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不随性,有准备才能更耀眼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生活中需要你即兴发挥的场合真的很多, 比如,在电梯口遇见老板,你需要简短清晰地跟他交流工作;开会时,领导突然点你发言,你得有理有据、侃侃而谈;做汇报时,领导提问,你得从容应答;乃至于生活中,跟朋友同事闲聊,大多数人也希望自己说的话有道理、有深度。
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很多时候,我们的即兴都很随性,最后导致那短短的几十秒或者几分钟发挥失常,给对方留下的的印象也很糟糕。
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你表达得好不好,要看三个很关键的因素,它们是心态、准备和思维结构。
第一点、心态
很多人一发言,就不敢抬头看人,心跳加速,支支吾吾,连说话声音都变了。
他们担心同事会怎么看他、领导对他会有什么印象等等。
这种心态明显就是错误的,那我们要怎么改变呢?
大家可以换一种想法:说话表达,不是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是在慷慨地给他们送礼物!
你把自己的知识、信息、灵感,或者亲身的经验、独到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这就是非常宝贵的礼物。
想想看,你的伴侣或者好朋友过生日,你带着花,拿着礼物,交到ta手上,对方是不是很开心?而你呢,也感觉兴奋、期待,还有点小激动。
说话表达,也是相同的道理。
你可能会说:我只是汇报一下本月的业绩,也算送礼物吗?
答案是:当然算。向老板汇报工作,是展示团队的成绩,分享信息,帮助老板更好地决策;会议发言,也是在帮助参会者,收集灵感,交流碰撞,发现意想不到的好点子。
更重要的是,当你不再过度关注自己,不纠结“我这句说得怎么样”“老板是不是觉得我没讲好”之类的问题,你就腾出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内容本身。
你会开始想:“我能分享什么呢?”“怎样让别人听进去呢?”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要做什么上,就有更多的可能性,把事儿做出彩。
第二点、准备
你可能会有点奇怪,即兴发言,不就是临场发挥吗?怎么又要准备了呢?更何况很多时候没法准备,比如你到了会场,听了介绍,才有了一些看法和见解,你也不知道啥时候撞见领导,或者汇报时他们会问什么问题。这怎么提前准备?
这里我给大家分享几个小技巧:
1,开会的时候,一边听报告,一边头脑风暴,在本子上写下你想到的关键词、案例或者观点。即兴发言的时候,围绕1-2个最重要的观点去讲;
2,平常就准备好自我介绍、工作总结、项目进展等内容,不用太长,几句话就足够了。
3,当你遇到老板或者客户时,花十秒钟润色一下你早已准备好的几句话。
就像一句话说的,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第三点、结构化的思维
我们刚才讲了提前准备很重要,那到底要准备什么呢?
其实就是要准备一些固定的结构,把我们松散的想法组织起来。
有结构和没结构的差别真的很大:
举个例子:快过年了,我要和家人一起做很多准备:收拾房间,买糖果,擦洗家具,修门口坏掉的电灯,洗车,买新衣服,买烟酒。
听完这段话,你能记得具体说了什么吗?是不是感觉乱七八糟的,只能记住其中两三项呢?
这是因为,我没有按一定的结构来讲。我把这段话稍作修改,变成下面这样,你再听听:
快过年了,我要和家人一起做很多准备:第一,修理电灯;第二,清洁卫生,要收拾房间,擦洗家具,洗车;第三,买东西,要买新衣服、烟酒和糖果。
改过之后,是不是觉得简洁明了,更容易记住呢?这说明,我们的大脑更喜欢“简短、有规律”的信息。
这里就涉及了一个最简单的表达结构,就是“黄金三点法”,也就是把一段话分成三部分去描述。就算你讲完后,大家不记得具体的细节,至少能记住3个关键词,而且觉得你的发言很有条理。
比方说,向领导汇报,新人入职培训包括哪些内容呢?你可以这么说:第一,熟悉公司文化,包括了解公司历史,学习公司内部专有名词;第二,人际关系建设,包括认识同事、开部门分享会;第三,熟悉业务,包括体验产品和客服工作,学习内部系统。
提升自己的语言结构并不困难,只要你在生活中能够刻意练习“三点法”,很快就能够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