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了键盘UP主三年,我眼中机械键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22-10-30 21:11 作者:七骑士托马斯  | 我要投稿

本文首发于少数派matrix社区,已获得matrix社区精选

满打满算,我加入键盘圈子已经超过三年了。我感觉自己非常有幸,能亲身经历键盘圈子三年之间的种种改变。结合自己的每一个过往经历,给大家总结下键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 2019年,热插拔结构萌芽

在2019年,客制化键盘圈子当中,热插拔结构逐渐普及开来。那个时候我是一个很普通的键盘小白。只想要一个高端机械键盘,来满足我一个手游程序员的日常工作需求。而客制化键盘需要买家亲自去组装键盘的所有零部件。而安装轴体对于小白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门槛。在当时安装轴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传统的焊接,需要用户学习焊接的基础知识,需要购买焊台,焊锡。学习焊接轴体的操作技巧,操作不当,还有可能把键盘电路板烧毁,损毁轴体。因为客制化键盘都是采用团购的形式,制作工期极长,所有的零件都是根据购买量定制的,电路板有个三长两短,再找一块电路板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焊接完成之后,想要更换轴体,更是一件麻烦事,需要重新拆解键盘,学习使用吸锡器。键盘带有热插拔结构之后,只需要在安装之前,掌握轴体的安装方向,轻轻一按,轴体就安装完成了。可以说是小白新手的福音,能极大的降低客制化键盘圈子的入圈门槛。

而在当时,愿意增加热插拔结构的客制化键盘,却非常的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分成两种:
一是客观原因,在当时客制化键盘的生产线,没有现如今那么强大。零件需要外包出去制作。负责生产的工厂水平参差不齐,最终生产的成品,出现划痕,刀痕,色差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外包的工厂心术不正,直接卷钱跑路。键盘的电路板制作也是如此。为了满足客制化键盘圈子内用户的需求,团长一般会出不同的佩列来吸引用户,比如无win键佩列,hhkb佩列,7字型回车,长空格佩列,阶梯caps lock 佩列等。加一个热插拔就意味着双倍的电路板定制需求,所以往往支持热插拔的客制化键盘,选配项都是被阉割的。甚至有可能延后补发电路板。
二是主观原因,客制化键盘在当时的高端玩家心中,就是需要用户全程手工组装的,不会焊接在一部分极端的人心中,就意味着处于鄙视链的低端。“不会焊接,还买什么客制化键盘”,在2022年的今天,热插拔结构早已普及,回望这句话,简直就是笑话。但是这就是客观存在的。客制化键盘的玩家也属于硬核玩家了,当时就有人认为,焊接过的轴体,更牢固,“手感”更好。另外,因为焊接有难度,也催生了代组装的生意,他们和部分键盘团主的利益深度绑定,代组的人降低了键盘的购买门槛,等于替团主招揽了生意。而代组的人,卖艺挣钱,或者在自媒体平台上直播获得流量。在YouTube上,早期的键盘博主Teaha type就是靠给人代组,成了当时的YouTube键圈顶流,还吸引到了不少键盘厂家的赞助。有靠代组成就事业的人,自然也有依靠代组挨骂的。也有部分代组自身实力不足,依靠自媒体平台建立知名度,大肆收取代组费用,因为寻找代组的人,普遍也都是萌新小白,不容易发现问题,等他们真实的实力被曝光之后,他们也早已获利颇丰。热插拔结构能大幅降低组装难度的设计,降低了对代组的依赖,触动了这部分人的利益,他们注定不会支持这样的结构出现的。


 2. 2020年,热插拔结构键盘的爆发。


不过,热插拔结构,终有一天会被人发现其中的商业价值。
在客制化圈子内,我目前最喜欢的客制化键盘团长,还是xikii。早期制作的两款客制化键盘master 98还有1800mini,都是直接使用热插拔结构。买家购买之后,收到的就是组装好的成品,只需要安装好轴体还有键帽,就可以马上使用。非常注重新人用户的体验。虽然降低了玩家的入门门槛,但是客制化的精神依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800mini拥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键盘佩列,并且拥有强大的网页版的键位编辑器。一开始这个佩列上手难度很大,但是越用越好用。千人千面,玩法非常多。收获了大批的种子用户。为日后xikii厂长的成功带来了坚实的基础。



