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霸秦(9)--楚汉相争沛公终一统

2023-03-09 20:56 作者:若烯_  | 我要投稿


                大家好,这里是不断加更的小杨,好久不见。我们接着上一篇的内容来讲,自从项羽擅自诛杀了秦王子婴并且大兴分封之后,各个诸侯王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包括项羽也率军班师彭城。此时的刘邦则是带着不忿与无奈前往自己的封地---南郑。但是,从公元前210年刘邦斩白蛇起义始,随着他起兵的大多是沛县一带的人,四年以来打天下伤亡不少,好不容易推翻了暴秦,却被分封到这么一个偏远的位置,众将众臣心中自有不满和愤慨。于是在刘邦回军的路上,出现了不少士兵,乃至将领脱离队伍的例子。

              此时有一个叫韩信的军官,他见许多人逃亡了,便也跟着他们走,可他这一走,却引得汉王宰相萧何亲自骑快马去追他,史称“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是何许人也?值得一介宰相亲自去追?我们且娓娓道来。

                  韩信,淮阴人,年少时家中贫穷,曾受漂母(古时帮大户人家洗衣服的女人)资助,长大后在淮阴市集混迹,类似小混混,有天,一个屠夫的儿子侮辱韩信是受他人嗟来之食长大,并且说他是假勇,若他是真勇,就让他用刀刺自己;如果不敢,那他就要从屠夫少年的胯下钻过。韩信是胸有大志的人,岂会逞这一时之勇?于是他钻了过去,甘受这胯下之辱,只为了隐忍自己。

                        直到项梁项羽叔侄起义,他也加入了项梁军中,可是一直得不到重用,郁郁不得志的他转投刘邦,却也只做了个小官。直到犯事被判斩首,斩到他时说出了“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的豪言壮语,令主斩官滕公夏侯婴大为吃惊,连忙去报告丞相萧何。

                         萧何与韩信多次交谈后,发现韩信是个很有军事才略的大将之材,多次向刘邦推荐,但他并未放在心上,只是稍微升了韩信的官职。到班师回南郑的路上,韩信感觉前途无望,于是随着小股士兵一起脱离了大军。

                  此时萧何发现了不对劲,驱使快马前往追赶,太史公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是这么记载的: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京剧《萧何月下追韩信》


         原本接连出现士兵和将领逃亡的事情,就已经足够让刘邦焦头烂额,这再一听闻萧何也逃了,刘邦能气的直接骂街。到最后萧何自己回来了,还带着韩信。刘邦原本是看不起韩信的,更不能理解萧何作为一个宰相亲自驱快马去追一个管粮草的小军官。直到萧何说出:“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并且一定要刘邦斋戒,沐浴,熏香,行大礼拜韩信为大将军。刘邦且信且疑,在拜将仪式结束之后连忙叫来韩信,想听听他有什么本事与高见。这对将与王之间的第一次见面,在《史记.淮阴侯列传》里是这么记载的: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暗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翳、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我们从历史中可以了解到,刘邦是一个不轻易表达出喜悦,但喜欢听真话的人,如果有人能说到令他“大喜”,那么必定是切中了刘邦的要害和心坎。韩信的分析堪称既切中时弊,又分析敌我双方形势,最后肯定的说出:“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的结论,这让刘邦相见恨晚,照着韩信的计谋部署了第一步东出的兵力,在历史上叫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公元前205年,刘邦下令韩信率军修复由关中到南郑的栈道(刘邦前往南郑路上曾烧毁,示意无意与项羽争天下),暗中却带一支奇兵绕过天险,直接兵出陈仓,打了雍王章邯一个措手不及,直接占领了关中,随后与陈平,韩信合兵一处,攻占了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的封地。整军后出发函谷关,占领咸阳,收拢了魏王魏豹,河南王,殷王,韩王等一众实力派。项羽听闻后大怒,想要立马去讨伐刘邦。

              但此时项羽也正处在焦头烂额中。

               事情的原委还得回到一年前。项羽在分封齐地的时候,没有将齐国旧贵族田市分封在齐地,田市的部下田荣听说项羽改封齐王市到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非常愤怒,不肯把齐王迁往胶东,就占据了齐地,起而反楚,迎头攻击田都。田都逃往楚国。齐王市害怕项王,偷偷向胶东逃去,奔赴封国。

