强;第二,反射系数的符号决定了反射波振幅的正负,进而可以通过反射振幅判定两侧介质的性质和属性。根据第二条可知,当电磁波从介电常数小进入介电常数大的介质时,即从高速介质进入低速介质,从光疏进入光密介质时,反射系数为负,即相较于入射波反射波振幅反向。反之,从低速进入高速介质,反射波振幅与入射波同向。

    比如电磁波在地层介质中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空洞缺陷发生反射,则在介质表面接收到的反射波信号不反向;如果遇到金属物体发生反射,则在介质表面接收到的反射波信号则反向,并且反射波要比空气发射的振幅强。

      为了进一步说明探地雷达信号的此种特征,在这里基于gprMax分别对空洞和金属进行模拟仿真,然后分别从A扫和B扫角度,对信号进行对比分析。

  1. 模型几何形状

    模型设计为2D三层,第一层厚度为20cm,第二层为40cm,异常体是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分别设置为空气和金属。

图1 模型几何形状示意图

2. .in文件

激发天线和接收天线的间距为0.4m,天线的移动步长为0.05m,时窗大小为5ns,材料参数等信息可以查看.in文件,总共采集70道数据。

注意:这里不输出波长快照和几何模型文件。(命令行前没有#符号,可以视为注释)

3. 结果对比分析

(1)A扫数据分析

      根据前面的分析,从反射波幅值强度和相位两点进行对比分析。选取第35道A扫数据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一是金属埋置物的反射波幅值要强于空洞缺陷反射波;二是同直达波信号相比,空洞缺陷反射波的相位不变,金属埋置物反射波则反向。

图2 空洞缺陷第35道信号数据
图3 金属埋置物第35道信号数据

(2)B扫剖面分析

由于B扫剖面是由一系列的A扫数据组成,所以B扫剖面应该具有A扫相同的特征。首先观察直达波信号,由于直达波信号和第一个反射界面的反射波信号相互叠加在一起,难以区分,但是还是可以看出直达波信号的特征是先红(波峰)再蓝(波谷),然后再红再蓝,对应A扫数据就是弱振幅波峰强振幅波谷强振幅波峰弱振幅波谷。再看反射波波信号,空洞信号是浅红深蓝深红浅蓝,金属信号是浅蓝深红深蓝浅红。

图4 空洞缺陷B扫图
图5 金属埋置物B扫图

在实际应用中,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是天线发射的雷达子波与介质的折射系数、反射系数和介质损耗等的褶积,即各层反射信号的叠加。因此得到的实际数据不可能像模拟数据这样理想,比如在B扫中反射信号的浅色(弱振幅)部分甚至是深色部分很难有效判读,这往往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够对雷达记录做出准确的判读。


基于gprMax对空洞和金属的反射信号进行判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