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s":[{"insert":" 【锁麟囊】是久演不衰的一出程派剧目,多年来关于此剧的研究资料已经很多。我也和老朋友戴老师、小戏友李成蹊老师等多次探讨过【锁麟囊】。这次主要谈谈【锁麟囊】里程先生初演时的几个细节。王龙章先生有幸在四十年代初期看了几场程先生的【锁麟囊】,这是他讲的程先生早期演【锁麟囊】的一些特色,从中可以窥探程先生的精湛表演。\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2.sanwen.net/b_article/watermark/cb7d8eb69e568f895c18af30352d6333df5cca84.jpg","width":924,"height":1416,"size":472683,"status":"loaded"}}},{"insert":"\n 一、【锁麟囊】里融合了闺门旦和青衣两种演法。“挑选妆奁”那一场,程先生的台步与后边自回娘家那一场开始的步法是有些区别的,前者台步有闺门旦的轻灵,后者台步要的是青衣的端凝。且看囊时,程走三步,三翻水袖,梅香矮身托囊迎三步,两人高低错落,一静一动。\n 二、【春秋亭】里赠囊时,程先生递囊是用双手的。演法是一手捏着囊口,一手托囊底,转身递给梅香的。王老师解释说,这一袋珠宝里有“金珠、红珊瑚、翡翠、夜明珠、赤金链、白玉环”等等,不说太沉甸甸的吧但多少是有些分量的,要用双手拿着,因此程先生这个细节注意的好。\n 三、【花园】里小少爷玩皮球时,程先生的表情是在低头愣神的过程中偶用眼睛的余光,扫一眼旁边的小少爷的。看孩子嘛,是不能离开大人视线的。小少爷喊“球上楼了”后程先生那组身段——扬袖转身后接“犀牛望月”(太极拳的搬拦捶反着来的),这个转身也不是为转而转的,而是剧情需要:转身后程先生有个向后边快速一望两望的身段,然后才转身仰身看向楼上的——这个转身,是为了回望并观察后边有没有人看见小少爷把球扔楼上了,怕小少爷的喊叫被旁人听到。\n四、【找球】时程先生最初设计的小楼是分里外间的,因为按常理,人进屋子找东西肯定先扫视一遍,确定东西所在大致位置的,因此如果墙上挂着锁麟囊,不难第一眼就被发现。所以程先生那时演法是在外屋找寻一番,然后有个迈步进里间、一抬头就看到锁麟囊的过程。后来有个程迷冯子都老先生,他是山东掖县人,他看了锁麟囊对程先生说,他老家那里的角楼一般都很小,不可能在里边大幅度的扑腾着找东西的。于是程先生就改为在一间屋子里找两三番,小少爷也帮着找并顺便由他拉开挂锁麟囊的帷幔,于是薛湘灵才看到了挂着的锁麟囊,这样更符合情理。\n五、“参到了酸辛处泪湿衣襟”的大腔,程先生对朱企新先生讲,有一次他和刘斌昆一起去游览苏州上方山,偶然听到一位村姑在唱小调“哭七七”,程先生一听就着迷了,不住赞叹,于是给了村姑一些钱,虚心向村姑学习了这段唱,后来把这旋律融化了用在“泪湿衣襟”的拖腔里,新颖动听。可见程先生善于吸收民间音乐素材。\n"}]}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