                 田荣发怒,追赶田市,把他杀死在即墨。自立为齐王,向西进攻并杀死济北王田安,全部统治了三齐之地。田荣把将军印授给彭越,让他在梁地反楚。陈余私下派张同、夏说田荣说:“项羽主持天下事,不公道。听说大王您已起兵反楚,而且不听从项羽的不义之命,希望大王您接济我一部分兵力,让我去攻打常山,恢复赵王原有的地盘。我愿用我们的国土给你们齐国作屏障。”齐王答应了,就派兵赴赵。陈余发动三县全部兵力,跟齐军合力攻打常山,把常山王打得大败。张耳逃走去归附汉王。陈余从代地把原赵王歇接回赵国。赵王因此立陈余为代王。

                 此时的项羽,由于得到了刘邦一封修书承诺不再东进,以为刘邦是不满自己的封地才占领的关中,反正三王他也并未放在眼里,于是专心对付田荣去了。但听范增一言,改主意本来想让他手下最得力的战将九江王英布前往齐地,自己继续在东边看住刘邦,但英布此时推托有病,只派了一个部将和几千军士,项羽没办法只能亲自率精锐讨伐田荣。一路往北,项羽在城阳与田荣决战,但田荣并未打胜,在逃到平原郡的时候当地百姓杀了。项羽在齐地一路从南杀到北,逼得齐国人联合起来造反,田荣的弟弟田横收集了几万残军,继续在城阳展开与项羽展开拉锯战。但此时项羽想要的速胜迟迟没有到来,楚军久攻城阳不下,士气逐渐懈怠,对于项羽来说还有个更不好的消息,西边的刘邦杀过来了。

田横像


               刘邦在收拢魏王豹,韩王安的军队之后,一路势如破竹,在陈仓聚集五路诸侯大军共计五十六万有余,浩浩荡荡东征讨楚,闻讯后的楚军将领都面面相觑,有些畏惧。项羽安抚诸将并交代,自己只需要三万精兵就可以破刘邦军,要他们安心留在齐地继续与田横战斗。公元前204年四月,刘邦率五十六万大军进入了项羽的都城--彭城。收拢了项羽所拥有的财宝和美人,日日笙歌,把酒言欢,仿佛已经胜利一般。

                   殊不知此时,项羽正在彭城郊外密切的关注刘邦大军的动向并布置策略,在得知汉军大部都已入城之后,项羽领精锐三万楚军西进萧县,一路向东打到彭城,将汉军全部封堵在内,杀得汉军大败。汉军四散奔逃,还有不少掉进了泗水河畔之中,死伤计十余万。此时刘邦命令联军向南撤退,逃向灵璧。但楚军先一步占领了灵璧以东的雎水河,在楚军的步步紧逼之下汉军内部发生混乱,很多人掉进了雎水河,死伤又计十余万人。就在项羽满心欢喜可以生擒刘邦之时,天公不作美,雎水河刮起了暴风,呜呜咽咽,似要杀人。狂风吹散了楚军的阵型,刘邦得以率几百骑兵和夏侯婴等人逃脱。

                  彭城战役是项羽军事谋略的最佳体现,他利用汉军的骄傲自满心理和不设防的极度大意和彭城周边地形的低洼,杀了个措手不及。此役过后,刘邦五路诸侯联军基本瓦解,魏王豹,韩王安也重新降楚,项羽趁机率大军高歌猛进,剩勇追穷寇,一路打到刘邦家乡沛县,并差点抓住刘邦,俘虏了吕后吕雉和刘邦的父亲刘太公。

                刘邦在沛县遇险后,率残兵败将向吕后的哥哥所镇守的下邑而去,路途上渐渐地收拢了彭城兵败的残军,直到荥阳(今隶属河南省郑州市)与韩信所带的汉军小部分主力会合,刘邦也是在这里第一次夺了韩信的兵权。汉军重新整理起建制和士气,固守荥阳,楚军曾多次来攻,但均未收到成效。

             六月,魏王豹假意回乡探望父母,一到魏地就宣布反汉降楚,并切断了黄河渡口的要道临晋关。刘邦派郦食其的弟弟郦生前去游说魏豹,但并未成功。于是就在张良的建议下令韩信另外率一支军队,开辟“第二战场”。

             这里的第二战场决策,从后世看来是非常重要且正确的。汉军在两线作战,刘邦方面可以利用成皋,荥阳等地的地势与楚军周旋,拖住项羽的主力军,另外韩信可以率汉军平定魏,赵(代),陈,齐等地,为汉军主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军粮和军队。八月,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为河东郡。

