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考博参考书真题分数线
初试招生目录

1、2022年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选拨机制,申请材料审核阶段和考核阶段都是博士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组织专门的材料审核小组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评议,未能通过申请材料审核的考生,不得进入下一轮考试。审核通过的考生名单将于4月20日之前在学院官网发布。
2、博士生招生按就业方式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类型。非定向博士生按学校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定向博士生按定向协议就业。
1. 非定向博士生:除工程博士和国家专项计划外,我校只招收全日制全脱产学习的非定向博士生。考生(除应届非定向硕士毕业生外)报考时均须提交“脱产攻读重庆大学博士学位承诺书”,承诺书需考生本人签字,录取后本人的人事档案、工资关系、组织关系等材料调至我校。
2. 定向博士生:我校只对工程博士和国家专项计划(包括对口支援、援疆计划、联合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等)招收定向博士生。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
3、网上报名时间:2022年3月11日下午2:00~2022年3月31日下午5:00。
提交材料时间:考生请于2022年4月2日下午2:00~2022年4月15日下午5:00
4、考核时间预计在2022年4月中下旬
参考书
(仅供参考)
《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新闻学概论》(第六版),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新闻学概论》,马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
《新闻采访》,熊高、熊倩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李希光、孙静惟、王晶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新闻编辑》,方毅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新闻评论》,李舒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网络新闻编辑》(修订),邓炘炘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
《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第二版),吴信训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
《新媒体前沿: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胡正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
申请材料包括:
1. 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报名网站生成下载)。
2. 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专家推荐意见(附件1)。
3. 考生硕士学位证、毕业证复印件(应届生须在入学前补交),及相关认证报告(如报名网站提示本科、硕士阶段学籍、学历或学位信息校验未通过,须将相应认证报告同其他申请材料一起提交至学院,以免影响后续录取工作)。
4. 居民身份证或有效身份证明的复印件。
5. 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含评议书)或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如无评议书,请联系报考学院,按报考学院要求提供其他替代材料。
6. 考生研究计划书(附件2)。
7. 脱产攻读重庆大学博士学位承诺书(附件3)。
8. 学院要求的其他材料。
考生请按照重庆大学招生简章要求的前七项申请材料内容,以及证明本人学业和学术能力的材料,如英语水平等级证明、已发表的期刊文章、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证明、科研获奖证明等准备申请材料。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包含:专业基础、专业综合、综合能力、英语。主要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含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知识运用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素质,并对考生进行英语听、说、读等能力进行测试。按照学校相关规定随机确定考生次序,采取由考生随机抽取考核题目的办法对考生进行依次考核。
英语:通过考生英语自我介绍、回答老师的英语提答,综合考查考生的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专业基础:结合考生申请材料,例如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及评议书(应届硕士毕业生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考生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等,对考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及已具备的科研基础水平进行考查。
专业综合:通过专家提问、考生回答的方式,重点针对考生的博士研究计划,对考生的专业认识与深度、科研创新能力、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等方面进行考查。
综合能力:结合考生在专业考查面试环节的表现,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仪表仪态、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等方面进行考查。
考核成绩分为四部分:专业基础、专业综合、综合能力、英语,各科目及总成绩满分按100分计。总成绩为英语、专业基础、专业综合、综合能力部分成绩加权之和。总成绩计算办法如下:
总成绩=专业基础×30%+专业综合×25%+综合能力×25%+英语×20%。
我院按照所有考生公布考生总成绩排名,所有考生拟录取名单由重庆大学研究生院统一公示。总成绩排名规则如下:如果总成绩相同,则依次以专业基础、专业综合、综合能力分数高者排名在前。
考博相关真题
简答题
1.智媒时代网络评论表达有什么变化
2.简述融合新闻中的“视觉化传播”的意义及实现形式
3.算法技术对传统新闻价值理论有什么消息(30分)评论写作(40分)
4.简述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5.简述中国网络舆论的特点和问题
6.简述可以从哪些方面促进媒体深度融合
论述题
1. 网络时代背景下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和变化。
2.结合申报的发展历史谈谈现代化报业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