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 上洞全佛寺
每天行走在河洛大地,不经意间发现的一块石头,一根兽骨,一块砖头,一片瓦片,一棵树,一座桥,一个街道名字,都有可能代表着一段辉煌的历史,蕴藏着一个优美的故事。于是,就想着用文字视频照片把她保存下来。深度洛阳游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本篇为深度洛阳游的第134篇。



洛阳偃师上洞全佛寺,位于环城北路上的城关镇杜楼村北邙山龙泉沟内,该寺院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梯次而上,坐落在沟与山巅之间的台地上。该寺庙给人以“山中藏古寺”之感。
上洞全佛寺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历史上曾称之为“上洞”、“佛洞”、“龙泉洞”,北宋政和年间改称“龙泉寺”,1991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定名为“上洞全佛寺”。
历史记载,唐代开元年间玉真公主前往中岳朝拜其师,至偃师,夜住马鞍山一山神庙内。第二天早晨,她看到周围山峦叠嶂,松柏青翠,山坡上牡丹花盛开,山涧内泉水淙淙,山涧间雾霭缭绕,遂在此布坛传道。乡人信士以玉真公主为荣,在其休息设坛处挖洞修殿,取名为上洞,取道家洞天福地之意。
玉真公主(?-762年),李氏。唐朝时期公主,唐睿宗李旦第九女,唐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同母妹,母为窦德妃。景云二年(711年),封玉真公主。在王屋山入道修仙,尊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师”。据灵都观《玉真公主入道灵坛祥云记》碑记记载,玉真公主此后长居济源王屋山灵都观。宝应元年(762年),卒于东玉阳山仙姑顶,葬于灵都观北平阳洞府前。
寺院院落不大,但错落有序,两廊坊双层对峙,均可拾阶而上。东为菩萨殿,西为千手千眼观音殿,现存观音塑像巍峨耸立,占据两层建筑,在一楼和二楼均可观瞻。其每只手心中有一只眼睛。
院落正中为挺拔的四层建筑,挑檐翘脊,红墙绿瓦,金碧辉煌。首层为大雄宝殿,大雄者,即释迦牟尼,乃佛教创始人。第二层正中为三世佛,又叫三祖佛,象征过去、现在、将来。
寺内现存的乾隆、嘉庆、同治时代的五通碑记说,从乾隆十二年至同治四年的百余年间,寺院屡有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