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都亭驿,全国中心驿站

2022-11-14 06:29 作者:索易记录  | 我要投稿

每天行走在河洛大地,不经意间发现的一块石头,一根兽骨,一块砖头,一片瓦片,一棵树,一座桥,一个街道名字,都有可能代表着一段辉煌的历史,蕴藏着一个优美的故事。于是,就想着用文字视频照片把她保存下来。深度洛阳游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本篇为深度洛阳游的139篇。

驿站,是指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场所。驿,又称邮驿,其主要职能是传递军情、政令、信件,到后来发展为接送官员、转运物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驿站组织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最远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烽火戏诸侯说的就是驿站的事,杨贵妃吃荔枝就是驿站的功劳,。

东汉时,周南驿即都亭驿,为全国中心馆驿,一直到北宋。都亭驿最繁荣在唐朝。唐朝邮驿设遍全国,驿站有驿舍,全国共有1,639个驿站,人员共20,000人,中央由兵部驾部郎中管辖,节度使下设馆驿巡官4人,各县由县令兼理驿事。向东可以到汴梁;向西可以到长安;向南可以到襄州,向北可以到太原。都亭驿洛阳城内的一个驿站,是中华第一驿站。

都亭驿向西经崤函古道到长安。崤函古道是指先秦以来至民国时期,由西安(长安)和洛阳之间的一条交通要道,全长约400华里。唐时期实行的“两京制”,崤函古道成了一条名符其实的京畿大道。是长安和洛阳的唯一通道。崤函古道的西端是关中平原,东端是河洛平原,北边是晋南平原。关中平原,河洛平原,晋南平原。是中华文明发源的核心地区。长安至陕州共设有27个驿站。自陕州东南至洛阳的崤山南路共设置馆驿11个,而崤山北路所设馆驿仅3个,这三个驿亦非常设。两京驿路过潼关之后进入今河南省境,驿站的设置依次为:盘豆驿(今灵宝县旧阌乡西盘豆)、湖城驿(今灵宝县旧阌乡),湖城驿以东分南北两条驿路,北路仍沿黄河南岸行,依次为稠桑驿(今灵宝县北稠桑)、桃林驿(今灵宝县旧城),南路自湖城县向南,复沿华山山脉北麓东至虢州,馆驿依次为荆馆(今灵宝县旧阌乡南35里处)、柏仁驿(今灵宝县),从虢州东北行,沿鸿胪水(今灵宝县弘农涧) 亦至桃林县,与北驿路相合,复沿黄河南侧东行,馆驿为甘棠驿(今陕县旧城),路自陕州分南北二道,崤山北道沿谷水河谷东至洛阳,沿途所设馆驿有芳桂宫驿(今渑池县西五里黄花村)、渑池南馆(今渑池县)、新安驿(今新安县)至洛阳。崤山南道自陕州东南行所设馆驿依次为硖西驿(今陕县硖石镇)、鹿桥驿(今洛宁县北40里)、嘉祥驿(今宜阳县三乡西北)、三乡驿(今宜阳县西三乡)、福昌馆(今宜阳县西福昌村)、柳泉驿(今宜阳县西北柳泉)、甘棠馆(令宜阳县城内)、寿安山馆、三泉驿(今宜阳城东25里苗马村)、甘水驿(今洛阳市西南甘水入洛河之口)、临都驿(今洛阳城西五六里处)、都亭驿(洛阳城内)。

都亭驿自洛阳向南至襄州的驿路是通往南方的重要驿路。为南北交通要冲。洛阳至襄州沿途所设馆驿为:都亭驿,龙门驿,彭婆馆、白沙馆、石壕驿、广城驿、郁阳驿、汝州梁县驿、汝州驿(今汝州市)。南行经邓州穰县驿,抵邓城县(今湖北襄阳县西北邓城),渡汉水至襄州襄阳县汉阴驿(今湖北襄樊市)。襄州有汉水航行之利,径达鄂州,有陆路南抵荆州江陵,经由长江,西通巴蜀,东下吴越,南经洞庭湖通往湘中、岭南,故这条驿路是唐代南北的重要交通线。

都亭驿向东至汴州的驿路是两京驿路的延伸,由东都都亭驿东行至积润驿(今洛阳市汉魏故城上东门外)、首阳驿(今偃师县首阳山一带)、曲河驿、洛口驿(今巩义洛口)、汜水驿(今荥阳市汜水乡原汜水县城)、索亭驿、广武驿、管城驿、圃田驿、大梁驿等10余个驿站。出洋州后再经陈留、雍丘(今杞县)、襄邑(今睢县)、宁陵至宋州(今商丘市)可联系东方广大的地区。

都亭驿向北至太原,驿路依次为都亭驿、积润驿、上古驿(今河南孟津县上古村)、叩马驿(今孟津扣马村)、河阳驿(今孟县南)、怀覃驿(今沁阳县城),万善驿(今沁阳北)、洞过驿、龙泉驿、梁侯驿、太平驿(均在今山西境内)等。这条驿路自怀州东北行经卫州(今卫辉市)、澶州(今清丰西)可达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



都亭驿,全国中心驿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