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更名“婆罗多”不是开玩笑,莫迪打的是什么算盘?
前几天看到印度想改名巴拉特的新闻,还以为是搞笑,没当回事。这几天关于这个事情的报道铺天盖地,看来莫迪还真有可能就这么干了。只能说我们对印度缺乏了解,原来在印度宪法里,印度就有两个名字,印度宪法开篇即写道:“印度,也就是婆罗多,是一个联邦国家。”
之前中文媒体翻译成巴拉特是音译,现在翻译成婆罗多,是意译。古印度有个史诗级巨著《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摩诃”是“大”、“伟大”的意思,“婆罗多”就是指“婆罗多族”。古印度很多典籍里称印度人是婆罗多族,类似中国人说的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可以称为中国,也可以称为中华、华夏,印度这个婆罗多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婆罗多一词源于梵语,字面意思是“承载、携带”,延伸意为“寻找光明与知识的人”。印度之所以现在要改名,这次G20总统邀请函直接写成“婆罗多总统”,而不是“印度总统”,原因是莫迪在印度发起的去殖民化和印地化愈演愈烈。印度人觉得印度india这个词是英国人带来的,带有殖民色彩。
莫迪担任印度总理以来,印度确实在去殖民化上做了很多,以前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现在已经改成印地语了。india是英语中印度的叫法,而婆罗多是印地语中印度的叫法。印度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很神秘的国家,虽然是邻国,我们对这个国家了解得相对还很少。
印度更名婆罗多背后,在印度国内还有政治、宗教斗争的目的。近年来,印度人民党等印度教民族主义势力频繁使用婆罗多这个称呼。在印度教民主主义者看来,婆罗多一词可以彰显印度文明尤其是印度教的悠久历史,
相比印度,婆罗多具有明显的印度教色彩。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已经把自己和印度教民族主义绑定,并且和在野的印度国大党和伊斯兰教党派完全对立起来。如果更名成功,也将进一步提升莫迪在印度的声望和支持度。
上个月,印度总理莫迪在该国独立纪念日当天表示,他保证印度的经济规模将在五年内跻身世界前三。此前莫迪出访美国时也曾这么说过。2022年印度以3.5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莫迪在讲话中表示,他相信在2047年,也就是印度独立100周年时,印度将成为一个发达国家。
不过标准普尔全球和摩根士丹利在2022年的预测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2030年才会赶超日本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莫迪要保证印度五年内赶超日本和德国,不仅要让印度经济高速增长,还需要这期间日本和德国经济低迷。
有趣的是,部分印度媒体担心印度改名婆罗多后,巴基斯坦会改名印度。也有人开玩笑地说孟加拉国还等着改名巴基斯坦呢。这三个国家都是从印度分出来的。还真说不好会不会有这种神操作。
-----------------------------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深度观察产业经济与财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