而热插拔键盘的爆发,我个人认为依靠的是keydous NJ68这把键盘。借着KOL的宣传和推荐,让keydous这个品牌一战成名。

keydous NJ68最大的两个宣传卖点就是热插拔,还有优秀的大键手感。虽然是一个塑料键盘。但是命中了大多数小白的基本需求:我可以随意更换轴体,满足比较浅显的客制化需求。有相对来说值得信赖的大键调教,不需要我去操心调教过程。对于大众来说相对合理的售价,在当时相对小众的68佩列,不占地方又能彰显个性。
keydous敢尝试将热插拔结构带入量产键盘当中,也需要一定勇气。对于一个量产键盘品牌而言,即便热插拔结构几乎没有什么学习成本。但是也容易出现不必要的售后问题,消费者不知道如何插拔轴体,甚至电路板都被按裂了都没有察觉。键盘回厂检查返修,才发现是用户自己操作不当导致的损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成本问题。

我个人认为,热插拔结构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首先第一点,对于消费者来说,键盘用到轴体失灵是很正常的事情。在热插拔结构普及之前,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只能是扔掉再买个新键盘。而现在,只要换一个轴就好了。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特定按键,使用不同的轴体,达到最好的操作体验。
第二点,对于商家来说,消费者可以自由更换轴体,是日后国内键盘厂商轴体发展的必要要素。哪怕是在2022年的今天,绝大多数消费者,也仅仅只知道樱桃的机械轴体,在他们的视角内,樱桃依然是唯一的选择。我承认樱桃至今还是拥有强大的市场,也并不是绝大多数人眼中的一无是处,比起樱桃当年物理层面的垄断,更可怕的是精神层次的垄断,热插拔结构的普及,就是撕裂这种精神垄断的必经之路。

PS:最近我卖掉了手里推广的樱桃键盘,顺带附送了其他厂家附送的客制化轴体。买家在收到新轴体之后,感觉非常开心。因为他从来没想过,其他轴的手感竟然是这样的。

3. 2021年上半年,键盘进入降噪时代

2021年的客制化键盘圈子,已经开始追求键盘的打字音是否足够好听。客制化键盘开始在内部塞入各种各样的消音棉。用什么材料不重要,只要能把键盘内的空间塞满就行,尽可能的阻止除了轴体之外的所有键盘部件发出声响。使用的材质也是五花八门,除了常用的eva材质,poron材质,硅胶材质,还有见到泡泡纸,普通纸巾,甚至是橡皮泥。对于客制化键盘来说,这招并不需要多少成本,却迎合了当时市场所谓的潮流。在这个时候,量产键盘内的代表就是达尔优的a87了。全键热插拔,配有完整的消音棉,自主研发的轴体,便宜好用,并且价格在500元左右,性价比极高,也让达尔优在外设圈子内有了一席之地。

4. 2021年双十一,gasket结构到来

2021年双11,达尔优a98到来,同时意味着,量产键盘也可以拥有gasket结构。键盘的gasket结构指的就是:键盘在上盖和下盖之间,使用垫片来固定键盘定位板。在2017年,就有客制化键盘采用了符合这个定义的设计。不过从来没人严格的去要求垫片要用什么材质,用在哪里,用何种形式体现。
真正意义上,宣传自己是gasket结构,并且开团成功的首款客制化键盘,是来自于中国作者刘易斯的火山660,在他的开团介绍当中,他有解释自己为啥新键盘选择使用gasket结构。在之前,固定键盘定位板的主要部件,无非就是坚硬的下盖,或者是某几个螺丝。不同按键距离对应的支撑结构,必然有不同的距离。离支撑结构越近,按键的手感必然更硬,越远就越软弹。造成打字手感的割裂。而使用垫片结构作为支撑,就能相对更好的分散按键按下时候的压力,拥有更一致的打字体验。这是刘易斯选择gasket结构的主要目的。

图片来自:lilzcc

可gasket结构到手之后,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他的第一使用感受就是软弹。用户在之前完全没有想过,一把键盘按键按下去会和海绵一样软塌塌的。用户并不会在意这个结构是否增强了键盘的手感。他们第一反应就是,有趣,特殊,好玩。垫片越软,就越能刺激出这种新奇的体验。键盘想要拥有一个全新的卖点并不容易,垫片结构也并不是某个人的专利或者是发明,顶多算是个课题而已。gasket结构,又无疑刺激了客制化键盘圈子的新一轮高潮,团主们纷纷针对gasket结构发布新作,以抒发自己的理解。客制化键盘的玩家们也非常买账。所以gasket结构,被量产键盘品牌应用到自己的产品上也不足为奇了。

不过,gasket结构也逐渐出现了舍本逐末的趋势。软弹过度,反而就牺牲了敲击的一致性。达尔优a98是一个98佩列的键盘,尺寸比较大。敲击键盘正中心按键的时候,造成的形变也更加剧烈。

而用户高频使用的enter键,处于键盘的中轴线上,还需要卫星轴提供支撑,卫星轴的“地基”都是软的,就很容易出现出现问题。这是我个人认为部分用户反馈,回车键按下有肉感的主要原因。达尔优a98火爆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其98佩列本身,98佩列拥有更小的尺寸,但是又保留了f区,数字区。给了鼠标更充足的活动空间。

