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境界,也有底线
人有境界,也有底线。境界给人以光明的前景和希望,底线则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一个人没有境界,顶多差劲一点,但没有底线,就会出大问题。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
孟子曰:“人有所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才华横溢,却徘徊于仕与耕之间,后归隐田园。这一切源于他不愿打破自己的底线。陶渊明清正廉明,从不攀附权贵,也绝不阿谀奉承,而是选择一生坚守原则,把才华赋于诗中,流芳百世。守住底线,不仅在于做了多少事,更在于明白哪些事做不得。
自然规律是规矩;四季轮回、物种演化,五运六气,无不遵循着某种自然法则,你得遵守了,这是对自然规矩的敬畏。
社会习俗是规矩;行为习惯、生活伦理,包括约定俗成的各种“老理儿”,这个,你也得不要违背了,约束你做事的规矩,这是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舒适的基本规矩底线。
规章制度是规矩;人法律法规、组织纪律、村规民约,你同样得遵守了,这是不可轻易触碰的社会规矩高压线。
《韩非子·解老》云:“万物莫不有规矩。”
人生在世,与人交往,修身养性,处处都离不开规矩。
懂得规矩,守住规矩,才能守住人生。
一个人有原则、有规矩,才能内心方正、平静。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一个人在得意时坚守原则,可能是名誉使然,但他在失意时依旧坚守原则,那就是真正的善良。原则不是不通人情,也不是对外界的敌意,而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规范。守得住原则,才守得住那份心安。
严遵曾言:“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
李女士是低保户,早些年得了一场重病,丈夫常年疾病缠身,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
夫妻俩经营一个只有一平方米多的摊位,靠买卖鸡蛋、干货、面条等维持生计。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一天,也只有50元左右的收入。还有一个孩子大学刚毕业,目前在家里待业。
一天,她在摊位不远处,捡到一个钱包,看到里面有几千元现金、银行卡及身份证等,就立即联系失主来认领。
失主拿回了钱包后,立即从包里拿出一沓钱感谢她。
但却被她断言谢绝:“这只是件小事,这不算啥。再说,如果我想要你这钱,那还不如当初捡到的钱不还给你。所以这钱不能要,拿了你的钱,我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守得住原则,才守得住那份心安。日子再难,也要把人做好;生活再苦,绝不能毁掉品行。仰不愧天,俯不愧地,无愧于人,无愧于心,坦坦荡荡,光明磊落,凭良心做人,凭良心做事。
人活着,如果没了原则,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不受控制,终会坠落。所以,做人,只有坚守原则,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坚守做人的原则,我们才能控制好自己,不迷失方向,不迷失自我,在正确的道路上,活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一个人在得意时,坚守原则可能是名誉使然,但他在失意时依旧坚守原则,那就是真正的善良,原则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规范。
淮南子曰:“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生而为人,不可漠视规矩。
也许你会认为守规矩可能会很吃亏,但是实际上,这个世界其实很公平的,守规矩才是最稳妥的一条路。
不守规矩的人确实会在短期上获得利益,但是从他不守规矩的那一刻开始也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每日三省,自我完善,才是对生命的尊重。

