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考点 | 美国新纪录电影的艺术特征及代表人物
一、定义
美国学者林达·威廉姆斯在 1993 年的题为《没有记忆的镜子一真实、历史与新纪录电影》提出新纪录电影的概念,他认为:“纪录片不是故事片,也不应该混同于故事片,但是纪录片可以而且应该采取一切虚构手段与策略以揭示真实。”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新纪录电影延续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的传统,同时也向格里尔逊时期纪录电影传统的回归。 这些新纪录片着重观察和拍摄美国各种公共机构,记录美国社会变迁。创作者们怀揣着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使命和立场,企图将纪录手法与虚构策略融为一体,以此来扩展人类探索时空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纪录电影的认知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基本特点
1.积极主张虚构的纪录电影。目的在于更好地揭示真实; 2.否定传统定义的纪录电影; 3.关注历史和社会问题,其处理的题材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严肃、复杂而棘手的问题; 4.拥有大量观众。
三、美国新纪录电影的艺术特征1.风格:强调个人视角和主观感受
新纪录电影强调导演的个人视角和主观感受,通过个人经历、观察和思考来呈现事件和人物。这种手法使得影片更具真实感和可信度,同时也赋予了影片独特的艺术风格。美国新纪录电影的创作者善于赋予客观事实的最直观的纪录,他们企图从各种社会现象中抓住生活的本质,从历史中吸取发展的教训,用纪实风格的电影语言,发展了写实主义的表达手法,以客观冷静的视角来捕捉已经发生的事实。 如莫里斯的《细细的蓝线》讲述 1976 年美国德州达拉斯市一个被冤枉的杀人犯,因谋杀警察被判有罪而执行死刑,11 年后终因真相大白而洗清罪行的故事。导演利用纪录片揭穿一宗谋杀案的现实真相用一部电影帮助一个冤狱中的男人获得自由。 再如莱兹曼花 11 年拍摄完成的纪录片《证词:犹太人大屠杀》长 9 个半小时、以二战纳粹对犹太人大屠杀为背景。导演寻访当年事件发生地,访问经历者,包括幸存犹太人及纳粹分子。影片的上映被誉为“世界纪录片史上的最重大事件”,旨在灭绝种姓的屠杀犹太人的行为,为了寻找替罪羊而几乎置人于死地的错判案件)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分析,目的在于提醒人们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2.叙事:创新性的叙事方式
新纪录电影在叙事方式上进行了创新,采用了非线性叙事、交叉剪辑等手法,打破了传统纪录片的线性叙事模式。这些手法使得影片更具观赏性和吸引力,也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3.手法:多样的表现手段
新纪录电影在表现手段上也进行了多样的尝试,除了传统的影像和声音手段外,还加入了动画、图表、文字等多种元素,丰富了影片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与之前完全不干预的纪录片相比,美国新纪录电影导演们的创作意图还是隐藏再被旁观的画面中,让观众在安静的旁观状态下去审视、思考影片深处所蕴含的事实真相,从现象而表现其本质,是新纪录电影对真实生活主题的反映。 如怀斯曼在《疯人院》中,描写了波士顿郊外一所监狱式精神病院的情景——工作人员的冷漠,对病人暴虐,体现了导演对非制度化精神健康的支持,以及对国家和公民疏离关系的隐喻。 美国新纪录片的良好创作态势还在持续,也由此引发了新纪录片创作中诸多敏感而又无法回避的纪录片的真实问题、搬演、资料引用、对拍摄对象的态度以及其他的美学问题和社会道德问题的探讨与辩论。与后现代社会这个没有恒定的主题、反英雄的时代相适应,它表现出一种空前的杂交和包容性,有意的模糊了传统记录片的划分。
4.主题:关注社会现实和政治议题
新纪录电影关注社会现实和政治议题,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入剖析和探讨,引发了观众的思考和反思。这种关注现实的态度也使得新纪录电影更具社会意义和价值。
四、代表人物
1.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
迈克尔·摩尔是美国新纪录电影的最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影片以对社会问题和政治议题的深刻剖析而著称,如《罗杰和我》、《华氏911》等。
2.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
埃罗尔·莫里斯是一位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和制片人,他的影片以对事件和人物的深入调查和思考而著称,如《细蓝线》、《战争之雾》等。
3.肯·伯恩斯(Ken Burns)
肯·伯恩斯是一位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和制片人,他的影片以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和探讨而著称,如《内战》、《爵士乐》等。
参考文献
1.电影鉴赏学习手册- 徐溧遥主编 - 2013 2.电影概论 第2版- 杨远婴主编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