随着gasket结构的普及,也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炒作gasket的概念。比如根本不符合gasket结构定义,还自称为gasket结构的键盘。属于gasket结构,但是因为不够软弹,而被分为“真gasket结构”和“伪gasket结构”。还有键盘属于gasket结构,但是自称自己的结构是“gasket pro”或者是“gasket lite”。

也有一部分厂家,其实很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gasket结构,gasket结构能够进入批量大规模生产,本身也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会在后面的文字当中说明。

ps:其实还是那句话,gasket结构的定义本身就非常的宽泛,gasket pro max ultra plus来了也还是gasket结构。希望厂家真的别在玩弄这些无意义的修饰词了。


5. 半路杀出的程咬金,keydous NJ80


这可以说是我目前使用时长最长的键盘了。我也拍过视频,就是莫名觉得,这把键盘非常的上镜。颜值很高,我购买的TTC金粉轴加黄铜定位板的版本。长时间敲击既不会累,又有很强的触底反馈,确认感十足。对于我这样,喜欢按键按到底的人有难以放下的魔力。而这个键盘被人认为成功的主要理由,就是右上角的那个小旋钮。旋钮的功能能调整音量,仅此而已。但是这把键盘之后,紧接着诞生了一大堆的带有旋钮的键盘。

虽然那个时候拍摄的手法很稚嫩,但是到现在都对这把键盘的颜值非常满意

老实说,我自己也不太理解旋钮的流行的原因。我的同学也有购买同款键盘,他是忠实的电脑游戏玩家,就非常喜欢旋钮,在游戏的过程中,调整音量,设置静音。非常的方便。他确实是有非常独特的使用环境和使用需求,不过我也确实要承认,我在高中时候家里购置的电脑,附送的薄膜键盘就已经有旋钮了。只能说是文艺复兴了。有的键盘甚至上了双旋钮,但是无论怎样设置,旋钮都只能通过通用的接口来控制电脑音量,或者设置键盘自身的灯效还有亮度。几乎没有什么新意。

而我本人觉得耳目一新的按键旋钮,反而是来自于罗技的craft键盘,他反而是一把薄膜键盘。

除了旋转,按压之外,增加了新的操作逻辑,侧边轻敲。并且对adobe旗下软件,还有微软办公三件套,结合罗技的无线技术还有驱动,进行了深度适配。比较符合我的喜好,键盘在我眼中始终也最终只是生产力设备。我认为这是一个旋钮应有的贡献。

6. 2022年年末,高端键盘手办化,中低端键盘疯狂价格战。

其实截止到现在,量产键盘已经把客制化键盘能挖掘的东西都挖掘一遍了。客制化键盘确实是越做越好看了,但是想要有颠覆性的创新也很难再出现了。受到众所周知的口罩事件的影响,虽然大家在家办工的时间增多了,键盘的需求量大了。但是大家的钱袋子紧了。只能拼命的打价格战。价格战自然受到消费者的喜欢,可这最终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作为键盘的自媒体博主,除了键盘一个比一个便宜的这个特色之外,已经没有功能性上的优点可讲了。从短期来看,用户是获益的,但是长期来讲,键盘的利润无法支持持续性的创新,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而具有一定设计的能力的公司,键盘就做的越来越精致,会充分发掘颜值的可能性。向着桌搭的方向发展。比如阿米洛一直在坚持的国风属性。rog的极致战斗风,机械风彰显游戏品味。洛斐突破性的全透明1%键盘,女性向键盘。akko被人戏称为键帽厂,但是通过和各种经典动漫IP正版授权,去吸引对应爱好者付费。IQUNIX联合魅族推出的pandaer系列键盘,主打潮玩属性,先利用手机壳,T恤衫等便宜物件,推广自己的品牌形象,产生认同,再推广同主题的键盘,也获得了很好的销量。IQUNIX又推出了其兄弟品牌mikit,主打500元价位段市场,又拥有IQUNIX优秀的设计基因。melgeek凭借干净,透亮,圆润外形的mojo68,长盛不衰,一直是小红书里的网红键盘。小红书也成了部分键盘厂家推广的主战场,有很好的带货效果。

7. 理工男的浪漫,瀚文75问世。

在说瀚文75键盘之前,一定要提的是smartknob这个开源旋钮方案。我在逛b站的时候无意之间发现了这个旋钮的介绍视频,我也发了一则视频抒发了自己的感受。认为这个旋钮是旋钮键盘的未来形态。