               同年,汉王派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这年闰九月打垮了代国军队。在阏与生擒了夏说。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这是刘邦第二次夺取韩信的兵权

                 韩信平定代地后,下一个目标就放在了赵国,陈馀凭借井陉口的天险想要阻拦汉军。参谋广武君李左车向陈馀进言请求率三万人攻击韩信的粮道并且坚壁清野,与赵军主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汉军就会不攻自破。可陈馀一向以儒将自居,信奉宋襄公的战争哲学,相信正义的军队是不用阴谋诡计的,于是并没有将李左车的建议放在心上。

李左车像


                  韩信听闻后窃喜,认为陈馀不听李左车之言必败。于是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天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很长时间未分胜负。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后再和赵军激战。陈馀大喜,命令赵军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挫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渡河后的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可发现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军已经全部俘获了纷纷落荒潜逃,此时韩信下令发起总攻,大破赵军,俘虏赵王歇。

               此时的李左车也被汉军俘虏,但韩信虚心向他求教对付燕齐的办法,李左车见汉王主将如此尊重自己,不由得长叹一声,随后开始侃侃而谈,《史记.淮阴侯列传》是这么描述的:

                   “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顾恐臣计未必足用,顾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战百胜之计,一旦而失之,军败鄗下,身死泜上。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振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矿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此言一出,韩信大为叹服,李左车将形势说的非常清楚,并且直指汉军的软肋,即连续作战,士兵疲乏,粮草供应不足。见韩信表示服气后,李左车又建言韩信按兵不动,安抚赵国的遗孤和残兵败将,养精蓄锐并且做出要向燕国进攻的姿态,随后派出说客前往燕齐,就可不战而屈人之兵。韩信连连称赞,并上书刘邦请求封张耳为赵王来安抚赵旧,刘邦同意了。

                此时的项羽终于从田横,田广叔侄的泥潭中脱身,再次平定了齐地,并且派大将龙且镇守,他不能坐视自己的盟友一个个被刘邦蚕食。率大军包围了荥阳,汉军从南边突围来到成皋,楚军又急忙包围了成皋。

                    刘邦没办法解成皋之围,于是再一次上演戏剧性的一幕--身边只有夏侯婴相随,两人两马一车来到了张耳在修武县的驻地。当时天还未亮,刘邦骑快马冲进了韩信的大营,并且偷了韩信的虎符,宣布韩信和张耳均被革职,另有调用,军队收归汉王直接指挥,两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也就是刘邦第三次夺取韩信兵权。但刘邦也不至于断了下属的后路,给了韩信和张耳一人一块食邑,并且让他们训练赵地尚未发往荥阳的军队继续攻齐。

                    时间来到公元前204年,长久的拉锯战对于楚军来说消耗非常大,项羽军中也出现了粮草短缺的情况,于是项羽命令集中攻击刘邦运粮的甬道,刘邦心中慌张,提出同项羽议和,但是荥阳以西的地盘必须属于自己。

                        就在项羽准备接受条件同刘邦议和时,范增站出来规劝项羽把握住最佳的机会一举平定刘邦军队,项羽于是又包围了荥阳。刘邦心中焦急不知如何是好,此时陈平献计离间项羽和范增。用不同的餐食来对待项羽和范增的使者,使者回报后,一向多疑的项羽不得不怀疑范增老糊涂了,和刘邦有谋划。范增心中恨铁不成钢,向项羽请辞回乡,在路上毒疮发作,病死,享年73岁。

                          刘邦在获得了韩信的部队之后,再次率领部队渡过黄河,又拿下了成皋,在西广武扎营,就近取食敖仓的粮食。项王东击彭越,打败了彭越的部下刘贾,已经平定了东方,现在又回过头来西进,在东广武与汉军隔着广武涧扎下营来,两军各自坚守,持续了好几个月。可彭越仿佛一块滚刀肉,切不掉咬不烂,反复率军攻击项羽的辎重部队,使得项羽极度缺粮。

                              项羽没有办法,只得架起案板,并隔着广武涧向刘邦喊话说要是不投降,就要杀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此时刘邦也出来说:“我与项王作为义帝的臣子共同讨伐暴秦,情同手足。杀我的父亲如同杀你自己的父亲,如若要杀,请分我一杯羹”。见刘邦如此绝情,项羽气急败坏就要下令杀了刘太公,被项伯劝阻,前203年,士兵厌战,老弱疲惫,可形势对于项羽来说,已经是两头为难,且退无可退了:韩信从背后杀来了。

