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伙骑行流浪四处漂泊,一个人独自行走了两年,感觉已经和社会格格不入

2022-11-11 00:47 作者:顽心不服  | 我要投稿

这几年网络发展的太快了,像我们这代小孩,很多人本身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在户外,但从这一代甚至再往上一些的人的命运和生活的方式已经完全改变了。

当所有人的方式方法改变了以后。从这个观点来看,那些个我们看似难以理解或者是很难模仿的生活,仿佛又拥有着它天然的合理性。

每个人都应该踏上这样一条道路,去寻找自己此生的意义。

我想他对我的一个很大的影响,就是感动之余的一种信念的突然浮现——阅毕万卷书,必行万里路。


很多时候,自从开始识文认字并享受到了一种越来越天然的好奇心的时候, 就一直在不停的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于整体的生命展开意义的追问。

最近我好像找到了一些,不再厌恶所谓的人生没有意义,也越来越为了生活当中的柴米油盐而感觉到有些焦虑……这与我最起初的观念,似乎背道相斥,然而我却更能够全然都安住于此,确认这是真实的我。


每当我在骚扰动摇的时候,我的心就会联合我的潜意识用脚投票。


远方的景和伟大的书一样,最好的一点是人生具有非遍历性。

在生命的初期又或者是不具备条件的时期里面,我们越发的能够遇见一本好书、一个好友、一处好景,或者有一种持续开拓、持续向未来,持续有外人看来很繁重的学习、工作、运动量,似乎才是我们的本来。


人心为何总是习惯蜷缩着?

所以那些个视觉上的伟大和地理中的辽阔,总是协同着书本文字以及伟大的精神,一起给予我们很大的心灵的震撼和对于所有生命一切的细细体悟。


有时候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有时候选择另一条路线去挺进自己的目标,有时候遇到很多不如意,如一路上的惊险和刺激在另外一种滤镜看来这就仿佛是难以想象的残酷和凶险……

但是,每天起码花两个小时去扎营,然后第二天早上再拆掉,这些似乎最能抚慰一个凡人躁动了30年的心,也是差一点麻木的心。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袅袅炊烟升起的时候,或许帐下只有一盏炉子、以及一个人在那里孤独的坐着,他用视频记录下这一切,再花上一个多小时去剪下这些。

或者更多


有些时候来不及捡完所有的一切生活的细碎,炖的大米已经在气炉上面的高压锅里闻到了她的热香,炒的菜也依旧是自己所熟悉的那个胃口。


这是一个伟大的灵魂,能够带给所有,用读一本书安静下来,这样一种心情去看待他的作品和了解他的为人的感动。

他在人生这条道路上与其说是一个百万级的博主,与其说是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样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出行方式,以及对于整个全中国的一种浪漫的、没有钱的追逐。

当我们所有人的目光都移向了资本化的城市,其实更多的,也是可能被忽视的重要的、是看不见的。


毛发皮囊只不过是表面的,而更为深邃的,却是更有韧性的。


他有那样一份韧性,带给了太多人感动,也由于客观分析安全实在有所欠佳,所以时常让人牵动心魂。

但是有一刻想起来,他又是那么的幸运…他做了正确的选择,他通向了那时候看起来的一无所有…有很多同样骑行的人、同样流浪者的人过得很苦,而百万级的流量确实让他的生活处境改善了不少。


他的幸运还体现在他所经历过的一切 ,这其实是老天给每个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暗示——我们很少能够真正的听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召唤,我们也很少能够真正的躬身入局,以一个顽强的生命和坚韧不拔的灵魂来进行一场绝对高质量的生命意义的“巡路”。


终究这条路线还是要回归的,终场其实一直就在起点,他有牵挂的老人、也有疫情之下想回而又难以回去的家……

是否也有一刻,褪去一切?他自己选择的外人眼中的苦难和老天给他的眷顾,以及一路上遇见的风景,甚至是纯粹带给每个人的感动?


他也只是万千种可能当中的普通人。


徐云,一个朝圣的人,一个配得上他年龄成熟度的、现代社会当中少有的成年人,一个以自己的方式、以自己的脚步、以每一圈的蹬踏,来丈量人生、来让每一天过得高质高量的人。


无论是开场的时候说的快了说成了“鲟”,又或者是“徐云流”加上“浪中国”三个狂字,他都是绝对绝对很少能够让人看到以后安静下来的存在。


起码来讲,现代人每天十来个小时的电子设备接触至于发胀发酸的眼睛,也应当遍览祖国来之不易的江山万里。


看尽繁华,看尽落寞,看尽吹过不知疲倦的风,看尽风华着的高山流水。


所谓知音,或许正只是单在你我心中。

格格不入,本身就是常态。


因为,昨天老是跟今天很像,明天也或许总能有些预料和有些确凿。


个体越是多样,越是能够实现自我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对于整体来说,这才是他最大的共享——只不过这样一份共享,往往来的是大概率残酷的。


因为人心,渴望巨人,也渴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但是有些事情只能够亲身去做,才能够有机会做到。

不过我们要么是出在过去,要么是飞在未来,而真正在路上、在当下的人,他们则正式成为在巨人的路上。



而巨人是人也不是人,所以总显得的与世不容。


回题——“格格不入”。


白圭2022年11月11日00:14于吕梁离石家中

小伙骑行流浪四处漂泊,一个人独自行走了两年,感觉已经和社会格格不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