在之后,我很幸运的提前从xikii那边知道了瀚文75的渲染图。但是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除了渲染图之外的一切细节,包括这款键盘是稚晖君联合开发的这个事实,也不知道键盘采用了类似smartknob的旋钮。当键盘发布之后,他几乎满足了我对一把键盘功能性上的所有幻想,当天我真的非常开心,因为终于有人在客制化键盘上,投入对生产力工具的思索了。就目前一些购买先行团产品的用户反馈的情况来看,距离最终形态还有很长的距离。不过也确实掀起了客制化键盘圈子内的大讨论,也吸引了很多不是键盘爱好者的围观,反而受到了很大的阻力,不知键盘者不解其所为。不过,这样的讨论我认为是必要的,键盘最终还是生产力工具,我希望有更多这样从生产力工具思考,从软硬件结合角度思考的键盘出现。可能这款键盘出现的时机有点早了,但是它应该要出现。

8. 未来?

我自认为,分成短期和长期。

短期来看,因为键盘在功能性上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装饰品,桌搭上的属性会日益凸显。键盘增加显示彩屏几乎是必然的。但是现在的屏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形态,怒喵的cyberboard只有简单的点阵彩屏。

总是踩在潮流前线的keydous发布了nj81,和nj68 pro。

还有拥有条状彩屏的tenet 70客制化键盘。

这些屏幕,要么就是UI奇丑无比,要么像素不足,要么屏幕不够大,限制了功能和颜值的发挥。当然,拥有更大的屏幕,意味着对电池更高功率的需求,更关键的是促使键盘的设计师,不仅仅要有优秀的硬件设计能力,也需要具备一定的UI设计能力,软件开发能力。促使彩屏拥有更多的可定制属性,增加和电脑联动的更多附加功能。键盘说到底,还是一个蓝牙设备,如何充分利用蓝牙的能力,也在考验一个键盘厂商的技术沉淀。只要键盘还在追求外形上的刺激,精致的彩屏,必然是最终的归宿。

长期来看,键盘的未来在于人体工学。

中国毕竟不是个人电脑还有打字机的发源地。根据美国劳工部1999年公布的资料,美国的腕管综合征患者数量已经超过了八百万,根据其94年的得到的数据,其中20%是由键盘重复打字和输入数据引起的。促进了人们对于人体工学的讨论。目前主流的键盘,在人体工学设计上都有缺陷。真正符合人体工学构造的键盘,有非常大的使用门槛。现代人对工作效率有极高的要求,没有人有那么多的时间去重新学习打字,所以人体工学键盘一直都非常小众。可历史已经证明了,人体工学已经是必然的趋势,现在去查看那些早期的人体工学键盘和打字机,你也会觉得无法适应,难以理解。可它们就是历史上的客观存在。或许50年后的孩子们,看着我们现在用的键盘,也会觉得不可思议吧。

9. 未来?真的是未来吗?

我其实一直都对自己的分析非常自信。但是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为啥一些传统大厂,反而对gasket结构,三模等无动于衷。比如说,大家一直吐槽的樱桃,轴体内的杂音问题,可以说十年前就没有解决了。可那又怎样呢?樱桃历史上的巅峰,可以做到月产2000万个轴体,而现如今流行的客制化轴体,月销能过二十万的都是极少数。明明樱桃做着全世界人民都还在信赖的轴体,结果在b站是被骂最多的。樱桃的键盘也常年在键盘销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之前所有文章当中提到的观点,很多厂商都做的很好,但是还是无法冲击这些传统巨头的在销量排行榜上领先的事实。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场景有几分熟悉?

这些大厂正在逐渐成为键盘领域的苹果。苹果的iPhone一天到晚被人诟病,万年不换接口,万年不变快充,万年没有优秀的手势返回。还在用着难看的刘海屏,药丸屏。可苹果依旧是手机行业最挣钱的公司。这不就正好对应键盘圈子内传统大厂的处境吗?
而国内的手机企业,它们玩命的卷,虽然不能全方位超越苹果,但是已经在某些细节方面,深得国内用户的喜爱。还比苹果便宜很多。这不就正好对应现如今的键盘小厂的状态吗?

类似苹果的键盘大厂有错吗?没错。gasket结构,三模,驱动,这些早就有了成熟的生产流程。对大厂来说易如反掌,甚至早就已经有原型机了。可以它们的角度来看小厂,折腾了大半天,连自己的百分之一体量都无法撼动。何必在意?
以小厂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做一条烦人的鲶鱼,搅动市场,获取对我来说足够的利益,让员工过上温饱的日子,让喜爱的用户满意,这就足以。我们都知道这世上有马斯克,我们没必要用他的赚钱能力给自己平添烦恼。
所以作为一个很普通的up主,我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我总归无法站在键盘圈子内“苹果”的这种高度去思考问题。这也许少数派充满力量,永远赶当人先不走寻常路的原因和稚嫩吧。


当了键盘UP主三年,我眼中机械键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