                             此前,在韩信整备军队准备伐齐前,刘邦曾派郦生前去游说齐王田广劝他降汉,田广深以为然,就挽留郦生开怀畅饮,撤除了防备汉军的设施。韩信乘机突袭齐国属下的军队,很快就打到国都临淄。田广认为被郦生出卖了,就把他用锅烹了,而后逃往高密,派出使者前往楚国求救。韩信向东追赶田广,一直追到高密城西。楚国也派龙且率领兵马,号称二十万,前来救援齐国。

                       龙且与韩信隔着潍水摆开阵势。韩信下令连夜赶做一万多口袋,装满沙土,堵住潍水上游,带领一半军队渡过河去,攻击龙且,假装战败,往回跑。龙且果然高兴地说:“本来我就知道韩信胆小害怕。”于是就渡过潍水追赶韩信。韩信下令挖开堵塞潍水的沙袋,河水汹涌而来,龙且的军队一多半还没渡过河去,韩信立即回师反击,杀死了龙且。龙且在潍水东岸尚未渡河的部队,见势四散逃跑,田广也逃跑了。韩信追赶败兵直到城阳,把楚军士兵全部俘虏了齐地就此平定。

           韩信上书,齐地地大物博,若没有一个王不能稳定局势,请求做代理齐王,刘邦此时还在被楚军围困,一开始骂骂咧咧,但在陈平和张良的建议下,封韩信为真正的齐王,率部攻打楚军。

        龙且战死后,项羽真正慌了,接连派出武涉和蒯通游说韩信,希望他能为自己所用,他们认为楚汉之间的成败,就取决于韩信的立场。可韩信认为汉王对他有知遇之恩,并且自己战功赫赫,刘邦不一定会夺自己的齐地,于是回绝了两位谋士的劝诫,率军30万从齐地起兵向后夹击项羽。

             这时侯,汉军士卒气盛,粮草充足,项王士卒疲惫,粮食告绝。汉王派陆贾去劝说项王,要求放回太公,项王不答应。汉王又派侯公去劝说项王,项王才跟汉王定约,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方划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划归楚。这就是鸿沟协定。项王同意了这个条件之后,立即放回了汉王的家属汉军官兵都呼喊万岁项王订约后,就带上队伍罢兵东归了

鸿沟图


           此时准备撤军西归的刘邦被陈平叫住,张良也建议他乘胜追击,给项羽最后一击,如果项羽走了无异放虎归山,刘邦幡然醒悟,于是在答应了彭越,韩信的条件之后,三军合兵一处,在前202年,将项羽围困在了垓下(今安徽灵璧)。

           于是,楚汉战争此时天平已经完全倾向刘邦,刘邦设计在垓下周围要汉军学习楚地民谣,动摇楚军军心,这就是著名的“四面楚歌”。项羽听闻家乡民谣,不由得潸然泪下,回顾自己虽短暂却又波澜壮阔的一生。在与虞姬生死诀别后,项羽决定率军突围。

           渡过淮河之后,项羽身边带出来的军队只剩下几百骑兵,项羽又在东城路上被农夫欺骗,只剩二十八骑。项羽对他的军士深鞠一躬,说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此时二十八骑也放弃了求生的想法,甘愿陪项羽走完最后一程,在诛杀了几百汉军和一员汉将后,项羽身边的二十八骑也悉数战死。在乌江亭上,亭长请求项羽渡江,回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苦笑向他摆了摆手,并将乌骓马送给了亭长,在汉军面前自刎。一代枭雄项羽,生命最后定格在31岁。

乌骓马


            项羽既以战死,韩信下令对垓下楚军发起总攻,斩首四万有余。刘邦听闻项羽自刎后的消息后也是长叹一声,将项羽按照鲁公礼仪葬在了谷城。

             公元前202年正月,汉王刘邦在汜水北面登临皇帝之位建立西汉王朝,是为汉高祖,西汉王朝的建立,宣告了天下再次的大一统,而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汉王朝,也正式拉开了帷幕。关于西汉王朝的建立,以及刘邦将如何收拾天下的烂摊子,我们要放到后面再来与大家分享了。


霸秦(9)--楚汉相争沛公终一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