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徐汇-漕宝路-两段不同的黑暗,一种伟大的尝试

2023-02-09 18:50 作者:鹰酱落进了兔子群  | 我要投稿

如果大家在搜索词条“中国地铁发展史”或者“中国第一座地铁站”是绝对搜索不到漕宝路这一名字的,但是我想用此文来为大家介绍一个现在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点奇怪的车站——漕宝路车站,因为从某种角度来看,漕宝路车站可以说是中国地铁第一站。在曾经的那个黑暗年代中上世纪的先辈们在漕宝路车站周边所投入的努力与创新是不可被磨灭的。

漕宝路站厅一角

825年世界上第一条火车在英国发车,从此这头钢铁巨兽开始逐步影响世界发展。1863年,随着一声蒸汽机的呐喊,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线——英国伦敦的大都会地铁开始运营,其干线长度大概为6.5km,采用的是蒸汽机车。在19世纪中叶,伦敦是当时发展最快的城市,人流也迅速增多。不断建设的新房屋、商店、办公楼和工厂压缩了本就不富裕的城市空间,为了解决这个现实的问题人们构思出了一种方式,那便是将火车埋于地下,这样就可以在不破坏地表交通的情况下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从那时起地铁这一新鲜事物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只是对于地铁以及火车这种新型的交通方式慈禧的那句话:让洋人给我们修铁路,那不是要断了我大清了龙脉吗?使得中国错失了铁路发展的开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则是1876年英国殖民者擅自修建的淞沪铁路,这条铁路可以说就是地铁3号线的路基,这部分知识我们在介绍虹口区时会进一步讲解,在这里我们就不展开了。

 

如果说上海地铁的起点是1号线,那么1号线的起点正是漕宝路站。

1953年,苏联城市规划专家ΜΟЖИН与上海市政府当时负责市政交通的李干成秘密讨论了地下铁道规划。当时修建地铁的指导思想是“平战结合”。即平时用于交通.战时则用于战争,权重是向战备倾斜,重心在战时的指挥系统中心、军事要地,物资供应系统、安全疏解空间等。

1号线修建历史影响

上海市典型的由泥沙冲击而成的城市,在1000多年前整个上海都还处于海平面之下,因而上海的土质当中含水量过大。苏联专家在了解上海的土地结构后表示上海处软土地层,含水量多,因此不宜建设隧道工程。在上海这种土质里修地铁那好比就是豆腐里打洞,打哪儿塌哪儿,此时任副市长的李干成在这种情况下,力排众议,提出仍需要在上海作研究和试验,说服了大家。漕宝路站就是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为了给上海地铁建设及工程试验打下基础而开始挖掘开工建设的。1956年8月,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根据战备要求,向市人委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上海地下铁道建设开始提到市领导的议事日程,1956年便成为了上海地铁元年。以上这便是漕宝路站的宏观历史。

随着漕宝路站的开工建设,上海隧道工程局后续在1960年在浦东塘桥开始作盾构掘进试验。在1964年在徐汇衡山路段实施地铁扩大试验工程。这两个站我们都会在后文中为大家一一讲解。随后在66年时,一场10年的浩劫阻断了地铁的建设,地铁实验也被迫终止,在此期间甚至一些地铁工程也收到了些许的损坏,上海地铁的后续建设在70年代末才开始陆续恢复,而真正让漕宝路站独特的原因是1978年的漕溪路段隧道试验工程。(现上海体育馆-上海南站站),那就让我们花一点时间来了解一下这一历史事件吧。

相较于现在较为成熟的地铁修建技术,在70年代时人们并不知道如何在上海这种特殊的土质中修建地铁,于是上海市政府在1973年进行了漕溪路隧道实验工程,也就是采用论证过的两种方式来对同一段地铁进行修建,上述图片简单的介绍了具体的地理位置以及路线详情。实验证明了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片衬砌,以及用盾构法建造地铁区间隧道和地下连续墙法作地下车站围护结构,在上海市区地面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错综、饱和含水软土地层中进行地铁建设都是可行的、适宜的。但是因为盾构法具有速度快成本低廉等等优点,使得唉上海地铁后续的修建过程中大多采用的圆形隧道的盾构法,所以上海南站至漕宝路这段区间就成为了上海地铁中仅有的矩形隧道空间。至此漕溪路试验圆满成功,上海的地铁建造者们正式向世界宣告:苏联专家是错误的,在上海这种泥沙土质中建设地铁是可行的!这两段线段加在一起只有2.5公里,但是实验却进行了整整十年。

常规圆形隧道
唯一的矩形隧道

随后在1993年上海地铁1号线开通的时候,漕宝路站也顺势作为了一座车站得到了保留,但是因为其两侧的隧道不同结构,导致了漕宝路站厅的横向距离只有常规站厅的一半,以及其南北站厅相互独立不互通。这个问题如今是历史遗留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进行解决,相信这种特殊的地铁符号也将伴随一代又一代人。

狭窄的站厅

当我们乘坐地铁1号线从上海南站站出发前往市区的过程中,我们不会留意在漕宝路地铁站两侧车窗中的黑暗有什么不同,但正是这两端不同的黑暗见证了千万地铁工作者用自己的努力去打破不可能成见的印记,这种印记永远的铭刻在了上海地铁当中。在我每次经过漕宝路时,我都会下意识的放下手机,仔细的观察窗外的隧道,其实因为没有灯光的原因,我什么都看不见,但是或许是因为我懂得这段历史的原因,我却又能看到些什么。

 

本文初稿完成与2023.2.9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C%95%E5%AE%9D%E8%B7%AF%E7%AB%99/4166254?fr=aladdin

[2]https://hot.online.sh.cn/content/2015-11/13/content_7615809.htm

[3]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U4y1w7oR/?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c337bb965cd645e6e2036a24d67cf07a

[4]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9444584

[5] 徐道钫.上海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实施[J].城市规划汇刊,1999(06):22-25+79.

[6] https://www.tunnelling.cn/PLibrary/PLibraryArchivesDetail.aspx?Arch=162

[7]https://www.shtong.gov.cn/difangzhi-front/book/detailNew?oneId=1&bookId=68289&parentNodeId=68391&nodeId=65933&type=-1


徐汇-漕宝路-两段不同的黑暗,一种伟大的尝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